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淀”話題作文指導及范文
作文題目
請閱讀下面的故事:
麥克失業后,心情糟透了。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找到了鎮上的牧師。
牧師聽完了麥克的訴說,把他帶進一個古舊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張桌上放著一杯水。牧師微笑著說:“你看這只杯子,它已經放在這兒很久了,幾乎每天都有灰塵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麥克認真思索,像是要看穿這杯子。他忽然說:“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淀到杯子底了。”
牧師贊同地點點頭:“年輕人,生活中煩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記住它好了。就像這杯水,如果你厭惡地振蕩自己,會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這是多么愚蠢的行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淀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純凈了。”
人生活在世界上,肯定會遇到許多煩心的事情,是整日被煩心事纏繞著呢,還是不為雜事所擾,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呢?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俗事的干擾,一心一意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呢?
請你就“沉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材自選,題目自擬,字數在800字以上。
話題分析
一個紛亂的時代,該怎樣放置自己的心靈,又該怎樣走向理想的目標?我想這是許多朋友經常思考的問題,常有人慨嘆命運的不公、生活的無情,上面的故事會給人許多啟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沉淀自己,追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碧空云卷云舒” 的心境。
面對外界的不愉快,讓它糾纏于心,不僅于事無補,還會使自己的心境渾濁一片。相反如果能慢慢地、靜靜地沉淀自己,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世界,心靈不會受到俗世污染,反而更加純凈。劉墉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們總以為世界的溫暖全來自陽光,其實腳下的大地更有著令人驚異的熱力。天沒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許多花能鉆出冰雪綻放。人情不暖,內心先暖,所以我們能在塵世做一劑清流。” 做一劑清流,沉淀自己,會春暖花開,會桃紅柳綠,會陽光燦爛,會笑傲江湖。
這種寓言話題作文近來較為常見,本來它的審題立意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雖然要求不一定很高,但如果審錯了,會導致滿盤皆輸。因此,必須仔細閱讀,深刻領會,切忌走馬觀花,匆匆動筆。但是,本則審題立意已由話題決定了,因此也可看作單概念類話題作文,它的特點是自由度極大,開放性很高,常常不容易把握和操作,于是常見的毛病就是東拉西扯、拉拉雜雜,連自己也不知所云。
實際上操作中,我們只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寫出較為出色的文章并不是難事。比如,構思立意可以變換角度,以便化為對一些具體問題的思考,如我們為什么要沉淀自己?(可以談沉淀的前提和原因)沉淀自己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可以談沉淀的結果,目標的實現、品格的提升)可以通過那些途徑沉淀自己?(可以談沉淀的手段與方式)……這樣在具體寫作中達到了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的大題小作之效,也在相當的程度上讓自己有了一個較為順暢的寫作思路和寬廣的想象空間,一句話,變得有話說了。
范文評析
英雄從來寂寞
春天的綠意總在嚴寒的風雪中孕育,嬌美的曇花總在漫漫長夜獨自盛開,曠世的詩篇總在飄零江湖的小舟上吟出——寂寞讓美驚心動魄。
這里沒有光怪陸離的繁華之景,沒有五彩的霓虹,沒有來往的人群,只有你懷著寧靜的心品味這波瀾不驚的簡單日子。
因為還有夢。
寂寞的人兒只會為兒時的夢想怦然心動,只會因開拓的腳步激情滿懷。紅塵中太多的俗事正如《金剛經》所云“皆為夢幻泡影”,抑或像徐志摩那句輕輕的感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人生畢竟短暫,上帝安排你降臨人間,并非派你計算得失之間的悲歡,它只愿你留下生命的痕跡,縱使在痛苦中徘徊,最后也掙扎出絢麗動人的光影。
淺嘗一口寂寞,生命沉淀出深沉的意義;再呷一口寂寞,生命沉淀出智慧的結晶。
想起武俠小說中真正的武林高手大都不愿在眾人面前拋頭露面,他們是神秘的,因為他們以沉默的刀劍叩問正義的存在。他們寂寞地穿行在血雨腥風的江湖,思索著路的方向。于是寂寞沉淀出一個個令人心馳神往的故事。
想起印度人民的父親甘地,他每周都會用整整一天的時間沉默著思考。玄妙的禪理、人生的真理都在這寂寞的修行中參透。你無法想象這骨瘦如柴的領袖在領導人民爭取自由與解放時是多么的豪邁與慷慨。寂寞沉淀出金子般的品質,最終爆發為一股震撼天地的力量。
想起山東那位邊拉車邊自學考上復旦大學研究生的農民工。一句“我愿意”切斷了俗世嘲諷的目光,了卻紅塵紛亂的心緒,只留下心底希望的種子,任由它萌芽勃發。寂寞沉淀出不一樣的人生,沉淀出零落卻永恒的感動。
愛默生說過:“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也許追夢的路漫長而寂寞,但一路上沉淀的勇氣智慧感悟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畢竟,英雄從來寂寞。
評點:大史學家范文瀾先生有言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是對研究學問的要求,它何嘗不是一種沉淀。在走向目標的路途中,勇氣、智慧、感悟,又能缺乏哪一個?排比式語段讓文章有了啟示。
“英雄從來寂寞”,何嘗說的不是“從來寂寞才能成就英雄”,從來沉淀自己才能成就人生?寂寞,而且唯有寂寞的陪伴,才會有心如止水的潛在前行,才會有心無旁騖的執著努力,最終也才會有蛟龍昂首云際的英姿。結尾愛默生的話語既點了話題,點醒了主旨,更具有震撼性的感人效果。
最美的照片
生活就像一張膠片,上面印滿了美麗的未來。可是當陽光想從盒縫中溜進來,潮濕想從盒底漫上來時,你該怎么辦?是任它們把你的生活侵蝕得遍體鱗傷,使成功的美好不復存在,還是將膠片盡快浸入顯影液,化為動人的相片呢?
