怎樣寫作文
作文怎樣寫?去問問孩子們。
問問孩子,他們是樂于寫、還是愁于寫?
設若是愁。愁在何處?為何愁?
在家長的循循善誘下,孩子們自然就能羅列出愁在哪兒。針對孩子們的羅列,家長給予條分縷析,慢慢也就捋順了思路。思路出來了,內容也就不愁了。
孩子們愁作文,多數是因為無從下筆。世界之大,給出一個題目,然后就讓娃娃們蒙出一篇300、500、800,甚或千字以上的文章,去哪里切入呢?
一、寫不出。寫不出是很多學生的現象。作文題目工工整整寫好后,半天過去了,人在凳子上端端正正坐著,一張稿紙卻落字如初。半天時間干嘛去了?走神了。神走筆不走,寫作似禁閉,哪里會有靈感突至,哪里會有筆走龍蛇。
寫不出,不是沒材料可寫,而是不知道從哪里落筆來寫。
這個時候,不要急。急則生亂,亂則心緒不平,心不寧則文無處可出。要心平氣和!不知從何處落筆,沒關系,那我們就先將腦子里有的段落說出來,孩子說、家長記。說著說著,就摸索出、或者提煉出切入點了。即使說了一大通,也還沒找到切入點,也沒有關系。做文章,雖有章法可依,但章法并非一成不變。落筆即高潮,也是很難得的一種開頭方式。
不按套路出牌,往往會創造出更別致的文章結構。應大膽鼓勵孩子們的天馬行空。
二、寫得亂。
由著孩子性子來,他們想到哪兒、說到哪。導致的最直接局面就是通篇大亂。亂得讓你無處插腳。不過,無傷大雅。作為執筆的家長,這個時候,盡管如實記之,切記稍安勿躁。若你覺得太亂,言詞表情間滿是斥責,孩子就會亂了陣腳,即使滿腹經綸、也斷不能吐出一字,可就大功盡棄了。大膽的順其表述而記,一是對孩子的信任,無形中便鼓勵了他們的發揮;一是對家長的歷練,鍛煉如何陪孩子一起進步。待記完了,謄寫清楚,讓孩子自己一遍遍去讀。他們已經有了豐碩的閱讀經驗,相信自己定能讀出哪里順、哪里亂、哪里需調整、哪里需動刀。
文不忌改。改的次數多了,寫作水平也會慢慢有所提高。
孩子們寫作文,初稿亂不怕。亂主要是行文結構上的問題。結構講通了,一篇好文章分秒出爐。
力兜的第二篇正式作文是寫一個熟悉的人。
習作要求:
我們身邊有許多熟悉的人,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寫的事。這次習作,就來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寫誰,寫他的哪件事。把這件事想清楚,再動筆寫。
寥寥數筆的習作要求,指導相當到位。確定了思路、安排的內容,指出了結構。按此指導行文,想必難度并不大。盡管如此,作為家長,適當的指導也必不可少。由于熟悉的人太多,對于有些孩子而言,選誰來寫,可能也會糾結許久。選出了寫誰,又想寫得高大上,在確定哪件事作為敘述主體上,又會頗傷腦筋。事情定下來了,又會為怎么寫得生動絞盡腦汁。完成一篇習作,到底不是一件抄抄背背就能搞定的事兒,它需要精巧構思、需要排列組合、優勝劣汰。所以說,適時的給孩子以溝通、引導是少不得的。
力兜落筆前,也是碰到了這么多的問題,不過,他是一個做事比較干脆利落的孩子,他很少為選擇什么來寫而費時。寫之前,我們有過較多的溝通。首先,他說,寫熟悉的人,我對媽媽最熟悉,當然是寫媽媽了。那么媽媽有哪些特點呢?勤快、脾氣火爆、愛看書、好訓孩子……他的小腦袋瓜轉得飛快,陳列出一大堆媽媽的特點: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可見,他對媽媽的確是熟悉的。陳列特點,有時候,完全是帶著情緒的,比如說,提到脾氣爆,他會眉飛色舞的講哪一天的哪一件事,讓他徹底領略了老媽的爆;又比如講到好訓孩子,趁此時機,他厲言聲討我對他做錯題時窮兇極惡的態度。這說明,他是用心思考了,他領悟了這篇習作的要求。是非常值得贊揚的。
素材羅列一大堆,稍加權衡,他決定寫:“ 愛讀書的媽媽” 。
愛讀書的媽媽
我們家到處都是書。無論是書房、客廳,還是臥室、餐廳,隨手都能取到。這是因為我媽媽特別愛讀書。
每到周末,媽媽就會帶我去泡圖書館。圖書館里,兒童閱覽室在一樓,成人借閱室在二樓。
有一次,媽媽把我放在一樓就去借書了。我看了一本又一本,都看得厭煩了,可是媽媽還沒來找我。我等急了,就跑到樓上去找媽媽。
媽媽正站在一個書架旁看書呢。她聚精會神,看得入迷。我氣呼呼地喊:“媽媽,你都把我丟了。”媽媽抱歉地抱了抱我,說:“你坐在門口的椅子上等一會,媽媽馬上就看完。”可是,我又等了一小時,媽媽還沒舍得把書放下。我真是無語了。
每天晚上,給我輔導完作業、做完家務,不管多晚,媽媽都要堅持讀書。
媽媽愛讀書的習慣感染了我,漸漸地,我也喜歡上了讀書。一有空,我倆就會坐在窗前讀書。這時,明媚的陽光灑進屋子,清風迎面吹來,舒服極了。
初稿是他說我記,仔細修改后,認真謄寫。作業完成,我細細讀之,他所述之事,如在眼前。那是五一節放假,我帶他去圖書館,當真因為讀書入迷把他“丟”在了兒童閱覽室,現在想來還心有余悸而愧意連連。好在他當機立斷去二樓尋我。對此事,他頗耿耿于懷了甚久。親身經歷之事,敘寫起來,言之有物、言之鑿鑿。孩子們寫作文,無論是記事、寫人,還是描景,一定要寫親身經歷、親眼所見。生動,建立在真實基礎之上。否則,即使華章麗句,也是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空洞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