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TV教學研究報告
-- -- 一、提出問題的背景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作文教學將為學生進入社會時具備足以適應社會生活的寫作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作文教學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以后寫作能力的發(fā)展,但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費時、費勁、低效的問題,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究其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作文教學隨意性大,序列性不強;脫離訓練空談作文知識寫作方法;指導方法缺乏針對性,不夠多樣化;寫作量偏少;個別化學習和輔導難以開展;作文教學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不少學生視寫作為畏途。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個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chǎn)業(yè),整個教育都是一個手工操作方式的、勞動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產(chǎn)業(yè)。基于上述理論和實踐的多方面考慮,我校在上級教育科研部門的指導下,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條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開展了小學作文TV教學實驗,力求借鑒電視散文和MTV的特點,以其動態(tài)可視的優(yōu)點, 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直觀的視聽感受,以達到改善學習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開發(fā)學生自身學習的潛能,達到作文教學整體效率的最優(yōu)效果。
二、研究理論依據(jù)
(一)理論假設
本研究以“小學作文TV教學”為主題,其基本假設是:通過設計制作系列“作文TV”課件,并根據(jù)“作文TV”課件及相關理論的要求設計課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寫作水平。設計制作一系列“作文TV”課件,并根據(jù)“作文TV”課件及相關理論的要求設計新型作文課是我們假定的原因變量,即自變量;實驗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明顯提高,能關心周圍事物,注意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基本了解各類文體的寫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寫作表達手法,能敘述、說明一般事物,發(fā)表簡短議論,會寫日常應用文,做到有內(nèi)容、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暢,不寫錯別字,養(yǎng)成觀察──思考──寫作──修改──定型的習慣,是假定的結果變量,即因變量。假設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需要經(jīng)過實驗加以驗證。
(二)理論依據(jù)
1.語文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培養(yǎng)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 “語文這門學科,它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tǒng)一。” 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文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
3.認識規(guī)律
(1)由內(nèi)容到形式
堅持從構思內(nèi)容入手,先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再考慮形式,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2)由寫句、寫段到寫篇,實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指導學生寫句、寫段,再指導學生寫篇,放緩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興趣
小學生受心理、生理年齡特征影響,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特別是直觀、具體的事物或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對象,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由注意從而產(chǎn)生興趣。
(4)由模仿到創(chuàng)作
堅持讀寫結合,范文引路,通過模仿,過渡到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自由想象。
4.教學規(guī)律
(1)提高學生認識水平與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緊密結合。
(2)口頭語言訓練與書面語言訓練緊密結合。
(3)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4)勤寫多練。
三、研究目標
研究的目標是:設計制作系列“作文TV”課件,探索一條大面積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給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過程與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實驗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并輔之以現(xiàn)場觀察法、問卷法等方法,整體實驗是教學常態(tài)下的單組實驗,不打亂原有的學校班級組織,校內(nèi)不設對比班和實驗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開展“作文TV”課件攝制及制作,再進行課堂教學實驗運用。在保持實驗教師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先對各年級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及學生的作文現(xiàn)狀分段要求,分類指導,分層實施,制訂各年段各單元的拍攝計劃、作文寫作要求、寫作指導、范文、評點等書面資料,然后將制作的“作文TV”課件運用于教學實踐。分批完成實驗方案中的各項任務。
(三)研究步驟
研究的基本步驟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為研究的第一階段,主要工作是購置各種硬件設施,制訂完善實驗方案,申請立項開題;1998年4月──1999年8月為實驗的第二階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課件,舉行全市小學同行的公開課,展示作文教學的各類課型,廣泛征求意見;1999年9月──2000年12月為實驗的第三階段, 主要工作是召開專家、學者、同行的討論會,作歸因分析,總結實驗的全過程,驗證實驗目標。
(四)研究過程管理
為保障實驗順利進行,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了實驗的管理:
1.科研意識,形成“改革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共識。
一支科研意識濃厚,教改積極性高漲的教師隊伍,是教學改革的活水源頭。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我們組織教師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小學生心理學》、《楊老師家教》等系列理論、經(jīng)驗,使教師強烈地意識到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端,并愿意為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盡一份努力,作一份貢獻,解放“作文難寫”的苦惱的小學生。
2.培訓師資,提高教師思想素質(zhì)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是開展實驗的根本保證,承擔實驗任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師負擔,因而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奉獻精神。為此,我們一方面強化教師職業(yè)道德,一方面不斷完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敬業(yè)愛崗。許多實驗教師利用節(jié)假日,加班加點工作,使實驗按進度如期完成。
承擔實驗任務,既要有敬業(yè)奉獻精神,還要具備過硬的業(yè)務水平和較高的實驗能力,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師基本功訓練,主要內(nèi)容是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一節(jié)優(yōu)質(zhì)作文課,一篇優(yōu)秀文章,會微機操作和軟件制作。訓練方法是請校外有專長的教師輔導與老師的鉆研相結合。
二是請進來,為提高實驗教師的理論水平,我們每期都要請專家教授來校作輔導報告,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國各地有影響的作文教研活動或培訓班,我校都克服經(jīng)濟困難,盡力去參加。
四是堅持崗位培訓,走內(nèi)涵發(fā)展的道路,我們規(guī)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動,每期每位教師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周記不少于2000字的讀書筆記,寫2篇實驗心得等,使教師在實驗中學會實驗, 在實驗中提高自身素質(zhì)。
3.三位一體,加強聯(lián)系,保證實驗教師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強領導,建章立制,規(guī)范實驗過程管理。
五、研究主要做法
(一)更新教學觀念
改革的關鍵是更新觀念,在小學“作文TV”教學實驗中,我們更新了一系列觀念。
1.變作文教學的單一性、剖析性為多樣性、趣味性。
2.變封閉式的作文教學為開放式的作文教學。
3.變重形式輕內(nèi)容為堅持從內(nèi)容入手,邊指導邊實踐。
4.變師授作文為自能作文。
5.變作文中的成人語為兒童語言。
(二)制作“作文TV”光碟
為了使作文改革順利進行,我校按照作文循序漸進的思路,以培養(yǎng)學生自能作文為宗旨,以發(fā)展語言和發(fā)展思維為核心,對一至十二冊作文訓練側重點和訓練要點進行提煉、拍攝并制作出版了一套“作文TV”光碟,以培養(yǎng)寫作興趣、實施愉快教學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