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沖刺復習備考策略
怎樣的中考語文沖刺復習才是高效的?這是很多考生和家長頗為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高效復習一定要重視把握策略,只有復習得法,方能事半功倍。結合教學體會,筆者認為,在中考沖刺復習時,要努力做到以下三大重視。
一.重基礎,切實掌握
筆者一直認為,“該得的分一分都不少”,這是考試成功的基礎。只要是通過機械記憶就能抓到的分數,不能有任何閃失。諸如考查名句默寫、文學常識等試題,考生應保證獲得滿分。
同時,考生應高度重視選擇題,“得選擇題者得天下”,實是至理名言。對于中考試題中的字音、字形、詞語運用、標點符號等試題,考生都不應出現失誤。現就以上考點作點簡要分析。
(一)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復習要重視積累,尤其是語文課本中出現的常見、常考、易錯的字音、字形應引起高度重視。實踐證明,較之大量地做復習試題,標注字音、聽寫字形是高效的復習方法。復習時,考生應重視歸納整理復習重點和難點,不斷縮小包圍圈,定期定量鞏固,直至切實掌握。分析近三年杭州語文試題,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命題規律。首先是字音。“好漢讀字讀半邊”是常見的誤讀現象。如07杭州卷中的“悲愴(càng)”、“越俎待庖(bāo)”,08杭州卷中的“苦心孤詣(zhǐ)”,09杭州卷中的“哂笑(xī)”和“漣漪(qí)”等,都是“好漢讀字讀半邊”而致誤的典型病例。此外,考生還應據義總結常見多音字的讀音規律。如“唱和”、“差使”、“勻稱”等詞中加點字的讀音辯識都是中考中的典型例子。其次是字形。形近易混、音近易混詞是近三年來考查的重點。如“鶩”“騖”、“罄”“磬”、“燥”“躁”、“勵”“厲”、“彩”“采”“疊”“迭”等,考生應重視據義定形的方法。如“再接再厲”中的“厲”字,是“磨礪”之意,原意是謂兩雞相斗時,磨完嘴甲后再斗之意。總之,復習字音、字形時,考生應“抓常見”、“抓反復”、“抓平時”、“抓規律”,定能實現高效。
(二)詞語運用
從近幾年杭州中考考試情況看,試題多把近義詞辨析和成語結合在一道試題中考查。沖刺復習時,考生首先要重要積累,對那些常考的近義詞和成語的含義一定要爛熟于心。記憶時,考生只要識記關鍵部分即可。如近義詞“篡改”和“竄改”的辨析,考生可從對象的角度強化記憶:“篡改”的對象多為“歷史、政策和理論”,而“竄改”的對象多為“成語、古書和文件”。成語的識記也是如此。如“美輪美奐”“浩如煙海”等成語只需記其對象:“美輪美奐”的對象是“建筑”,而“浩如煙海”的對象則是“書籍和文件”;而“不名一文”這個成語只需記“名”的解釋為“占有”即可;“曾幾何時”則可把解釋簡化為“不久前”,這樣,積累就輕松多了。其次,考生要重視梳理考點。近義詞辨析多考查學生辨析詞語的輕重、側重點、感情色彩、詞性、搭配對象等方面的能力;而成語運用多有“望文生義”“對象誤聯”“褒貶顛倒”“謙敬錯位”“形近義近成語混用”等錯誤選擇項的設置角度。
(三)標點符號
中考考查標點符號的試題難度不大。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考生尤其應高度重視問號、分號、句末點號與引號的位置關系的考查。就問號而言,要重視選擇問和無疑而問,選擇問的分句間的標點應為“逗、逗、問”;而無疑而問的句子中,問句多充當了句子成分,句末當然不應加問號。分號多用于并列分句間,其前后的分句間至少有一個分句必定是用了逗號,不然,就不應用分號。句末點號與引號的位置關系規律很簡單,考生可如是思考:把引號內的分句去掉,整個句子如語法成分完整,那么引號中的內容相對獨立,應是完整引用,故句末點號應在后引號內;如把引號中的分句去掉,整個句子語法成分不完整,那么引用中的內容應為部分引用,句末點號應在后引號外。
(四)連貫題
