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作技巧新攻略:警惕滑入立意創(chuàng)新的誤區(qū)
主題是文章的核心、靈魂和統(tǒng)帥,其好壞直接決定著文章的成敗,因而,立意自然成為閱卷老師關注的重點。可以說,新穎、深刻、別致的立意是文章得分的第一亮點。正所謂“物極必反”,從近年各地的中考作文來看,不少考生在追求作文立意求異求新的同時,又陷入另一些立意創(chuàng)新的誤區(qū)。
一、張揚個性,崇尚自我價值
從近年的中考作文來看,不管是采用哪種命題形式,命題者都竭力給每個考生在立意、內容、文體和語言等方面張揚個性、展示才華提供舞臺。的確,個性是一種令人心動的美麗,美在它是獨行的自我,是創(chuàng)新的土壤。但需要注意的是,追求個性并非否定共性,追求自我也絕不是崇尚自我價值而忽視公共道德,甚至漠視他人的價值。且不說不少作文“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哪管春夏與秋冬”而陶醉于個人小天地里抒情,不少考生那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在考場作文中時有流露。如以《幸福原來 》為題作文,一考生采用了對比手法,將自己生日的熱鬧與父親的冷清對比,炫耀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父母節(jié)衣縮食滿足自己的種種愿望,言語中沒有一絲慚愧與內疚,讓閱卷老師看了寒心。同樣,以“樂在其中”為話題,一考生詳細地刻畫了自己在課堂上是如何妙語連珠,出盡風頭,“眾人都用敬佩的目光看著我,老師也頷首贊許”,這時,在他眼里,“眾人都是笨嘴拙舌,他人都像是下苦力的工人”。在另一篇想象作文中,一考生想象“幾年之后,他當上了總經理,后面跟著無數仆人,每天向他請安,他看不慣誰就可以隨意地開除”。這樣極端地崇尚自我價值的文章怎能獲得高分呢?
二、崇洋媚外,膜拜西方文化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越來越多的西方物質、文化、技術、理念為國人所接受,可以肯定地說,它對開闊我們的視野、促使我們更新理念……不無好處,可遺憾的是,不少人在“洋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做任何事“言必稱希臘”,從物質上的崇洋媚外,到思想上的對外國文化頂禮膜拜。這也影響了當代初中生的價值取向,他們視“洋文化”為時尚,視外國的一些理念為包醫(yī)百病的靈丹妙藥。你看,頭發(fā)染得千奇百怪,不過春節(jié)過圣誕,不吃米飯吃快餐,不聽民歌聽外語歌,還動不動就:“how cool!”張口閉口:“我的上帝……”
這些現(xiàn)象同樣在初中生的作文中有所體現(xiàn),比如不少同學言語中所流露出的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蔑視,對中國人的小視——好像中國人缺少誠信、愛心、責任感……看了不僅讓人寒心,更讓人義憤填膺。這樣的人,怎么能是合格的接班人、建設者?當然,我們并不是盲目排外,只是,在對待外來文化、外來思想,一定要用理性的眼光來審視、接受。
當然,中考作文立意上的誤區(qū)還有對金錢的向往,對權勢的迷戀,還有一些迷信心理,這些都是浮在海上的暗冰,需要我們一一繞開,如此,我們才能找到一條文章立意的健康通道。
二、關注“時尚” 走進生活
學習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引導考生在走進生活、關注“時尚”中發(fā)掘語文因素,提高語文能力,已經成為中考語文卷命題者的共識。
【真題在線】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
時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名稱——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條詞語中,“慢活族”一詞解釋為:“慢活族”是“慢并快樂”的一群人。這個名稱緣自小說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慢》,由小說延伸出一種名叫“慢生活”的國際運動,并出現(xiàn)了“找回失去的時間”這樣的組織,他們思考“生命的過程除了工作,還應該擁有什么”,呼吁品味緩慢的生活節(jié)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運動,提倡“慢生活”觀念,用適當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
與“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們在鬧鐘的“滴滴”聲中匆忙起床,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趕到公交車站,以最簡短的時間解決“快餐式”的午飯,在繁忙而充實中度過8小時的工作時間,回到家或許還要在燈光下繼續(xù)查閱文件或者起草策劃書。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實寫照。
①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兩種生活方式展開辯論。甲方認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認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請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看了這則材料后,如果就“現(xiàn)今人們的生活方式”作一次社會調查,并形成報告,你認為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有用素材?請寫出其中一點。
