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范文1600字
今年是中國建國的70周年,中國是我們的港灣,也是我們的家,而國家的強盛我們也倍感自豪。下面小編就來分享一篇關于《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
祖國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小時侯,我不知道什么是祖國,后來問了父母,才知道中國就是我們的祖國。
長大了以后我漸漸知道了,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5千年的歷史的文明古國,是擁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國。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它高8844.43米。還有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墻萬里長城。它像巨龍穿行在祖國的大地,連綿起伏,曲折碗蜒,總長度是8851.3千米。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墻,它不僅世界上的一大奇觀,它還代表著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非常非常厲害!
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很了不起,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樊映川樊映川(1900——1967),原名樊盛芹,安徽舒城縣桃溪鎮人,現代數學教育家,1941年至1948年任國立河南大學教授,并先后兼任數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等職。
民國3年()入桃溪舒城第二高等小學,,樊映川只身北上天津南開中學求學,追隨周恩來等進步學生,響應“五四”運動,參加罷課、請愿、示威游行等活動,被反動軍警打傷腰部。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后受聘任上海暨南大學數學系講師,被該校破格提升為數學系教授。1930年他受聘國立安徽大學教授,1937年秋,安徽省公費派他到美國密息耕(現譯為密執安)大學進修,1940年獲博士學位,他的論文《關于外側度函數的積分》以他當時的原名樊盛芹(S.C.Fan)發表在美國數學學會《美國數學雜志》,他所在的大學還為這篇優秀論文印成單冊,在校內外廣為交流。1941年春,樊映川來到在河南嵩縣潭頭流亡辦學的河南大學任教,并先后兼任數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等職。他還利用自學知識開設天文學講座,深受學生的歡迎。1950年到上海同濟大學任教,1952年兼任該校數學教研室主任和校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6年被評為二級教授。先后擔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常委,并擔任全國高等工科院校數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
樊映川一生追求進步。在南開中學時,受包括周恩來在內的進步青年影響,投身“五四運動”,參加罷課,上街演講,抵制日貨,反對賣國。他報考北京大學,因為向往這個新思想的發源地。在美國完成學業后,他謝絕了一些大學的高薪聘用,輾轉回到戰火彌漫、災難深重的祖國。抱著抗日救國和教育興國的信念,克服周折輾轉、顛簸流離的諸多困難和艱辛,以滿腔的愛國情懷和篤實的職業操守堅守教學工作第一線,他以實際行動擔負起了河南大學數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之重任,為河南大學數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時,他多次同河南大學教授一起營救在“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民主運動中被捕的學生。
樊映川文化素養深厚。他認為,一個學者不僅本專業領域的學識要淵博,還要盡可能汲取人類的思想文化精華。樊映川教授熱愛教育事業,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精益求精,虛懷若谷,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業務管理能力,具有很強的運籌能力和團隊精神,對中國高等數學的貢獻尤為突出。在河南大學工作期間,他十分重視基礎數學的教學,以治學嚴謹而著稱,并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他非常關心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他組織了教師讀書班,并為他們開課。他講課深入淺出,以嚴密的邏輯和無懈可擊的論證征服師生,所教的學生紛紛反映“聽他的課是一種藝術享受”。1954年由他主編的《高等數學講義》(上、下冊)(以下簡稱《講義》)出版。《講義》內容取舍得當,系統周密,論證嚴謹,內容精煉,文字流暢,深受歡迎。截至1983年,累計印數上冊達517.5萬冊,下冊達448.4萬冊。《講義》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獎。他開創了理工科教材“中國化”的先河,堪稱中國科技書籍出版史和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
1967年,樊映川病逝于同濟大學。
那現在的中國人就更厲害了。沒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中國人發明出了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宇宙飛船,但我們尚未滿意,對神舟六號進行改善,發明了神州七號,它發射于20xx年的10月份,神舟七號做出了努力,終于完成了中國第一次太空漫步,這就說明了,中國,不比別的國家差!
中國人不但厲害,還很堅強!四川汶川發生了5.12大地震,但我們沒有倒下,而是齊心協力的救助受災人民共渡難關。最后,我們又把汶川恢復了原樣。
我們很厲害、也很堅強,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就是與別的國家不同的中國人!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