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作文三步曲
親子作文三部曲
整理者:佛山-羅羅、浙江-寒梅、江蘇-懿媽
集中講一個專題——如何親子作文。先從一個五歲小朋友的“口水作文”講起。可以對照著《作文多大點事兒實戰篇》書里的內容看。
【媽 媽感言】
我是江蘇球球,兒子kk今年5歲,幼兒園中班。原本沒有想讓他寫什么作文,以為那是比較遙遠的事。非常老師的那句:“會說話的孩子就會寫作文”深深地觸動了我,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他說對稱的、有條理的、一段一段的話,告訴他,這就是作文。
kk也很配合,他說我記,指揮我辦事,對他來說很有成就感。《口香糖》是某天臨睡前講的,他拿著一個口香糖的空罐子,告訴我它有多大作用,我順勢引導他從色、香、味等幾個方面進行口述。
《螃蟹》緣起于孩子的貪玩,還借口說他要“觀察”,指揮我去拿紙和筆,圓他成就螃蟹首領的將軍夢。
前不久已講過《口香糖》,現在再來展示另一篇口說作文——《螃蟹》。下面是媽 媽與孩子的對話:
今天,kk外公送來五只螃蟹,養在浴缸里,kk洗手的時候發現了,賴在那不肯走,非要“觀察”。
【媽 媽】:嗯,媽 媽幫你把浴霸打開,你好好觀察,我們說一個關于“螃蟹”的作文。
【kk】:好,你快去拿筆和本子。
【媽 媽】:嗯,作文要有頭、身、腳。頭先來,螃蟹哪來的,介紹一下。
【kk】:嗯,今天外公給我帶來五只螃蟹。
【媽 媽】:那你會不會區分雄的和雌的呀?
【kk】:不會,雄的大?雌的小?
【媽 媽】:嗯,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媽 媽再教你一個辦法:你看,肚子長長的是雄的,圓圓的是雌的。(我一只只抓起來,挨個翻過來讓他看了一下)
【kk】:媽 媽,這有兩只雄的,三只雌的,一共五只。
【媽 媽】:嗯,對,現在知道怎么區分了,那我們作文里怎么說呢?
【kk】:雄的和雌的很好區分的,雄的很龐大,雌的很弱小;雄的鉗子大,上面還有毛,雌的鉗子小,上面沒有毛。(可能是發現了這個新特點,把我講的方法給忘了,我認為這樣講也沒錯,沒強求他)
【媽 媽】:聽,你聽到什么聲音沒?
【kk】:它們在吐泡泡呢,螃蟹最喜歡吐泡泡了,像在吹泡泡糖,又像在交流,它們玩得好開心啊。
【媽 媽】:哦,是這樣的呀?那我們再觀察一下,螃蟹有什么特點呢?
【kk】:螃蟹和人不一樣的,螃蟹是橫著走的,我們是往前走的。
【媽 媽】:嗯,記下了,還有哪不一樣?
【kk】:螃蟹有硬硬的殼,像穿著盔甲,和叔梁紇一樣,我們沒有。
【媽 媽】:嗯,還有嗎?再看看,多著呢。
【kk】:螃蟹有大大的鉗子,我們只有手。螃蟹有八只腳,我們只有兩條腿,但是我們跑步比螃蟹快。媽 媽,明天星期六,我要帶它們去廣場,和它們玩賽跑的游戲,我還要把它們放到水池里,看它們爬來爬去。
【媽 媽】:真有出息,和螃蟹賽跑。(這時,三只螃蟹從盆里爬出來,翻在浴缸里)kk快看,它們要干嗎?
【kk】:這三只螃蟹真不聽話,一會就跑出來了,它們力氣好大呀,都能把盆拱起來。
【媽 媽】:嗯,不知道它們跑出來干嗎。
【kk】:其實它們想跑去找外公說byebye呀。媽 媽,把它們抓到桶里,它們就跑不出來了。
【媽 媽】:好呀,試試。
【kk】:我要給它們加好多好多水,我想看螃蟹游泳。
【媽 媽】:螃蟹還游泳?好,滿足。
【kk】:媽 媽,它們怎么都沉在水底不肯浮上來?哦,我知道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是中度肥胖,太重了,所以浮不上來。
【媽 媽】:可能的,不過雖然很重,但是很厲害唷。
【kk】:是的,它們很會打仗。你看,這只用大大的身體壓著另外一只,還用鉗子去夾它,太厲害了。(感慨一會)
【媽 媽】:kk,快看,它們不打了,成好朋友了呢。
【kk】:對,它們現在又和好了,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玩“刺桶”的游戲。
【媽 媽】:嗯,還是雄蟹厲害一點,是不?