連貫題看似靈活,而實際上,這類題型的內在命題規律非常清晰。考生在做了練習后,要重視總結歸納命題規律。從考查熱點看,連貫題多有如下解題原則。一是瞻前顧后原則。即議論型語段,要重視明確句意、理清邏輯,尤其是語段中的關聯詞應引起高度重視。二是主語一致原則。即整個句子的主語要保持前后的一致和統一。三是句式對稱、音韻和諧原則。此原則多運用于美文型語段中。四是意境一致原則。在富有意境的語段中,考生應重視意境的前后統一。五是合乎邏輯原則。現舉一例。上海交響樂迷中近六成的人收入并不豐厚,。a.難以承受百元上下甚至數百元的票價。b.難以承受數百元甚至百元上下的票價。很多考生會不假思索地誤選a。原因多是看到了“甚至”一詞,就誤以為只要是遞進關系,數量就應增加,事實上,遞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程度的加深”。六是說明順序原則。在說明性語段中,考生應學會從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角度思考連貫性。
以上提到的試題,都是很基礎的試題,考生應重視切實掌握,保證萬無一失。這是中考語文考試成功的基礎。
二.重規律,歸納技巧
語文學習是很有規律可循的。而遺憾的是,很多考生多會迷失在題海中,而不重視語言規律和應試技巧的歸納。下面就結合中考具體考點談談規律。就中考病句題而言,考生要重視“三讀”:一讀句子勤圈劃,關注語序憑語感;二找動詞覓主干,搭配不當最常見,成分殘缺與贅余,也在此時面目現;三找有否關聯詞,關聯誤用也不鮮。如能把這段文字牢記于心,解題時就能有的放矢了。又如文言虛詞重點用法的識記,如能重視歸納識記規律,定能事半功倍。現以文言虛詞“以”字為例作點分析。“以”做介詞用時,可編成順口溜“用拿把憑靠因為”;做連詞用時,多表現為“v + 以+ v”的形式,表目的,可解釋為“來、用來”,其次相當于“而”,多表并列和修飾;再次是表結果,解釋為“以致”。其用法可總結如下。
介詞用拿把憑靠因為
連詞(1)表目的,“來,用來”
(2)相當于“而”,多表并列、表修飾
(3)表目的,解釋為“以致”
如能做這樣的梳理,學習的高效和成就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下面著重談談現代文閱讀的規律。
考生在做現代文閱讀時,一定要具備以下意識。
一是圈劃意識。
閱讀文章時,考生要有邊讀邊圈劃的習慣。在閱讀時該圈劃的內容如下:文中議論、抒情的句子要圈劃,文中意味深長、含蓄雋永的句段要圈劃,初次閱讀時讀不懂的地方要圈劃,在結構上有重要作用的句段(如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重章復唱句等)要圈劃。
二是主題意識。
考生可在閱讀文章后,先按照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概括出文
章主題:本文用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或情感。因為不管文章用什么表現手法行文,都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在答題時,考生要有強烈的主題意識,重視答案與主題間的關系。
三是區間意識。
在解題時,準確確定信息提取區間很重要。確定信息提取區間時宜大不宜小,應在快速篩選信息過程中慢慢縮小包圍圈。同時,考生還應重視思考題與題之間的區間制約關系。兩道題的答案出自同一區間,這樣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四是審題意識。
考生要重視,試卷上的每個字都是能彰顯命題人意圖的。如下例:本文寫的是張家界的山,文章第三段大段描寫篝火燃燒的情景,有何作用?此題題干完全可這樣擬:文章第三段描寫篝火燃燒的情景,有何作用?命題人之所以那么問,就是在暗示考生,你別忘了文章的寫作主體是山,寫篝火是為了從側面來烘托山。這就是重視審題的意義。
五是完美意識。
考生在答主觀題時,要力求答案的完美。要努力避免字跡不清、胡亂圈畫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避免語句不通、病句、錯別字等情況的出現。尤其是答案要點中的錯別字更是要不得,如把“擬人”寫成“似人”,把“鋪墊”寫成“輔墊”等,實是遺憾。
六是完整意識。