示例:人們對現(xiàn)今生活方式的滿意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總結】
這道題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引入“時尚”元素,設置辯論環(huán)境。二是思維空間廣闊,提倡創(chuàng)新表達。三是重視行為方法,著眼學以致用。
【思路點撥】
一、理由的多類性
“請說明理由”中的“理由”,事實、現(xiàn)象、道理均可。例如:1. 事實類。我支持甲。“慢活族”能聽到別人的心聲和自我靈魂的獨白。“高山流水逢知音”,倘若鐘子期當時步履匆匆,心浮氣躁,是個“快活族”,就不可能聽清楚,更談不上欣賞伯牙彈奏的《高山流水》了。2. 現(xiàn)象類。我支持甲。一味地加快速度顯然是不行的。到處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閱讀、快餐式的家庭生活……還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過生活,往往會把細節(jié)當做累贅拋掉,生活便僅僅剩下了梗概。3. 道理類。我支持乙。“快活族”講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滿足感”。在現(xiàn)在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二、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
“慢活族”是對被廣泛認同的“快活族”的顛覆,所以支持甲者或者作辯證分析者容易出新。有如下幾種方法:1. 調動、整合文化積淀。例如:我支持甲。“慢活族”能潛心閱讀,品嘗文學經典的醇香。閱讀就像與一位慢條斯理的智者交談,急躁不得。不細細品味,你如何能讀出“煮酒論英雄”的那份豪情與智慧,如何能到達陶淵明寧靜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2. 站到人生哲理的層面。例如:我支持甲。因為慢節(jié)奏的生活更符合人類的天性,它的實質就是寧靜與浮躁的對抗。處在浮囂塵世,我們將腳步放慢一點,才能享受慢生活的悠閑與樂趣,溫習另一個久違的世界,才會漸漸地平靜,甚至大徹大悟。3. 亮出辯證色彩。例如:一味快節(jié)奏地生活,人們將沒有喘息的機會;一味慢節(jié)奏地生活,將難以跟上時代生活的腳步。因此,生活中,當快則快,當慢則慢。生活因為有快慢相間的節(jié)奏而豐富多彩。
三、方案的可操作性
搜集素材方案的設計入口要小,要便于操作。下列設計都符合要求:
“慢活族”(或“快活族”)一天的生活安排或狀況,三位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不同年齡段人們的生活現(xiàn)狀等。
三、表達具體,文章才會“內容充實”
中考作文一個重要的評分標準就是“內容充實”,但好多考生的作文干癟無味,讀之味同嚼蠟。做到“內容充實”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表達要具體。如何把文章寫具體呢?我們需要在語言上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一、生動用詞,變空泛為具體
好多干癟無味的句子,是由于不注意錘煉用詞、不會靈活恰當地使用修飾語造成的。請大家看這個句子:
“記不得是哪天了,一個男子,向我走來。”(摘自《我的人生之旅》初稿)
此句平淡無味,怎樣修改才能使這個句子具體形象呢?我們如果抓住這位男子的特點,適當添加修飾語,就能變空泛為具體,請看修改之后的句子:
“記不得是哪天了,一個(披頭散發(fā)的)男子,(帶著滿臉倦容),(踉踉蹌蹌地)向我走來。”
修改后的句子突出了這位男子落魄的形象:披頭散發(fā)、滿臉倦容,踉踉蹌蹌,令讀者感到人物形象如在眼前,具體可感。
二、妙用修辭,化抽象為具體
寫作時,巧妙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能使文章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讓人樂于接受。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能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激發(fā)讀者的想象,使其對描寫的事物產生鮮明深刻的印象。請欣賞優(yōu)秀作文《責任與我們同行》的結尾:
“責任是絢麗的花朵,靠近它,擁有它,你就是其中亮麗的一朵……每年將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捐贈給慈善事業(yè),把為社會做些貢獻當做自己責任的成龍,永遠是一顆閃亮在人們心中的明星。所以,責任是一朵花,摘取它,它自然會點亮你的人生!讓我們永遠與責任同行!”
本段運用比喻的修辭,形象具體地寫出了能夠盡職盡責將使人生更美好這一道理,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細致刻畫,變空洞為充實
對于文章中能夠突出人物形象、表現(xiàn)主題的部分要細致刻畫。寫作時可以進行動作分解,增添細節(jié),讓內容厚重起來。請看例文二《一首無言的歌》初稿中描寫“我們相識”的一部分:
“學校剛分班,我和她有緣成了前后位的鄰居,和她認識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兩句問候:‘你好!“你好!’”
