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逆向構思法:反常式(三)
引用
海珠兒 的 談逆向構思法:反常式(三)(原創)
出其不意皆新奇 背逆常理亦成章
——談逆向構思法:反常式 作者:海珠兒
什么是反常式?具體地說,就是置讀者心目中的常情、常理于不顧,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反常規、常情、常理而行之的一種構思方法。主要寫故事的反常情節,人物的反常表現,環境的反常氣氛,從而表現出深刻的主題。
人們常說“順理成章”,反常式逆向構思法則是“逆理成章”。有創見的作者,都十分注重獨辟蹊徑,不落窠臼,追求常規中的反常,反常中的合理。一個作品,如果只是描寫生活中的常態,毫無新奇之處,欣賞者只能感到索然無味,失去應有的情趣。正如魯迅先生所指出的:“四時皆春,一年到頭請你看桃花,你想夠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車輪般大,也只能在初看上去的時候,暫時吃驚,決不會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反常式逆向構思立意,則能以一種不正常的現象表現出更正常的本質,從而收到出人意料,無理而妙令人震動的藝術效果,給讀者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這正是“出其不意皆新奇,背逆常理亦成章!
列夫·托爾斯泰寫的《跳水》這篇文章就是運用的反常式逆向構思法。故事情節是這樣:一只猴子戲弄船長的兒子,把他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高處的橫木上。幼稚的孩子為追回帽子而爬上桅桿,并搖搖晃晃地走上那最高的橫木,船艙外所有的人都驚呆了。這時,準備打海鷗的船長拿著一枝槍從船艙里走了出來。他看到此情此景,立刻向兒子瞄準,命令兒子跳到水里,不跳就開槍。孩子受槍之逼,一低頭跳到了海里,水手們立即把他救了起來。
父親用槍逼兒子從桅桿頂端跳進大海這一驚人之舉就是寫人物的行為反常,又構成了反常的情節。乍一看,這一行為似乎有些不合常情,近乎荒唐,但仔細一想,卻覺得船長的反!按胧笔俏ㄒ荒芫葍鹤拥霓k法。其一,孩子已經走上橫木,要想不失平衡 地從橫木上走回來那就不可能了;其二,孩子心中已生恐懼,腳下已開始搖晃起來,隨時都有跌下來摔個粉碎的可能,所以,此時此刻唯一的生路就是跳進深深的海水之中;其三,這一天大海風平浪靜,水手們又都站在甲板上,隨時可以入水救人;其四,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豈容與人對話?固然 ,絕招就莫過于此了。由此看來,這一反常的行為與情節的構思,不僅合乎常情常理,而且,也使故事的情節高潮突起,扣人心弦;同時,還揭示了船長機警與果斷的性格。
美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創始人歐·亨利的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幽默的百科全書”。他的《警察與贊美詩》就是一篇獨特的、意味深長的反常式逆向構思立意的小說精品。它寫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他并未失去勞動力,同時也并非全無就業的機會,但平時卻游手好閑,面臨冬天的威脅時,卻認為最佳的選擇就是進監獄,那里既無挨凍之虞,又可免費食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擇手段,做出種種惡行,侮辱自己的人格,希望因此而被抓進監獄。結果每次都受到寬縱,無法落入法網?僧斔谝粋教堂前,因受贊美詩音樂熏陶而心潮起伏,萌生老老實實靠勞動過生活的念頭時,警察卻毫無道理地逮捕了他。
作者在這篇小說中寫蘇比想進監獄,是心理的反常;為了進監獄而故意犯罪,是行為的反常;多次違法犯罪還被寬縱,當決心改邪歸正時卻又無故被捕,這是情節的反常。這些反常思維都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創作原則,為什么呢?因為蘇比這種反常的心理和行為根置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好逸惡勞的社會心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一個側面;警察看見蘇比犯罪寬縱了他,可在教堂外無任何不軌行為卻又逮捕了他,這種警察有權隨意判斷的行為,正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是非混淆,善惡顛倒的本質。
從以上的分析中不難看出,這些文章之所以能產生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這不能不說反常式構思有它的絕妙之處。筆者認為,與其它寫作方法比較,它的突出優點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是吸引力強。一些反常的情節往往曲折、驚險而離奇,一些反常的行為往往幽默、詼諧而風趣,因而讓人耳目一新,百讀不厭。
其次是寓意深刻。寫作中運用反常式逆向構思去寫那些不合常理的現象,看似無理,實質上是一種高層次“理”的體現。一些反常而帶普遍性的事物,往往包含著比現實生活深刻得多的內在真實,實現了藝術創造的對立統一,產生出一種超常的審美奇效。
但如果在寫作中一味追求“反常”,致力于虛構驚險情節,描繪奇特場景,定然會妨礙主題思想的表達,削弱主題思想的社會意義;如果任意違反常理,牽強附會,倒行逆施,文章將會失去真實,流于虛假。這是寫作中必須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