【kk】:是的,媽 媽,我想成為雄蟹的首領,帶著它們去打仗,我們是最厲害的隊伍,誰都打不過我們。
(將軍癮又犯啦!)
再來看媽 媽整理出來的“說文”。注意比照對話與作文的關系。
《螃蟹》
今天外公給我帶來了五只螃蟹,兩只雄的,三只雌的。
它們很好區分的,雄的很龐大,雌的很弱小,雄的鉗子大,上面還有毛,雌的鉗子小,上面沒有毛。
螃蟹很喜歡吐泡泡,像在吹泡泡糖,又像在交流,它們玩得好開心呢。
螃蟹和我們人不一樣:螃蟹是橫著走的,我們是往前走的。螃蟹有硬硬的殼,像穿著盔甲,和叔梁紇一樣,我們沒有。螃蟹有大大鉗子,我們只有手。
螃蟹有八只腳,我們只有兩條腿,但是跑步比它們快。明天星期六,我要把它們帶到廣場,和它們玩賽跑的游戲,我還要把它們放到水池里,看它們爬來爬去。
我把它們放在盆里,三只不聽話,一會就跑出來了,它們力氣好大,能把盆拱起來,其實它們想跑去找外公說“byebye”。
我把螃蟹抓到桶里,加了很多水,它們都沉在水底不肯浮上來,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是中度肥胖,太重了,所以浮不上來。
它們很會打仗,用大大的身體壓著另外一只,還用鉗子去夾它,太厲害了。不一會,它們又和好了,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玩“刺桶”的游戲。
我想成為雄蟹的首領,帶著它們去打仗,誰都打不過我們。
------------------------------
想說明的是,通過這樣的一個講解,大家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有了什么樣的收獲?有一種態度是正面地看,積極地去吸取,認真地去體會過程;還有一種態度是負面地看,消極地去吸取、去體會結果。如果是用后一種態度去學,得益就少。我們對本文的講解,想讓大家學到什么?是輔導的過程,即提問的過程。懷著這樣的態度去學,就可得益很多。
在本文中,媽 媽的責任和任務就是提問。如果說在座的家長朋友們不會寫作文,那可以理解,但不會提問、不會與孩子溝通、交流,那是不可理解的。我們先不要講什么作文的技法,只需要掌握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本文中,在媽 媽與孩子交流前,媽 媽并不清楚孩子能說成什么樣、后面的文字能整理成什么樣。不要簡單地認為這位媽 媽很會寫作,早就有了一身寫作的本事。其實,這位媽 媽具備的只是很好的溝通能力。“親子作文”,重要的不是作文,而是親子;重要的不是作文的寫作方法,而是親子的溝通方法。這是我們通過學習本文要得到的啟發。
有媽 媽講:引導很重要。興許這“引導”兩字,對大家來說稍深了些,我們就不要這“引導”兩字,只要“溝通”二字。這是我們要講的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我們為什么要選一個五歲孩子的“口說作文”作為例子來講?其一是用來說明,每一個孩子都有語言能力;其二是我們要說明“小作文,大道理”。我們在座的、來聽課的,也許有一些小學高年級或初中學生的家長,在看這樣的作文時,也許會想:這樣的課,不適合我們吧?這個想法不全面。講小作文,是便于大家更直觀地看到文章里的東西,是便于大家更簡單地接受我們講的方法——大道由簡。
從簡單中體會作文的本質,比一開始就講復雜的作文更易于大家接收、理解。這個道理,正如一個廚師學做菜一樣,總要從西紅柿炒雞蛋這樣的簡單菜肴中去體會做菜的精髓,而并不是一開始就做滿漢全席——簡單之中,蘊含著大道理。
關于“小作文,大道理”,大家可以看《作文,多大點事兒——實戰篇》一書中,我們講解過的兩篇民國作文:一篇是《中秋日》,另一篇是《中秋的晚上》。希望大家通過學習這兩篇短小的作文,去體會“小作文,大道理”。
今天講課的主題,不是關于作文的技巧,而是關于進行親子作文的一些操作性問題。
【第一個方法】
口說加口水。“口說作文”的重要性很明顯,這個方法不是重要,而是太重要!很多媽 媽說:“我們家孩子說的時候,口水話太多。”說句玩笑話,小孩的剩飯剩菜你都能吃,還嫌棄“口水”干嘛?這個“口水”就是油水,在說出來的“口水”里才能撈到油水。為什么我們跟小孩講:你“說話”呀?我們怎么不說:你“說字”啊?因為說話是成句的、有思維的,具有整體性的。不管他說的有多么“口水”,起碼是有思維、成整句、有條理的。有些媽 媽說,我們家孩子寫作文都是流水賬。那么把水去掉,流水賬就變成了流水音,作文也就好了!“脫水”后剩下的就是“油水”。如果連水都沒有,怎么可能有油水?
