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備考建議(2019高考寫作能力提升系列資料)
高考新材料作文備考建議
一、建議繼續抓新材料作文的應試訓練
所謂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別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這種題型了。新材料作文,雖然與舊材料作文一樣,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會提供n個可選擇的角度,不限定文體。這樣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于舊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話題作文的優點,讓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適合發揮自己寫作個性的選擇空間。如XX年上海春季招生作文題,“有過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們來過又離去;有過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經歷又忘記;有過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相識又分開……未曾有過的那份感悟,歲月把它輕輕送來。”就是新材料作文題,它給考生提供了三個角度——地方、事情、朋友。這三個角度是沒有優劣之分的,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切入,只要寫得好,都可能切題,都可能得高分。題干中只限定“不要寫成詩歌”,其余的文體是不限的。
新材料作文的應試訓練,關鍵處有兩個:
(一)全面理解材料。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不同之處,就在于新材料作文的應試必須與材料緊密結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寫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例如對上海的作文題,不仔細閱讀和理解,就不知道材料對提供的三個角度都作出了限定。選“地方”角度的,所寫的“地方”,必須是“來過又離去”的那個“地方”,千萬別寫“夢游”的“地方”,別寫“神往”的“地方”,別寫讀過的“地方”。假如寫“事情”,所寫的“事”必須是“經歷又忘記”的“事”;如果寫“朋友”,必須是“相識又分離”的“朋友”。另外,材料中最后一句話,初讀不知其意,仔細地琢磨,方能領悟到這是作文要求的重要提示。提示什么呢?這里提示了作文必須寫出你又想起那“地方”或那“事情”或那“朋友”的原因;同時,也必須寫出“歲月輕輕送來”了什么“未曾有過”的“感悟”。
新材料作文一般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這就需要訓練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在訓練中,應注意學生對“全面理解材料”與“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顧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時,也要避免因“選擇一個側目” “一個角度”而不能準確地“全面理解材料”。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寫法。
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不同之處,在于話題作文可以漠視材料,甚至完全撇開材料只就話題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須回應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寫法是:貼緊材料寫起,聯系實際寫開去。當然,這只是一般性的原則,具體文章會有具體的個性化寫法,不必強求千篇一律,千萬別又搞出一種新材料作文的套路來。
二、抓好應試作文寫作過程的各項基本功
考生在考場上完成一篇應試作文,一般的寫作過程是:審題→構思→表達→修改。
知道這個寫作過程的好處,首先是好讓學生有把握地寫。不少考生對自己怎完成一篇應試作文的操作過程糊里糊涂,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運氣,完全沒把握地寫。因此,考生有時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并著走,邊審題邊構思,一心二用,導致審題有誤,構思紊亂;有時則是第二步與第三步并著走,邊寫邊想,導致思路飄忽,若即若離;有時則第一、二、三步并著走,拿起筆就亂寫一氣;有時不知不覺分了四步走,走對了卻無知覺。所以,大部分考生認為,作文發揮無定數,最沒把握是作文。這種無把握的作文心態往往導致作文應試信心不足。
知道寫作過程的好處,其次最好讓考生明白怎樣才能寫出高分的應試作文。考場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運氣“碰”到的,而是靠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寫出來的。想在考場上寫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項基本功:審題——對題意的理解能全面準確。構思——對題意的轉換能準確自然。表達——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修改——對題意的表達能反復推敲。
知道考場作文得高分需這四項基本功后,就知道備戰高考作文該做什么了。建議就按高考作文寫作過程的這四個步驟開展訓練。
1. 審題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理解能全面準確。
