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滿分作文8招
(一)選材鮮活。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我們在寫作文時,一定要放眼紛繁多變的當代生活,從眼前的重大時事、熱點話題和社會新風中選取材料,寫出時代性強的鮮活文章。對于XX年——這個多事之年來說,更是有太多的事件值得同學們去描述,去歌頌,去思考。我們不妨來看看重慶市今年中考滿分作文《明天會更好》中的一段話:
XX年,我們熱切期待著陽光與歡笑,卻一路被風暴阻隔——
2月肆虐的冰雪,凍裂了南方的城市。3月的拉薩暴力事件,燒傷了美麗的圣地。4月的奧運火炬傳遞受阻,刺痛了中國人向世界張開雙臂的心。5月膠濟鐵路火車相撞,撞碎了多少旅人的夢;突然傳遍全國的兒童手足口病,令所有父母心頭糾結;震感傳及東南亞的汶川大地震,撼動著整個中國的靈魂……
(小編發話:這段話中有些事件的時間表述有誤。膠濟鐵路事故發生在4月28日,手足口病的蔓延也不是5月才開始。中考閱卷時間緊張,老師可能對此要求不很嚴格。但在引例時,我們要盡量注意時間的準確性。)
山重水復,路在何方?人們在顫抖,在發問。罕見的災難,罕見的變故,罕見的傷亡,令所有人焦急萬分,令所有人牽腸掛肚,令所有人寢食難安。
由于作者選擇到一個恰當的切入點,將一件件富于時代氣息的材料引進文章,文章因此顯得鮮活。
(二)虛實善換。有一些以實物、實景為話題(或內容)的“實題”,如果題目有些偏,有點難,你得將題目設定的要求轉化到便于我們把握的范疇之內——也就是說,找到與題目含義有著關聯意義(如比喻義、象征義等)的詞語,可以幫助我們化解試題帶來的審題難度。面對運用抽象概念、表意含蓄的詞語作為標題的“虛題”,你得把抽象的話題或題目落到“實處”來理解,化抽象為具體。首先要考慮話題或命題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從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發掘或選擇出具體材料,以具體詳盡的敘述或描寫表達你對話題或命題的獨到見解或感悟。比如,面對“幸福的顏色”這道題目,深圳市有篇滿分作文是這樣寫的:
生活中,愛聽雪的人,認為幸福是白色的,靜靜地看著雪花一朵一朵飄落,你會向往“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那份意境;偏愛荷的人,認為幸福是粉紅色的,你會認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那份潔身自好;喜歡獨處的我,認為幸福是黑色的,黎明前最黑暗,你會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那份執著。
作者將“顏色”跟實物聯系起來,進而跟相關的人物及其感受聯系起來,使得可寫的內容頓時就多了起來,文章也就有了優美的意境。
(三)見解獨到。人云亦云是寫作之大忌。只有鎖定認知事物,并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多維角度深入開掘,用心思考,才會獲得新穎、獨到的見解。不妨來看看湖北隨州市一考生面對話題“發現”寫下的一段話(文章題為《我們也可以成為洪戰輝》):
從洪戰輝的事跡中,我們發現——他的精神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平凡的,平凡得像一縷星光,一片樹葉,一滴水珠;他的身上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道德品質,“自強不息”“自尊自愛”“堅守責任”“永不放棄”“笑對逆境”等等,這都是人們常說的平凡品質,但是,為什么我們面對這些平凡的品質被感動得涕淚橫流?原因就在于——洪戰輝付出的是行動!
作者鮮明地指出:
“天下事,不在難知,而在難行;不在難行,而在難于知行合一。”感動只是行動的源泉,沒有積極的行動,感動又有何意義?