“我們”到底是怎樣相識的?即使再簡單,也會有初識對方的過程。我們可以細致分解,具體刻畫這個過程,讓“我們”的相識更加富有戲劇性,使文章內容具體充實。請大家看修改后的內容:
“……未料到我老牛拉破車的技術是如此‘高超’,只聽‘呼啦’一聲,后桌上你剛剛擺放整齊的新課本也想隨我而去,卻被重重地摔在地上。‘以后可要注意安全駕駛,否則吊銷你的駕駛執(zhí)照!’你故作生氣,晶亮亮的眼睛中卻隱藏不住寬容的笑意。窘迫的我不由得被你逗笑了,連一聲‘對不起’也忘了說。就這樣,我的心因你的幽默寬容而向你敞開。”
修改后的內容加入了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描寫人物形象具體生動,使文章內容也更生動、更充實。
最后,還要告誡大家,要想將文章寫得具體生動,除了多積累、多練筆、多修改外,還要多觀察,多體悟,長期堅持下去,你一定會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讓我們記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家戴爾·卡耐基說過的一句話:“做事就要具體,具體,再具體。”寫作文也是這樣,讓我們將“具體”進行到底吧!
技法例文一
我的人生之旅
我是一塊普通的石頭,靜靜地在汨羅江邊臥了幾千年,冷眼看著歷史的變遷,沒有追求,也沒有痛苦,麻木地過了一天又一天。
記不得是哪天了,一個披頭散發(fā)的男子,帶著滿臉倦容,踉踉蹌蹌地向我奔來。他凝望著無休無止的江水,長嘆一聲,回聲激蕩起陣陣漣漪,好似他內心世界的爭斗。“日趨衰亡的楚國啊,既然我無法拯救你于危難中,既然我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那么就讓我與你同去吧!”說著,他轉身向我走來,目光堅定而深沉。還沒等我回過神來,我已被他抱著跳進冰冷刺骨的江水。隱隱約約看見河岸邊圍了許多人,還叫喊著“屈大人!”哦,原來這人就是屈原。我心里“咯噔”一下,在水里翻了個身,再回頭看時,屈原已不知去向。此時心痛的我卻因此碎裂,大的石塊沉入水底,小的石塊隨水流蕩。
就這樣,我成了一個小的石塊,像一個幽靈,帶著屈原永遠的惆悵,在寂寞的水底世界里游蕩。
那次,我遇到她時,我已被水沖洗成一個小小的鵝卵石模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從這位柔弱的女子口中吟出。那置百姓性命于不顧的統(tǒng)治者,那臨陣脫逃的丈夫,追求的究竟是什么,聽后該做何感想?李清照啊,你以心抗爭,以筆喚天,化愁為美,在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為的是什么?
此刻,我的心也為之震動,恨自己作為一顆鵝卵石,無所追求,沒有信念,只有空守江河,望洋興嘆。
我依然前行著,身軀越來越小,竟然變成一粒小小的石子。有一天,我被沖到岸上,隱藏在沙堆里,被建筑工人裝運到車上,運到路上,成為一顆鋪路石子。我的身軀已牢牢地和其他伙伴凝在一起,失去了一切自由,我苦惱著,咒罵著,又懷念起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天,我正在寂寞中煩惱,忽然聽到了一陣陣焦急的聲音:“車,怎么這么慢呢?汶川大地震震痛了我的心,我們還要趕著去救災呢!”“是啊,國家有難,我們做老百姓的,也不能不管啊!只要能多為災區(qū)出些力氣,再苦再累我們也不怕啊!”后來才知道,說這話的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唐山市農民宋志永。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真摯的情懷!
我結冰的心此時此刻已經融化了,滿懷的怨氣已化為一腔報國的熱血。屈原報國無門,方才投江自殺;李清照空有鴻鵠之志,卻只能在詩詞之中抒發(fā);而我,盡管是一個普通的石子,最終還能有機會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又是多么幸運啊!信念,自此在我心中誕生!
