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內容分層寫
寫作文一定要把文章的中間部分內容寫具體、寫生動。同學們寫作文,要一氣呵成,寫一層是一層,不要寫一小段就要回頭重新讀一遍,要一口氣寫完了再讀。那種寫一節停下筆來,回頭讀一讀的寫法,小學生是最不適合的。
我們的作文一般都很短,大多是沒有超過1000字的短文。有的老師要求同學們編寫提綱,其實,我倒認為列提綱反而束縛了同學們的作文構思,限制了自由表達,影響了才情發揮。
胸中藍圖在,筆下章法明。在胸中“畫”一張藍圖,中間內容分層寫,層中在分小層,一層套一層。就像文昌鎮農村舉辦的婚宴,先上六個冷盤,然后熱菜一道一道地上,吃完了一盤熱菜,撤下空盤再上下一盤熱菜,十幾二十盤絕無重復。而不是把熱菜一下子上齊了,吃到后來都涼了。寫作文也是這樣,一層一層地寫,不重復,不回頭,寫完了一層就當作已經吃完的空盤撤下桌了,想吃已是不可能,除非另外再吃一桌。
構思三段,可用圖示之:
賈平凹的《風箏》、感動的《蘋果的最佳分法》都是典型的例子。
風 箏
賈平凹
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在蘆塘里拔幾根細葦,再找來幾張紙,我們便做起風箏來。做一個蝴蝶樣的吧。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我們去放風箏。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見了,說:“放得這么高!”
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著風箏在田野里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云彩上。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半沉半浮著一個巨大的木輪,不停地轉著,將水揚起來,半圈兒水在閃著白光。那里是我們村的水磨坊。
“那兒找過了嗎?”
“沒找過,說不定‘幸福鳥’就落在那兒呢。”大家說。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分析本文,可用圖示之:
第一段是開頭,總述。最后一段是開放式的結尾,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中間內容分三層: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做風箏、放風箏,是寫“我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找風箏,是寫童年的傷心。每一層中有分小層,小層中有更小的層次,思路清晰,脈絡分明。賈平凹用樸實的語言和親切溫馨的筆調,依照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描述得一清二楚。
蘋果的最佳分法
感動
看到蘋果,我常常會想起一道考試題。那時,我在一個農民工子弟小學教一年級的數學。
期中考試時,我給孩子們出了這樣一道題:“假如一家有5口人,買來10個蘋果,每個人能分到幾個蘋果?”從年齡與智力發育水平來說,讓七八歲的孩子來回答這道題,應該是很簡單的。
但是當試卷交上來后,我卻大吃一驚。我發現,由于打字員疏忽,“10”變成了“1”。這樣,這道題變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買來1個蘋果,每個人能分到幾個蘋果?”我想,試題本身就錯了,所以這道題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
但閱卷時,我發現幾乎所有同學都在那道題下寫出了答案。
其中有一個答案震撼著我的心靈。答案的內容是:每個人能分到一個蘋果。后面接著寫了原因:假如爺爺,愛來一個蘋果,他一定不會吃了它,因為他知道有病的奶奶一定很想吃,他會留給奶奶的;但奶奶也不會吃,她通常會把蘋果送給她最疼愛的小孫女——我;但我也一定不會吃這個蘋果,我會把它送給每天在街上賣報紙的媽媽,因為媽媽每天在太陽下曬著,口渴的她一定需要這個蘋果;但是,媽媽也不會吃的,她一定會送給爸爸,因為爸爸進城這一年來每天都在工地上干很累很累的活,卻從沒吃過蘋果。所以,我們家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個蘋果。
讀著這樣分蘋果的原因,我含著眼淚,給孩子的答案打了滿分。
分析本文,可用圖示之:
第一段開頭,回憶。最后一段寫感動。
中間部分分三層:出試題,發現錯誤,閱卷。一二兩層略寫,交代事情的起因,第三層寫閱卷,突出一份試卷上的答案,層中又分小層“總述——特例”,小層中有分更小的層次“總述‘震撼心靈’——具體答案”。這篇文章結構清清楚楚,語言平平淡淡,但文章的感染力卻非常強。
讀一讀,分析一下下面作文的小作者有沒有做到“中間內容分層寫”。
第一次參加跳繩比賽
這天,我們班的老師說要選六位同學參加跳繩比賽。我可想參加了,希望老師能選我。
老師報了一個名字又一個名字。當報到第五位的時候,老師報了我的名字。我可高興啦!
老師報完名字,就對我們六個人說:“從現在起,你們每天回家,做完作業,就要練習跳繩,要跳到又快又多。”
我聽了老師的話,回到家把作業做完成了,就連忙去練習跳繩。剛開始練,我只能跳30幾個。可是后來,我就越跳越多,越跳越快,竟然能跳到兩百個。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馬上就要比賽了。我對比賽非常有信心,因為我早已經準備好了。
到了比賽的這一天,我使出我最大的能力開始跳繩,跳啊跳,竟然跳了300個!我拿了冠軍。我可高興啦!
這時,我才明白,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的結果。(秦薇)
克隆小金魚
在我7歲生日那天,爸爸給我買了3條小金魚。它們中有一條是蝶尾,有一條是丹頂紅,還有一條叫不出名來的金魚。
我把它們放進魚缸里,精心飼養,隔三差五地它們換水、喂食。
有一次,我在給它們換水時,管子不見了。我只好端起魚缸給它們換水。而我一不留神把那只叫不出名的小魚倒進下水道去了。我后悔極了,心想剩下的兩條一定要好好養。
然而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我在給它們喂食時,不小心倒多了,而我又沒發覺,所以走了。
當我晚上回到家中時,看見兩條小魚都浮在水面上,昏睡百年的樣子。我搖它們,它們也不醒。我知道它們翹辮子了,可我不明白這是為什么。
后來,我看到裝魚食的袋子里魚食少了一大半,便知道我是“真兇”了。我害死了我的小金魚。現在,我家的魚缸養了6條魚,它們已經在我家生活了整整兩年了,我下決心要把這些魚養好。除非它們老死,不然,我是不會送它們“上西天”的。
如果我會克隆的話,我一定會把離開我的小金魚克隆,還它們生命。(劉佳妮)
本課要點:
1、寫作文一定要把文章的中間部分內容寫具體、寫生動。
2、胸中藍圖在,筆下章法明。在胸中“畫”一張藍圖,中間內容分層寫,層中在分小層,一層套一層。
3、要一氣呵成,寫一層是一層,不要寫一小段就要回頭重新讀一遍,要一口氣寫完了再讀。那種寫一節停下筆來,回頭讀一讀的寫法,小學生是最不適合的。
4、構思三段,可用圖示之:
作文訓練題:
1、注意觀察你家周圍的秋天景色。自擬文題,寫一篇作文。要求:中間內容要分幾個層次來寫。
2、把題目《一節 課》補充完整,可以填寫“語文、數學、作文、復習……”等詞語,再寫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3、觀察爸爸(或媽媽),然后以《我的爸爸(或媽媽)》寫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中間部分要分層來寫爸爸的幾個特點或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