完整意識,首先是答案表述的完整。而不是發電報式的愛理不理的回答。其次是踩分點的完整。很多考生洋洋灑灑一大片,卻只答了其中的一個小點,甚是遺憾。考生要重視分值提供的信息,如2分,應為一點或兩點;3分,應為兩點或三點;4分,應為兩點或四點;6分,應為三點或六點。
對常考的題型,考生也要重視總結歸納規律。如現代文閱讀中的作用題,一般既要思考內容上的作用,即主題和情感上的作用,也要思考結構上的作用。如問文章開篇的作用,最常見的有:點明主題,開門見山亮觀點;奠定文章感情基調;引出下文,為下文做鋪墊;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等。結尾段的常見作用有:點明主旨;升華中心;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引人思考,發人深省;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等。過渡段則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如景物描寫的作用常見的有:渲染氛圍、營造意境,映襯人物性格、身份、命運,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等。
對千變萬化的現代文閱讀試題,考生要重視練習,更應重視研究參考答案。建議考生能就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展開比較,比較后思考答題思路,必有規范思路、啟發思維之效。
三.重難點,重點突擊
考生在中考沖刺復習時,既要重視全面復習,力求學科間平衡;同時又要重點突出,為自己量身打造復習重點,力爭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對好多初三考生而言,作文是個不小的難點。對此,考生應學會重點突擊。
作文如何重點突擊呢?
首先,考生應洞察作文中考命題思路和方向。從杭州市07中考的“友善”到XX年的“日歷”,到XX年的“被自己感動”,杭州市中考試題呈現三大特征。一是作文題重道德評判更重性靈抒發。主張考生“以我為圓心,以自我的生活歷練為半徑”創作;二是重關注理想更重關注現實。考生要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意識,牢記“人情練達即學問,世事洞明皆文章”的道理;三是重理性思考更重感性抒情。考生應著重訓練描寫、抒情的能力,讓自己的文章由理性走向感性,由枯燥走向豐盈。
其次,考生要多多閱讀經典范文章,積極以讀促寫,提升寫作能力。閱讀的文章可以是經典名家走筆,如龍應臺的《目送》、王開嶺的《精神明亮的人》等都是很值得讀的散文集;同時,考生也可以閱讀中考、高考滿分作文,尤其是近年的高考滿分作文往往會給考生帶來不錯的啟發。
再次,考生要重視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立意、素材、語言和技巧。現就積累寫作技巧做點簡析。限于篇幅,簡介兩種讓文章形象生動、具體可感的描寫技法。
(一)細節特寫法。
我記事很早,四歲多時,一次母親抱著我四五個月的弟弟,領著我從姥姥家往回趕。六里的山溝溝路,路上下開瓢潑大雨。母親拉著我抱著我弟弟,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跑。路上全是泥,像沼澤地;我記得母親跌了一跤,她的手仍緊緊抓著她的兩個兒子;然后她又跌了一跤。她渾身是泥,滿臉的淚水和泥水。她幾乎脫下了她所有的衣服,裹住她的大兒子和小兒子,然后她抱起他們跌跌撞撞地往前跑。現在我看見了那個女人,她抱著兩個兒子在風雨中呼號,叫天不應叫地不應;她赤身裸體地在風雨中緊緊摟著我和我的弟弟,她為了我們力大無窮,無所畏懼;她詛咒天詛咒地,為了我們不敬神明。她是我的母親,我剛剛生產四五個月的母親。我的淚已經流了下來。
——節選自玄武的《母親》
