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歡度中秋節周記600字三篇
篇一:
中秋節的團圓讓我現在想起來心里都感覺一陣柔軟,到現在還記得那一頓晚宴,我吃的到底有過幸福,真是一個美好的中秋晚宴啊!
中秋節的晚上,好不容易一家人都聚在一起了,為了慶祝家人團聚,我們一家決定出去聚餐,一想到今天的中秋晚宴,我就感到很開心。
最先上的菜是“白灼桂蝦”。桂蝦全身紅彤彤的,剝掉蝦殼后,蝦肉白里透紅,一口咬下去,有海蝦的鮮香味兒、海水微微的咸味兒、還有一點點甜味兒,吃起來非常有彈性。
接下來的一道菜是“苦瓜煮水蟹”。水蟹的殼粉紅粉紅的,而且非常的硬,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它的殼給咬破呢!苦瓜的顏色是綠綠的,嘗在嘴里,苦中帶些水蟹的鮮味兒。
中秋晚宴還有一道非常有特色的菜是“介蘭牛仔骨”。圓圓的盤子里有紅色和*的菜椒、綠色的介蘭、棕色的香菇和煎得香香的牛仔骨。我夾了一塊牛仔骨放在嘴里,感覺香中帶點芥末的微辣,牛肉軟軟的、非常有韌性。黃的、紅的菜椒一點都不辣,吃在嘴里脆脆的、非常的香甜。
最有創意的菜是“過橋豆腐”。盤子的中間放著一條像臺階一樣的豆腐,就像一座搭建在河中央的橋一樣。旁邊的蛋白,就像從橋下流過的河水一樣。蛋白的上面,有兩個圓圓的金*的蛋黃,像橋上的兩盞路燈。用勺子舀了一口放在嘴里,滑滑的,差點從我嘴里溜出來了。
我覺得這次中秋晚宴上的菜真是太有特色,太好吃了!
篇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班舉行了一場中秋晚宴。一進教室,我看到黑板上寫著六個大字“迎中秋,展才藝”,墻上還掛滿了氣球,美麗極了。
小朋友們開始三五成群地玩起來,家長們卻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在包餃子,有的在做湯圓,還有的在整理餐具,個個都干得滿頭大汗。
中秋晚宴開始了,長長的兩排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和水果,真是應有盡有,讓人垂涎欲滴。大伙兒都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哈哈!不一會兒功夫,許多盤子都空空如也。
晚上七時左右,兩位小主持人站在講臺上開始祝詞。既期待又緊張的時刻到了,同學們開始個個大顯身手。有表演二胡獨奏的,有歌謠朗誦的,也有表演特技的,各種才藝表演都非常精彩,讓我們大飽眼福。
當小主持人報到我的名字時,我心里非常緊張,一時間連動作都全忘了,腦子里一片空白。站到舞臺中央,當音樂響起后,我扭動著腰,動作卻非常的輕松自如,臺下響起了陣陣掌聲,這時候,我的心也踏實了。
節目一個接著一個,整個教室充滿了歡聲笑語,同學們、家長們臉上都樂開了花。
我覺得,這次的晚宴真是別開生面啊!下次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還要去參加。
篇三:
八月十五,又迎來了中秋節,在這個燈紅酒綠的鬧市里,我呼吸著污濁的空氣,不禁想到了小時候在鄉間度過的中秋節。
那時的中秋節,有很多習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做烙饃。
做烙饃的工序十分復雜——先殺雞,將雞朘上的一層薄膜去掉,曬干,碾碎,摻在面粉里,里面再添進芝麻、茴香等配料,做成很薄的大餅,放在一種像鑼一樣,下面有四條腿兒支撐著的鍋上,在下面燒火,這樣烤出來的烙饃很脆,味道更是讓我回味無窮。
那時賞月,都是大人的事,而我們小孩子則是聚在一起,找幾個類似網狀的東西,口語叫它“悠悠”,系在兩棵樹之間,交替著玩。我曾記得我坐在上面玩時,不知誰狠狠推了一把,我被搖了下來,頭朝下,摔的可不輕,我睡在地上半晌沒緩過來勁兒。
一陣刺耳的剎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想向遠方眺望,卻被高樓擋住了視線。
現在的中秋,似乎只剩下吃月餅了。有些人也愿意去賞月,消磨一下時間,但到這時才發現,月亮已經看不到了。
……
這是我過的最無聊的一個中秋——上午我呆在家里寫作業,午覺一直睡到了四點多。我想出門溜達一下,到了街上,除了“中秋大減價”、“中秋節全場七折”之類的標語,我體驗不到中秋的任何氣氛。
難道從前的中秋節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嗎?難道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就這樣銷聲匿跡了嗎?
我也有些懷戀那些快樂的時光,但似乎也有點兒麻木了——清明、重陽、端午……這其中民族文化的瑰寶都“退化”得只剩下“皮毛”了。
我不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繼續消失,所以,請關注這些被我們遺忘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再過一次“一樣”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