有的家長總是怪自己的孩子,口水話太多、啰嗦話太多,這是一個問題。如果現在覺得孩子口水話多、啰嗦話多,那以后孩子一閉嘴,半點吐沫星子都不留給你,到時看您著不著急。家長有時怪孩子不愛說,為什么不愛說?問題還是在您身上。小的時候,小屁孩們嘴上一天到晚講個不停、閑不下來,為什么有一天,他不說話了,不跟你講了?那是因為你覺得他廢話連篇了,所以他就沉默少言了,這些問題要在你自己身上找。所以,我們要講:先讓孩子的口水流出來。口水流出來了,才會有油水;口水都沒有,哪里會有油水?說句玩笑話,沒有地溝油,哪里會有成品油?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說。
孩子在寫作文時,為什么那么困難?因為他們沒有連成句子。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先在嘴里說一說、肚子里念一念,想想說話的過程。說話前,我們總是先有個意念一閃,然后再把話說出來,不會去雕琢詞句。如果雕琢詞句,一個字一個字地蹦出來,那它就不是有思想的,不是連貫性的。所以,只要是會說話的孩子,就能寫一手好文章。
【第二個方法】
仿寫不仿抄。名家名作、古文經典里面都是精髓。寫作文時,可以仿照經典的精髓,對照著經典的套路來寫,學習文章里的“頭身腳”、“六根六塵”等技法的運用。好比學武術,是不是說:老師,再做一遍動作讓我看看?比如學駕駛,是不是說:師傅,再開一遍讓我看看?所以說一定得仿,仿照好文章的精髓。學數學還要參考例題呢,學作文怎么不能仿照?
全天之下,只有一個人寫東西不仿別人,那就是孔子。孔子說他只是“述而不作”。因為他寫的東西,前人都講過,所以不敢仿。別人寫的東西,全是仿的。固而有一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實戰篇》中將作文分為狀物類、自然類、敘事類、論事類等,一共七個大類,就是從實戰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一個仿寫的素材。
我們講名家名作,講孩子們的作文,不也是在學習嘛,這個學習不也是仿照嘛。誰有本事在認識了一些字時,就能把文章寫好?古時有一個,那就是方仲永。但孩子們不是方仲永,也不是曹操的兒子(曹植),能夠七步成詩。學習作文就是仿寫作文,仿寫作文就是學習作文。特別是在入門的初期,尤為重要。
【第三個方法】
要低點,不要高點,也可以說要“眼高手低”。寫作文就是要“眼高手低”——眼界高一些,跟名家學一學,但是學完后,別寫那么難的,要從低點著手試寫小文章。拿民國小學生作文《中秋日》、《中秋的晚上》來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100字不到,但全是精華。比如說:去吃飯、去喝酒。不會喝的人,本有三兩的量,但一上來就說“我能喝半斤”,結果怎么樣?酒飽飯吐!會喝酒的人,即便有半斤的量,但一定先說“不行、不行,我只能喝一兩”,結果是酒飽飯足!
小朋友寫作文,如果跟作家、跟曹植比,當然不行。要跟自己比,這才簡單一點。300字寫不了,那就寫200字;200字寫不了,那就寫100字。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要求低一點!這周,學著寫寫對稱;下周,學學寫“頭身腳”;再下周,把文字寫出聲音來。一步一步,輕松地學,作文不就是一段一段構成的嗎?會寫這100字了,再來一個對稱段,就200字了;再來一個對稱段,就300字了,學習要輕松愉快些。
早上,和一些媽 媽聊天。講了一個觀點:要把孩子往普通了培養。其中一個意思,就是不要高看自己的孩子,不要想當然的覺得自己的孩子天分高得不得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別說是百年樹人,就是十年樹人,那也需從一點一點的土培起,一點一點的水澆起。一開始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參天大樹,那怎么可能?所以標準要先低一些。眼光可以高,但下手要低一些。要樹一個孩子跳起來能夠得著的目標,跳起來都夠不著,那搞不好就可能要跳樓了。所以要靜下心、安下心,不怕慢,就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