分析考生對題意理解不能全面準確的原因,主要不是閱讀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夠,而是非智力因素影響造成的。比如,讀材料的時間太短,怕作文時間不夠,所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審題,粗枝大葉的結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讀材料時心猿意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關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樣與題意套聯。結果被先入為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了還蠻有理由地自認為“正確”,就導致“安樂死”。又比如,一邊讀材料一邊就急于構思自己的應試文章,一心二用,也是導致讀錯材料的非智力因素。
所以,審題的訓練,首先是自覺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擾的訓練,養成良好的閱讀材料的習慣。所謂好的閱讀材料習慣,是指冷靜、客觀、全面理解材料。冷靜是指控制好閱讀的心情,別著急,沉得住氣,靜心地花五分鐘反復琢磨材料。所謂客觀,就是盡量排除“先入為主”的干擾,盡可能地對材料進行客觀理解。所謂全面,是就材料的整體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點,不及其余。先有全面理解,然后才選角度。
另外,審題訓練,還要注意培養找提示語的能力和方法。材料中的提示語,有些是明示,如上面的上海題,有文字作明示:“閱讀下面提示……”XX年的廣東題,對“紀念”的含義、方式、內容、意義、主體等一一作出明示。另一類是暗示,如XX年廣東題,沒有提示語言,但寓言中對話題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題干中的提示語,對準確理解材料很有幫助。
審題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很多,這里不可能一一而述。總之,一定要明確審題訓練的目標,訓練達到目標為止。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重要起步,這第一項基本功不扎實,一起步就摔跤或走歪了,高分就無望了。
2. 構思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的是——對題意的轉換能準確自然。
構思的訓練,首先是培養構思的習慣。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寫草稿,這種一落筆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寫。要把邊寫邊想的壞習慣改掉。
構思的任務是,把題意轉換成一篇切題的應試文。這“轉換”是構思的基本功。依據題意,你在“轉換”時,要想出合適的題材和切題的“思想”。文章主要“寫什么”,這是“中心”,這“中心”想表達“什么意圖”,這是“思想”。動筆前必須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這個中心思想句子寫下來。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為這時的想法還模糊不清晰。寫中心思想句的過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臨界時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了,說明構思定型了,寫起來思路就不飄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以后,還得反復推敲,“中心”切題了嗎?“思想”切題了嗎?對“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題的把握了,還需要對文章的布局作個大概都謀劃,打算怎么開頭,中間分幾段,詳略在何處,需要作考慮。這樣,構思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具有了構思的能力,每次“轉換”都能切題,這構思的基本功,就是你高考作文得高分的致勝法寶了。
3. 表達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
表達階段的任務是將構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過文字外化為一篇應試文章。
表達訓練主要是掌握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寫作方法。可分別訓練記敘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議論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讓應試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離題的“垃圾”文字出現在文章里,就能得高分了。
具有了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功后,還可以進一步訓練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種藝術手法,如語言的藝術、修辭的藝術、過渡照應的藝術、畫龍點睛的藝術,等等。
4. 修改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表達能反復推敲。
平時要養成修改的習慣,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時修改的能力強,文章水平自然高,那么,高考作文雖不經修改,也能寫出不是毛坯的文章來。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項基本功的訓練。建議訓練先分四個單項進行,再進行全文整體訓練。有分有合,可能更為奏效。通過單項訓練,讓每一步驟的基本功都練扎實了,這就能讓考生更清晰地掌握寫好高考作文的步驟和方法,寫起來一步一步走得更穩當。同時,通過分合訓練,讓考生知道自己影響得分的寫作問題在哪,讓考生能自主地針對個人問題進行個性化的強化訓練,這就更奏效了。
議論文分析說理六步法