【技法點評】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用詞傳神,能運用擬人、對比等多種修辭,使文章具體生動,頗具感染力。文章視角獨特,以一塊石頭自述的口吻,敘述了自己在屈原、李清照、唐山市農民宋志永精神的感召下,自己的信念逐漸形成的過程。感情充沛,意蘊豐厚。思路清晰,雙線并行,歷史、現(xiàn)實自然接軌,石子、人的活動相得益彰,值得稱道。
技法例文二
一首無言的歌
有人說,友情是一杯清茶,淡淡的,清清的,呷一口,感覺好美;有人說,友情是一杯濃烈的紅酒,醇醇的,香香的,抿一口,感覺好舒服;我要說,友情是一首無言的歌,沒有高亢的旋律,卻有著一串串真摯感人的音符。
相識
兩年前的9月,學校剛分班,我和你有緣成了前后位的鄰居。第一節(jié)課上課鈴響起,我慌慌張張地沖向我的座位。未料到我老牛拉破車的技術是如此“高超”,只聽“呼啦”一聲,后桌上你剛剛擺放整齊的新課本也想隨我而去,卻被重重地摔在地上。“以后可要注意安全駕駛,否則吊銷你的駕駛執(zhí)照!”你故作生氣,晶亮亮的眼睛中卻隱藏不住寬容的笑意。窘迫的我不由得被你逗笑了,連一聲“對不起”也忘了說。就這樣,我的心因你的幽默寬容而向你敞開。
相知
這天課外活動,我正埋頭“苦讀”,“我敢保證,你看的是《男生賈里,女生賈梅》!”你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驚喜地連連拍我的后背,眼中放射出他鄉(xiāng)遇知音的光彩。“我也喜歡秦文君的小說,清新,單純……”“真的嗎?我特別喜歡她寫的《男生賈里,女生賈梅》……”我們兩人興致勃勃地談起小說中的人物,不時為不謀而合的見解而哈哈大笑。
“周末我們一起去新華書店,先看個夠,再買上幾本書回來細細看,如何?”“好啊,不見不散!”我們定下了“君子協(xié)議”!
大街上,有我們兩個執(zhí)手相牽的身影;校園里,有我們促膝長談的歡聲笑語;餐廳里,有我們互相關愛的殷切眼神;教室里,有我們?yōu)榱斯餐睦硐攵鴬^斗的成長足跡。
9月的天空,湛藍而美麗,校院的法國梧桐迎風飄擺,吸引了那群引吭高歌、放聲歌唱的百靈鳥……
相別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你眼中的淚花,閃爍在我的心里,我手心的溫暖,傳遞到你的心中。在你即將隨父親的調動而“調動”的最后時刻,我們相依相偎,難分難舍。
12月的天空,陰沉沉的,大概要下雪了吧!庭院里的梧桐樹——哭了,樹葉黃了,落了,鳥兒飛了,走了……
我不是音樂家,但我因為這段可貴的友情有了音樂家的情懷。我把你的喜怒哀樂編成音符,我把我的酸甜苦辣編進旋律。因為我知道——一串串音符最終匯聚成一首無言的歌。
【技法點評】文章選取感人的鏡頭,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具體地向讀者展示了朋友之間心有靈犀的深情厚誼。尤其是“相知”一部分,除了運用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詳細刻畫彼此發(fā)現(xiàn)相同愛好后的驚喜,還運用一組句式和諧的排比句,使內容顯得更為充實。
四、占據立意的制高點
——作文立意怎樣創(chuàng)新例談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猶帥也。”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靈魂和統(tǒng)帥。所謂立意創(chuàng)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發(fā)人之未發(fā),想人之未想”,占據文章立意的制高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獨特發(fā)現(xiàn)和真知灼見傳達給讀者,讓讀者的精神為之一振,從中受到啟迪。
要想使文章有新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立意:
一、運用逆向思維來立意創(chuàng)新
“逆向思維”指的是不同于習慣和常規(guī)的思維,即思考和解決一個問題不是從習慣的正面入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倒過來想;或從某個側面切入,反過來正過去地尋求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和必然的邏輯相關性,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逆向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形式之一。“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思維也是文章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之一。
如寫某年湖南省長沙市的中考作文《一步,一步,再一步》,大多數學生會寫遇到困難時,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最終克服困難等。但有位學生想到了那些不誠信的商人一步一步再一步地“請君入甕”,讓顧客進入他們設下的圈套。這不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立意嗎?雖然是反向切入,但主題更為深刻。
再如寫某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作文《春風吹又生》,按常規(guī)思路,不管寫什么,最后都得表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畫面或生活情景。可有位學生偏偏不走老路,說春風到了,“春風吹綠了常青藤葉,吹暖了……”,卻吹不散內心的“寒氣”,從而表達了自己對溫暖春天、溫暖春風、溫暖家庭的渴望與追求。反向立意的方式,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思考空間,文章的主題也因此顯得更為深刻。正是這種獨特的立意方式,讓文章變得與眾不同。