這樣看待國人的感動,進而鼓勵人們去行動、去踐行美德,跳出了表象,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可謂新穎獨到,能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四)構思獨特。比如采用回環反復法,以重點句子的反復出現來構架文章,或采用片段組合、板塊對接(或碰撞)的方式,或采用一問多答、多問多答的方式,或采用敘寫兩三件事來表達同一主題的方法等等,這些新穎獨到的創新設計,能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例如,面對題目“,最美的數字”,湖北仙桃市有位考生填題為“仔,最美的數字”,文章主體部分由三封郵件組成:第一封郵件是圓周率之父祖沖之所發,表達的思想是數字是為科學服務的;第二封郵件是“世界仔迷會”所發,表達的思想是數字的吸引力;第三封郵件是挑戰仔紀錄者所發,表達出來的思想是在困難面前要有信心和勇氣。難能可貴的是,考生熟悉網絡知識,將之移用到作文中,時代氣息濃厚,個性思想凸顯。形式的新穎對作文的出彩功不可沒。
(五)反面切入。世界是多元的,個性豐富的同學在事物的認知上也是多元的。特別是對于話題作文而言,正面反面都是在話題范圍之內的。因此,圍繞同樣的話題,別人都寫其正面,我不妨寫其反面;別人都寫其反面,我不妨寫其正面。
比如,以“滴水之恩”為話題(福建福州市中考題)寫作,我們都知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名言,可是,一位同學別出心裁,筆下的主人公不僅不知回報父母之恩,而且無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情——也就是說,從反面的角度呼吁要知恩報恩,文章的反向選材令閱卷老師印象深刻。
(六)融注真情。一個優秀的作者,要善于以濃濃的真情去撥動讀者的心弦,引發讀者的萬千思緒,激發讀者豐贍的情感體驗。個性化的情感,是作者獨特的心靈之聲,是撥動讀者心弦的必勝武器。請看浙江溫州市中考滿分作文《下雨天,真好》中的一段話:
當雨水不期而至的時候,那朵藍色的傘花就會盛開在學校的門口。我知道,那明澈如藍天的傘花下,是撐傘來接我回家的媽媽。于是我喊著“媽媽”飛奔到傘下。媽媽伸出手,把我攬在懷里,母親的溫暖一下子就驅走了剛才的寒冷。我的頭頂上一片蔚藍,肩膀也籠罩在一片藍色之中。溫暖和快樂,就和這藍色連在了一起,定格在我的記憶中了。
雨啊雨啊你下吧,在媽媽的懷里,我可什么也不怕。抬頭仰望,只見媽媽的眼里含著笑,仿佛攬著孩子就是她最快樂的事情。
這段話出現在“依然記得,兒時那些下雨天”之后,浸透了親情和童心。在景物的渲染、烘托之下,文中著力展示的真情有了寄托,變得具體形象、真切感人,文章也就收到了別樣的感人效果。
(七)展現儲備。如果你擁有超出同齡人的知識積累和特長技能,不妨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文章中“露一手”,以此給予閱卷老師知識和情感的雙重享受。下面是江蘇蘇州市中考滿分作文《聆聽音樂》中的一段話:
輕輕地打開一扇窗,靜靜地啜飲一口茶。旋動電鈕,我與窗外清風、茶中馥郁一道,靜靜聆聽這精彩音樂。
聆聽音樂——
看高山巍巍,聽流水潺潺,七弦古琴的韻律使伯牙與子期成為人生的知音。尋尋覓覓,惆惆悵悵的琴弦撥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舊情。
聆聽音樂——
阿炳的一生因有了《二泉映月》不再落寞,《二泉映月》的底蘊,也因有了阿炳的執著追求不再平凡。蒼穹之下,太湖邊上,一位盲人正撫琴獨憂,用悲戚的琴聲控訴社會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映月》讓阿炳沒有光彩的眼睛迸發出堅毅與力量。
聆聽音樂——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動人一生,也為這精彩音樂增添光彩。聆聽著,叫人不禁神往那段凄美的愛情,流連那傾注了太多思念的樓臺,迷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回環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禮教的最強音。
你看,那些耳熟能詳的人物以及那些用心血譜就的音樂,在考生嫻熟的筆端下緩緩流淌,展示了豐厚的音樂素養,通過音樂的風格、意境,表達了獨特的人生感受,讓人贊嘆。
(八)首尾出彩。古人作文有所謂鳳頭、豬肚、豹尾之說,優秀作品的開頭和結尾應該是令讀者一見鐘情與回味再三的。引人入勝的開頭有開門見山法、引用材料法、闡釋題目法、形象刻畫法、設置懸念法、情景渲染法、起興拓展法、排比壯勢法等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結尾有點題法、歸納法、描寫抒情法、呼應開頭法、哲理升華法、詩意盎然法、余韻裊裊法等等。
下面是滿分作文《我發現謊言也可以是美的》的結尾:
突然間,我發現這個世界上的謊言可以分為兩類——那些因自私自利而說出的謊言,因傷害他人而丑陋無比;那些出于關愛他人而暫時不愿說出真相,由此編造出來的謊言,就好像是盛開在泥塘里的荷花,分外香艷,分外美麗。
《我發現謊言也可以是美的》一文,以“我”對謊言的感悟和發現為線索,寫了從小時候到現在“我”說過的謊言和聽過的若干謊言,據此得出獨到的感悟和發現:“不說謊話可以得到表揚”“撒謊讓自己躲過批評”“聽到謊言深感痛苦和傷害”“聽到媽媽的謊言后感到愛的溫暖”。在此基礎上,發表了文末的見解,可謂既統攬全文,又凸顯出新的發現感悟,值得讀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