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謀篇方法二十種
行話說,文章有法,文無定法。那么在謀篇上,寫作文究竟有沒有可以遵循的方法呢?
“有”和“無”歷來是人們哲學認識的基本問題,也是作文思維的基本問題。文無定法,就是要在無定法之中實現謀篇方法的創造;但是就作文寫作的一般情況而言,還是有一些可以遵循的方法。我從大量的中考優秀作文中歸納總結出二十種。
這些謀篇方法在應用中不是涇渭分明的,經常是相互交叉,不可孤立地理解。
這些中學謀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于小學作文。
這些謀篇方法中,一些僅僅適用于記敘文,也有一些適用于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
此文是我多年作文教學成果的一個專題總結。
1、一般式
一般式就是一般的記事作文的寫法,就是最一般最普通的方式,就是“六要素”式,時間、地點、人物清楚,起因、過程、結果明白,按照事件的時間順序往下寫。實際這樣的寫法是起因、過程、結果,再加感受,其實是小學記事作文的典型寫法。中學生運用這種寫法,當然其水平不是小學作文可比的,會寫出中學作文的質量來,應該強調的是,中學作文不要扔到了這個基本的基本去尋求寫法的稀奇古怪。比如,XX年某地的中考作文題“那一次,我很感動”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寫。看得出,這種“六要素”式寫法是針對一件事的,所以適合于寫一件事的素材。盡管它是各類復雜寫法的胚胎,但應用范圍也是有限的。
2、點式
點式是“一般式”的縮小,不是從起因到結果地完整地寫一件事,而是要寫這件事的一個小片段或者是一個點。于是在寫法上,要以小見大,知微見著,在細小的環節上進行細節描寫,在細節上抒發情感感受。這正像是拍鏡頭,是一種特寫鏡頭。在中考作文題目中,這類知微見著的命題很多,比如,“那一幕讓我難以忘懷”、“那一刻,我發現了自我”、“那一瞬,我______了”,很明顯,這些作文,即要在一個特定點上進行細節描寫,又要在這個點上完成順其自然的又符合主題要求的感受。請看這篇把自己種在土里,是很到位的點式寫法。
3、縱式
縱式寫法和橫式寫法都是“一般式”的擴大。這種寫法也是以時間為順序,但是時間的跨度很大,不是一件具體事情的過程,而是一種情形的發展變化過程。由于跨度大,事情多,所以在寫法上實際是采用“分段定點”的方法,將整個過程分成幾個段落,在一個段落上找出閃光點來寫,這樣以點帶面地寫出變化發展的輪廓,形成感受,完成主題。同樣,這類寫法也是由素材決定的,比如,命題是“讀書與成長”,要寫的是“在讀書中成長”,文章的主體段落可以是:幼兒時孫悟空大鬧天宮使我充滿了神奇的力量,小學六年級時四大名著使我知道了人生冷暖,現在初三了詩經論語奠定了人生觀的底蘊。
4、橫式
橫式就是不按時間順序結構文章,而是按照邏輯順序或者事物的橫斷面來結構文章。我們看一下余光中的兩首鄉愁詩歌就可看出什么是縱式、什么是橫式。第一首《鄉愁》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另一首是《鄉愁四韻》: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血一樣的海棠紅/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樣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鄉愁的等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母親一樣的臘梅香/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可以說,橫式結構和縱式結構是中學作文的基本結構方式,后面這些結構形式都是橫式和縱式的具體化和變種。
5、揚抑式