二、運用感悟法來立意創(chuàng)新
感悟是生活中的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心理意識活動,是學習者對生活的積極反應,能使聯(lián)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開,情感體驗得以加深,才情得以發(fā)揮,人格得以升華。
如寫某年湖北省襄樊市的中考作文《一路與微笑同行》,一學生對生活感悟至深,他把生活比作一面鏡子,你對它微笑,它就會對你微笑。一個微笑面對生活的人,自然也能贏得生活的青睞。他用自己的生活經歷詮釋了這一獨到的見解。這是本文取勝的關鍵。
如寫某年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考作文《送你一輪明月》,一學生以“破繭”為線索,描寫生活在破碎家庭中的花季少年的痛苦與迷惘,反映了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孩子不斷成熟長大的心路歷程。文章鞭撻了棄家不歸的父親,含蓄地贊美了默默忍受內心痛苦、依然給自己營造芬芳與溫馨的母親。把母親崇高的愛比作“送給他的一輪明月”,實在是一篇角度新穎、立意新巧的考場佳作。
三、運用發(fā)散思維來立意創(chuàng)新
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發(fā)散性,思維從一個原點出發(fā),向四面八方充分發(fā)散,時間上,過去、現(xiàn)在、未來;空間上,全世界乃至整個宇宙,無不囊括其中。它的實質就是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我們發(fā)現(xiàn)新事物、研究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揭示新規(guī)律、解決新問題。
如寫某年山東省濰坊市的中考作文《畫一扇窗給自己》,一學生巧妙地運用發(fā)散思維,由一節(jié)音樂輔導課上的學歌進行發(fā)散聯(lián)想,寫音樂牽著“我”的靈魂游走在音符上,在有月的夜晚,眼望明月,靈魂出竅而走,飛至月亮上彈奏那曲《長江長,黃河黃》。作者寫了自己的夢想:做個音樂人,一生與音樂相依。文章洋溢著淡淡的詩意美和流瀉自如的節(jié)奏美。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立意要以生活為本,以選取的材料為基礎,所以我們平時要對生活多思考、多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在眾多的考場作文中出類拔萃,脫穎而出。
【誤區(qū)警示】
考場作文能做到立意創(chuàng)新,這是十分可喜的現(xiàn)象。然而,作文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為了完善人格,讓我們確定遠大的人生目標和生活理想,培養(yǎng)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而使我們的品德更加美好、心靈更加健康。但從考場作文的情況看,還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誤區(qū)。不少學生盲目求新,分不清創(chuàng)新與致謬的區(qū)別。就當前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點和寫作實際而言,其作文創(chuàng)新在立意上的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qū)一:刻意求異,混淆是非界限
有的學生理解很片面,認為創(chuàng)新就是求異。一味強調“尋人所未尋,想人所未想,寫人所未寫,言人不敢言”,放棄了對真善美的追求,不分青紅皂白就與傳統(tǒng)觀念決裂,混淆是非。或以正為誤,你說“開卷有益”,他說“開卷無益”;你要反腐倡廉,他說“沒有腐敗就沒有經濟發(fā)展”。或棄正立誤,將前人隱含于客觀事物的情感觀念,如松之堅強、蓮之高潔、竹之虛靜等人格品質加以否定,形成悖謬的立意。甚至為早有公論的歷史人物或文學形象“平反昭雪”。如某學生在作文《潘金蓮的選擇》中大言不慚地要為西門慶正名,此類立意竟然還被譽之為“創(chuàng)造性行為”而獲高分,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
誤區(qū)二:消極厭世,發(fā)泄灰暗心理
目前,中學生作文中流露出不少灰色心理。如由于受社會陰暗面的消極影響而悲觀失望,或因對生活中不良風氣反感憎惡而嘲諷偏執(zhí),或因不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而消極逃避。而中學生又往往在作文中把這種悲觀厭世情緒作為創(chuàng)新的立意而表露,如以《與大師對話》為題作文,某學生仿照雜文《諫屈原書》,開篇對屈原眷戀楚國投江提出異議,接著向屈原提出三策:棄官從文、半官半商、為官則隨。也就是要屈原喪失人格,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
還有一學生在題為《青春的迷惑》一文中寫道:“中學生早戀好與不好,要讓事實來說話。”接著濃墨重彩地寫男女同窗書信傳情,頻繁約會,最終產生奇妙效果,早戀生智慧,促進了彼此成績的提高。有的學生索性在文中直言不諱地寫道:“我憧憬上一所名牌大學,擁有一座小樓房,找一個長發(fā)披肩、溫柔賢惠的女同學做妻子,過著‘西窗剪燭’的溫馨生活。”這些顯然不符合中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不錯,我們一直提倡“率真作文”“我手寫我口”,但如此急功近利,發(fā)泄灰暗心理,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這樣的作文又怎么能得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