相信考生應接觸過類似的細節特寫法。朱自清《背影》中父親過柵欄買橘子的段落即是典范。要寫好細節特寫法,考生要重視如下要領。(1)合理想象。考生要通過回憶、展望、合乎情理地想象場景與畫面。“現在我看見了那個女人,她抱著兩個兒子在風雨中呼號,叫天不應叫地不應;她赤身裸體地在風雨中緊緊摟著我和我的弟弟,她為了我們力大無窮,無所畏懼;她詛咒天詛咒地,為了我們不敬神明。”這樣的描寫很有畫面感,給人身臨其境之感。(2)滲透真情。特寫的細節往往是烙刻于作者心中揮之不去的細節,必然也是牽動作者心弦的真情告白。考生在寫作時,要重視先打動自己,然后才能打動別人。“她是我的母親,我剛剛生產四五個月的母親。我的淚已經流了下來。”作者寫這話時,斷然是泣不成聲、號啕不已,此情此景,實是動人肺腑。(3)運用技巧。上面的文字成功運用了“蒙太奇手法”,前半部分是對過去的回憶,而后半部分則恍如夢境般越逼越近,前后兩畫面恰似影視中的“蒙太奇手法”,讓人嘆為觀止。
下面的片段,也是典型的細節特寫法。
門外的樓梯隱約傳來了一絲絲響動,那么輕、那么微弱、緩慢,那聲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門口,頹然停下。
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聽到一絲輕微的金屬碰撞聲,一個物體慢慢地插入鎖孔,又是一聲輕輕的轉動聲。門,悄然打開了,“輕點,孩子睡著了”,這是母親的聲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著腳尖向我走來。
沒有聲音,我卻能感受得到,那個輕輕的腳步,正一步步地溫暖我的心。“踹了被子!”
母親輕輕地拉過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離去……
自始至終,家中的燈沒有亮一下,也沒有發出什么很大的聲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腳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頭。
拉過被子蒙住頭,我強忍著聲音不被流露,淚水卻一行一行的滑落。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濕了一大片。
——節選自高考滿分作文《踮起腳尖》
(二)細節集群法
片段一
清晨的湖邊兩個老人依河散步,回憶已逝的時光。面對初旭依舊相似而笑,仿佛生命不會終止,執子之手與子共天涯。
鳳槿花下,看著熟睡的戀人,為她拉緊外套。恐秋風吹走這安然的睡顏一般,任時光在這刻停止、守候。
夕陽下大手牽小手,緩慢的步伐,聽孩子新學的歌曲,撲朔的眼睛中仿佛折射著這片陽光。
幸福,從未停止。
片段二
我開始尋找,尋找幸福。我看見媽生病時,爸爸做好了飯菜,坐在媽旁邊,一口一口喂著她,又像哄小孩一樣哄著她吃下藥。媽那本因病而懨懨的臉色剎那間有了陽光般的燦爛。
我看見媽閑來無事時,為爸梳頭,梳著梳著便感嘆:“唉,怎么這么多白頭發了。”爸便回頭一笑:“不都老了嗎?”接著兩人便笑開了,彼此眼中都有一種心照不宣的甜蜜。
我看見媽上班回來,說著:“好累啊,還要做飯。”剛剛才喊累躺在沙發上的爸立馬鯉魚打挺般跳起來,說:“我去做!”媽面帶著笑意隨爸進了廚房,一會兒便聽到媽溫柔的呵斥:“你出去,你出去,在這里幫倒忙。”
我還看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耳旁傳來熟悉的旋律。我想我已經明白了,爸和媽的幸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在瑣碎的柴米油鹽里,也在那條他們一起走了二十年的路上。
——節選自高考滿分作文《這也是一種幸福》
分析以上片段,考生不難得出細節集群法的寫作要領。(1)細節典型。段落中所選細節是從不同角度表現天倫之樂,都具備一定的典型性,有以一當十的效果。(2)含蓄雋永。盡管每個細節都是言簡意賅,但都給讀者極豐富的回味空間,雋永而意味深長,很有嚼頭。(3)語言整飭。寫作細節集群法時,考生要重視語言的整飭,努力追求片段形式上的美感。
以上是筆者對中考語文沖刺復習備考策略的點滴思考。考生如能在復習中做到三重——重基礎、重規律、重難點,定能有不錯的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