這種抑揚式也可以理解為中學作文應用比較普遍的內容構成的方法,就是在一篇作文中要先抑后揚,或者揚了再抑,抑抑揚揚,揚揚抑抑,在肯定否定之中去突出主題。這種寫法,在議論文中就是“正反論”,在記敘文中就是褒褒貶貶,通過這樣的否定之否定,使文章去掉了平平淡淡的感覺,形成了立體感,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和主題的深度。這是一種很好的文章思維方法,閃爍著辯證思維的光輝。比如,“那一刻,我發現了她的美麗”,我的一個初二學生是這樣寫的:今年秋學期一開學,他們班來了新的班任老師,同學們對于新老師的印象很是不好,她也不例外。但是,一次往辦公室送作業本時與這位老師撞了個滿懷,一剎那間老師的溫情表情和話語感動了她,發現了老師嚴厲之后的另一面。如果沒有前面的貶,這篇作文是沒法寫成的。
6、小標題式
小標題式的作文很多,大家也比較熟悉,但這里的說道也很多。一般是橫向結構易于采用小標題,有時縱向結構的也可以采用小標題,大多是三至五個小標題,最好是三個,兩個是不夠的,三足鼎立嘛!太多也沒必要,初中作文總共才600字,容納不下太多的小標題。小標題的運用是為了畫龍點睛,不要畫蛇添足,有必要時才用小標題。加小標題是為了突出層次感,也是為了文章內容更醒目,增加文章的藝術含量,至少小標題之間要“尺寸”一致。請看感悟季節:四季如歌的小標題:春之歌、夏之韻、秋之聲、東之音、四季如歌。
7、總分式
總分式,也有人把它叫作“總分總”,這也是比較實用、常用的作文結構形式。就是先總說,再分成次地一個角度一個角度地說,一個一個都說明白之后,再進行深化總結,或者引申。可以運用于記敘文,也可以勇于典型議論文、散文化議論文、散文化記敘文等等文體。
8、對比式
9、并列式
挖出主題的若干個內涵,從橫向上開發主題內容,各個段落之間是邏輯劃分的結果,盡量做到不交叉。
10、層進式
這種方式主要運用于典型議論文,類似于扒苞米,將苞米棒上面的葉子一層層地剝下來,最后露出了金燦燦的果實。
11、對話式
對話式就是整篇文章以對話為主要內容,可以寫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也可以寫非現實想象的對話,比如與小草對話,門與門的對話,狼和綿羊的對話等等。通過對話的寫法,表達關于主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是其他寫法難以比擬的。對話中,能夠突出人物的性格、事情的緣由來龍去脈以及特定的視角。請看這篇對話式記敘文語言描寫記人作文軍訓夜話?。
12、日記式
日記式也叫日記體記敘文,就是以記日記的形式來寫作文,形成作文的結構。適合于一件事的素材,也適合于記錄心靈軌跡之類的抽象素材的寫作。請看這篇小學生寫的校園紀事:
春天的歌聲
綏芬河作文講習所小學班五年級學生劉凱瑞.5
5月的春天是會唱歌的,婉轉動聽。
XX年 5月13 日 星期日 天氣晴
我坐火車從長春回來了,我的家鄉才剛剛邁進春天的大門,可是燕子就早已出現了,在天空中快樂地飛翔,歌唱春天的到來。春天的院子里有許多頑皮的春姑娘,她們正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瞧,在樹枝上,鮮花,小草上也有。現在到處都是春姑娘的影子和她們那婉轉動聽的歌聲。聽到春的歌聲,麻雀蝴蝶、蜜蜂等動物和昆蟲都相繼從漫長的冬天中醒了過來,飛了出來,他們也在互相慶祝春天的到來,講述著春天的心情。
XX年5月21日 星期一 天氣晴
我上學了,一進校園,就看見三月還是禿枝的丁香樹,竟然長出了茂密的綠葉,還長出了像一個個紫寶石一樣的花骨朵綴滿了枝頭,特別美麗。我中午進校園發現不知什么時候運來了那么多花,有串串紅、美人蕉等春天的花朵,校長領著幾個老師,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他們是在迎接春天啊。我想,如果蜜蜂知道了也會快樂地唱歌吧!過了幾天,我真的發現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蜜蜂還嗡嗡嗡地唱著歌。對,一定是為了招呼更多的伙伴來采蜜才歌唱的吧!