我們需要沉淀自己,以排除外界的紛紛擾擾,以期待沖印出滿含成功與幸福的最美未來。
愛因斯坦在他功成名就聲名鼎盛時期,卻去了普林斯頓,并且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我只想找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學習。”
有誰愿在眾人的追捧中選擇離開呢?又有誰愿在鮮花與掌聲中悄悄退隱呢?更有誰愿在金錢與榮譽面前輕轉過身拾起自己的書本呢?
可是在愛因斯坦眼里,這些俗世的浮名虛利只是他向知識更高峰巒前行的阻礙,向目標攀登的路上不需要這些惱人的包袱。
一身輕松的他便將自己浸入知識的海洋,如一尾游魚自在地暢游,向海洋的深處探索,以期待更美麗的風景,更廣闊的世界。
他取下了頭上閃耀的光環,不理會雜沓紛繁的俗世,在另一個世界里,他沉淀了自己,護住了心中的澄明,在通往目標的道上一心一意地前進。
我們不是偉人,但我們并不渺小。當你被周遭的俗事纏繞時,請沉淀自己,你會發現一切都是那么清晰,自己的世界變得開闊起來,目標的召喚更加強烈,周圍的紛繁零亂吞蝕不了自己,你還在前進的路上,你還有前進的力量。
世上有太多煩心事,他們就像樹上伸出的突兀枝丫,或是道旁纏足的藤蔓,把心沉淀下來,你就能從這些麻煩中解脫而出,而不要因此煩躁或迷茫。
請在必要的時候沉淀自己,洗去身上纏繞的煩惱,你一定能為自己沖印出最美麗的照片,達到最渴望的目標。
評點:話題作文的寫作必須做到大話題小切入,對照前文本文顯得更為具體實在,以照片入手,角度小且巧,最美的照片可以有最美的人生圖景,而能否具有這一切就來自于你對外界俗世是貼近還是遠離。愛因斯坦的這一事例的分析頗有啟示性,敘事用概括性手法,一句話點出,分析論述中分別運用了對比和比喻,讓人在驚嘆偉大的科學家的學術成就的同時,更看到了一座不為俗世的功名利祿引誘的不朽雕像,而連接期間的橋梁就是“沉淀”,因此“沉淀自己”不僅僅能走向燦爛的事業頂峰,更能成就偉岸的精神豐碑。
獨上高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好一個“獨上高樓”!拋開塵世的熙熙攘攘,孑然一身地追求心之所向,甘愿沉淀自己,達到人生的極美。
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旅行者鞋底的一粒沙。”正是這粒“沙”,攪得我們心神不寧,浮躁不安,失去了對理想的追求,終日渾渾噩噩。杰出的女鋼琴家顧圣嬰在十年浩劫中選擇了死,不能不說是一種屈服;顧城在新西蘭的一個小島上離去了,帶著他那雙能“探求夜的深邃”的黑色眼睛……生活成了他們鞋底之“沙”,他們受傷了,遠方的高山在視野中模糊一片。
同樣經歷了十年浩劫,一位老音樂家被下放到農場,終日勞動。平反后,人們驚奇地發現,他依然有杰出的才能,盡管他的雙手已長滿老繭。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很簡單,因為我每次鍘草都是按照四分之四拍的節奏。”他本可以選擇混過十年,不會有人怪他,因為這是歷史的錯誤。可他,偏偏選擇“獨上高樓”,在逆境中無聲抗爭,執著自我,在暗無天日的時代緊緊呵護理想,為黯淡的世界增添了一絲亮色。
獨上高樓,留給世界的只是背影。
不必在意外面的世界的色彩,不必留戀耳畔的流水潺湲,堅守自己的光榮與夢想,給生命一次機會,一個空間,再多的流言蜚語都無所謂。幾度浮沉幾度秋,平民才子張中曉坎坷一生,傾心血于《無夢樓隨筆》,思想性學術性讓人嘆為觀止。他留給世間的不是一個屢受打擊的窮弱書生的憤世嫉俗,而是一個思想者對生命的孜孜探求和不悔經歷。“無夢樓”,也許在那段時間他的人生真的“無夢”,可一旦醒來,提起筆,他就有了夢想——因為他知道,夢想在自己手中。于是他甘心沉淀下來,用一生寫就這部巨作。誰能說他“無夢”呢?他獨上高樓,正是為了夢想。
不必慨嘆人生短暫,更不必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只要堅持自我,一切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也需要經歷破繭為蝶的痛苦,可三毛說:“陽光下,一年又一年,我只為了再生時蝴蝶的顏色。”
獨上高樓,沉淀自己,光彩人生。
評點:本文把“沉淀”化為了一個具體的人生姿態——獨上高樓,于是便具有了王國維所說的一個重要的人生境界的象征意味,小作者巧妙地達到了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開篇簡潔警醒,具“環滁皆山也”之效;主體部分以泛說(面)和分論(點)結合的手法,材料豐富,為典型的豬肚;結尾一句話,促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