不少學生都覺得議論文好寫,但寫好卻很難。他們寫的議論文,觀點不是不明確(鮮明),結構不是不完整,論據也不是不充分,他們的缺點在于不善于分析說理,使論點和論據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如何展開分析說理卻又是目前學生感到無眾下手的問題,因此要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水平,必須加強分析說理能力的訓練。先看兩段文字:
甲段
①讓人三分不為低。②比如藺相如是一個宦官頭目的門客,出身卑賤,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上維護趙國和趙王的尊嚴,為趙國立了大功,先拜為大夫,繼而又擢升為上卿。雖與廉頗大將軍“同列”,但“位居廉頗之右”。這使得出身高貴、地位顯赫的廉大將軍頗不甘心。不僅貶低其功勞,甚至侮辱其人格,說什么藺相如只不過“徒以口舌為勞”、“素賤人”,并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對廉大將軍,不驚不怕,處處謙讓。上朝時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車避匿”。相如的謙讓最初頗不被他的門人們所理解,很不以相如為然,并以停職為要挾,唆使相如與廉頗決一雌雄,出這口惡氣。可藺相如一語驚天:“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我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聽了此事,竟被藺相如謙讓的品格、博大的胸懷感動得“肉袒負荊”,登門謝罪,遂成刎頸之交,并傳為千年佳話。③所以善于忍讓并不意味著低人一等。
乙段
①古人有一句為人處事的的叫作“讓半句風銷云散,退一步海闊天空。”細想來頗有一定的生活哲理。②人生群體之中,與人難免言差語錯,磕磕碰碰,甚至吵鬧爭執,矛盾沖突,但往往一方先作忍讓,對方也會火氣頓消。方才好像電閃雷鳴,瞬間卻又月明風清。這種神奇的效應,實在是謙讓的功勞。廣為傳誦的《史記》中“廉藺交歡”的故事就是一例。③藺相如是一個宦官頭目的門客,出身卑賤,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上維護趙國和趙王的尊嚴,為趙國立了大功,先拜為大夫,繼而又擢升為上卿。雖與廉頗大將軍“同列”,但“位居廉頗之右”。這使得出身高貴、地位顯赫的廉大將軍頗不甘心。不僅貶低其功勞,甚至侮辱其人格,說什么藺相如只不過“徒以口舌為勞”、“素賤人”,并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對廉大將軍,不驚不怕,處處謙讓。上朝時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車避匿”。相如的謙讓最初頗不被他的門人們所理解,很不以相如為然,并以停職為要挾,唆使相如與廉頗決一雌雄,出這口惡氣。可藺相如一語驚天:“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我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聽了此事,竟被藺相如謙讓的品格、博大的胸懷感動得“肉袒負荊”,登門謝罪,遂成刎頸之交,并傳為千年佳話。④可以這樣設想:假如藺相如和廉頗一樣爭匹夫之勇,或者聽信門客的慫恿一決雌雄,那后果將不堪設想:“兩虎相斗”,必然“不俱生”;趙國這個大廈不也就傾覆了嗎?藺相如忍了也讓了。我們說他忍得對讓得好。這一忍一讓,“忍”出了趙國的安定局面,“讓”出了趙國的昌盛強大的國體,博大的胸懷和耿耿忠心。⑤這就是“讓人三分不為低”這一哲理名言的印證。⑥由此看來,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讓為高”實屬至理名言。
甲段:屬于觀點加論據加結論的形式,給人的感覺就是把觀點和論據強扭在一塊,油是油,水是水,很分明。
乙段:環環相扣,嚴密無間,說理透徹,無懈可擊。
分析說理六步法 ①分析論點②過渡引入③論據概述④論據分析⑤過渡引申⑥深化論點
六步法的具體內容是:
①分析認點——總論點的側面分析及論證分論點的確立;
②過渡引入——論點與論據間的銜接與過渡;
③論據概述——論證部分的中心內容;
④論據分析——揭示論據的含義,奠定分析、溶化論點的基礎;
⑤過渡引申——論據與論點間的過渡與銜接;
⑥深化論點——照應分析論點。
寫議論文,往往出現的問題,或分析空洞,或把握不住論據的實質,結果導致不合題意,東拉西扯,分析說理“六步法”的訓練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如
題目:談毅力
運用分析說理“六步法”構成其中的兩個層次(議論文本體部分),再加上引出論點、結論總結幾個部分,讓它構成一篇完整的議論文。
第一個層次
第一步:分析論點——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第二步:過渡引入——很多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為之奮斗的熱忱,但他們缺乏毅力,開始是天天撒網捕魚,不久便于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后索性將網拋進垃圾箱里,而海底的珍珠只是可夢想而不可得了。
第三步:論據概述——有地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一位仙女幽居凈舍,凡人難得一見。一天,仙女聽到一陳悅耳的敲門聲,正想稍等片刻再去開門,可那敲門聲很快就停止了。幾天之后,又有人敲門,灰心的仙女懶得去開,那人卻直敲不停。仙女終于被他打動了,第一次開了門。
第四步:分析論據——這段動人的故事中,第二位敲門者終于達到了目的。他比第一個人多了什么?毅力,只有毅力!沒有毅力,成功只是虛幻,虎頭蛇尾的奮斗也是徒勞。
第五步:過渡引申——如果人類沒有毅力,我們也許至今還住在山洞里過著原始人的生活呢,然而,我們的社會畢竟在飛速發展。
第六步:深化論點——人們用毅力和著血汗,筑起了建設的豐碑。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說理“六步法”,環環相扣,嚴密無間,說理至深,無懈可擊,構成議論文分析論證的一個層次。
邏輯分析說理六步法,可以給中學生訓練議論文找到規律。反復練習,對說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