XX年5月27日 星期一 天氣晴
我來到校園!發現丁香樹已經開花了,這一朵朵花活像一張張嬰兒的笑臉,更美麗了。我又看了看花壇里的花,蜜蜂和蝴蝶更多了。我特別佩服蜜蜂的勤勞,用它們辛勤的勞動,給人們帶來無限的甜美。
春天來了,春姑娘把春天打扮得萬紫千紅,給學校也帶來了盎然的生機。春天來了,我看著美麗的景象,禁不住唱起歌來……
13、第二人稱式
第二人稱是指單數的“你”,有時也可以用復數“你們。您們”,通篇以“你”來稱呼寫作對象。這里的你一般情況下是人物,有時也可是非人物的其他物,比如雪花、春天、宇宙飛船、獎勵證書等等。我們對人稱不自覺中就會有一種感覺,感到“我”比較狹隘,比較自私;“他”比較漠視,有點兒不肖一雇;“你”有些重視,尊重(在俄語中,命令式句子就是第二人稱形式,顯得莊重)。所以,用第二人稱來作為人稱的主要形式,來代替“他”,這本身就增加了情感意味,并且,第二人稱拉近了作者“我”與對象的距離,利于抒發情感,客觀上強化了感情的溝通。如果以一名老師為素材完成一個主題,用第二人稱“你”是很恰當的。
14、書信式
書信式就是我所說的“作文書信”,或者叫作“書信作文”,不是真正生活意義上的信,而是一種作文,只不過是采用了書信的形式。書信作文當然也是第二人稱的,但是與第二人稱式作文結構形式是不一樣的,還要保留書信的形式。書信式作文的內容特點在于強化了情感溝通和情況溝通。因為溝通時書信的基本功能。當然了,作文式寫法也有很多具體說道。
15、倒敘式
到敘式的作文結構,就是把事情精彩的結果或者精彩的過程寫在文章的前面(有時是最前面的第一段,也有時是寫在第二段),然后再“回頭看”,看看事情的原委和來龍去脈,從中完成敘事的過程,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有效的伸展。這樣寫的目的是吊起讀者的胃口,讓讀者感到有必要讀下去,尋求事情的原委;也是為了使文章的層次跌宕起伏,有峰回路轉之感,正所謂,開頭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闊,后面是“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的靜美。比如,用“我演講比賽獲得掌聲并獲獎”這個素材來完成“那一次,我發現了自我”這個題目,就先寫獲獎的情景(掌聲、同學老師的神情、贊譽,我的心情感覺等等),再寫這演講的起因、準備、試講、演講大會的召開及自己的心里等等,在這之中寫明白此事中我發現了自我的什么。這樣的文章,如果文筆水平足夠的話,應該是很不錯的。
16、背景式
風景背景式
風景式就是以與主題相融合的風景做背景的記記事作文。由于平添了風景的背景,使得前景的人和事也美了起來,文章的敘事和人物描寫更加優美,更加抒情。這是常用的“以景托人”的寫法,就像是寫舞臺劇,要先寫布景,再寫人物上臺等等。我把這種文章的結構概括為“三景兩事”,一段景,一段事,再一段景,再一段事,最后再一段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很細膩的小操作。景和事的情感色彩要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會驢唇不對馬嘴了,簡單點幾個,離別、傷心的事情,晚秋風光;青春、成長情感,新春風光;不怕困難,寒冬風光;心靈靜美,初冬的雪花。
動植物背景式
和上面的風景式同理,只是背景變成了植物或者動物,寫法也有很大的變化,比如,用“校門前的大楊樹”作背景,描寫同學故事,完成“友誼天長地久”這個主題。
物品背景式
與上面大同小異,背景換成了物品。如,朱德的扁擔,媽 媽的襯衫,大紅證書上的陽光,那支珍貴的鋼筆,等等。就是小學作文的狀物品作文的升級版。
肖像背景式
和上面這幾種寫法還是同類。一說就明白,例如這些題目,媽 媽的手,老師的眼睛,大耳朵的故事。
藝術背景式
也是同類,只是背景換成了藝術作品,一張畫,一首歌,一部小說,一首詩。比如《世上只有媽 媽好》這個作文題目中,“世上只有媽 媽好”本身就是一首歌子,文中是穿插著這首歌來敘事記人的,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再如,可以用經典古詩的詩句做題寫文章,當然,文章中不能把這首詩扔了不管。這樣,這首古詩就成了文章材料和主題的背景。
17、狀物言志式,通過對一個物(動物,植物,其他物)狀物描寫抒發一種情懷,通篇是在描寫之中,描寫中透射出“志”。如,踏雪尋梅,小草禮贊,蝶戀花新傳。
18、狀物議論式,從狀物描寫開始,分析出此物的主題,就主題展開議論。比如,臺階的啟示,螞蟻精神,蜘蛛網前的思考。狀物議論與狀物言志不同,狀物議論的主題部分是議論,狀物言志的主題部分是描寫。
19、景物主題式,通過景物描寫完成特定的主題。
20、古詩主題式,在對古詩及其詩人的欣賞中完成一個特定的主題。
還有一些,比如鏡頭式、劇目式、序數式、插敘式、處方式等等一些創新的稀奇古怪的結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