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寫年夜飯周記500字
篇一:
大年三十兒了,一年的最后一天。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從早上起就開始響起了鞭炮聲,空氣中都充滿了喜氣!
上午一直在弄我的電腦,后來還是以換了一塊硬盤而告終。為什么可以這么輕閑,不用準備什么新年的事物呢?原因就是不用貼春聯(lián)和福字什么的,因為這里有講究,家里有人過世,三年之內(nèi)是不許貼春聯(lián)和福字,也不許放鞭炮的。另外,老爸不在了,我們也沒有什么心情做年夜飯了,于是和幾個哥哥姐姐商量,請他們到飯店吃。前些日子就在飯店訂了餐,今天下午三點,大大小小二十一口人在飯店聚齊,開開心心地吃了年夜飯。
吃過飯之后,大家都說不錯,以后的年夜飯就在飯店吃了。錢花得也不是很多,卻省了很多事,而且大家都吃得很飽。以前三十兒晚上的飯是最不好吃的,也是吃得最少的,今天大家卻都吃得肚子圓圓的。原因就是大家都不用下廚,不用準備,安安穩(wěn)穩(wěn)地等到了時間再去吃,吃完也不用收拾,回家就可以玩了。剩下的菜打包起來,晚上玩餓了還可以做夜宵。
姐姐們來我家玩,玩了一會撲克大家都覺得累了,姐姐就讓我給照相,照了好多照片。我都不知道怎么拍人像,反正是亂拍。拍得大家都直出汗,折騰了一個小時。姐姐回家包餃子去了,我開始回短信,再給同事朋友發(fā)短信,發(fā)到手軟!
春晚幾年都不看了,覺得沒意思,不如在網(wǎng)上看看新聞呢!準備一會兒到樓頂去拍煙花啦!
篇二:
農(nóng)歷除夕的晚上,人們都會回家吃年夜飯,目的是在過年前一家團聚并共度農(nóng)歷新年。早在南朝梁宗懔于《荊處歲時記》就有記載“歲暮家家俱肴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即是逢歲晚,家家戶戶準備肉類和蔬菜(肴蔌),守歲迎接新年,家人相聚飲酒,吃團年飯。而這次要調(diào)查全國各地的年夜飯都是怎樣的。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在北方,人們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餃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發(fā)大財。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醫(y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fā)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人們都在寒冷的冬至和除夕晚上吃餃子,暖和又吉祥。
南方是個細膩的國家,年夜飯也自然做的很精致,要蒸糕點,吃糯米粑粑,也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各家各戶還會吃元宵,寓意團團圓圓……
年,是我國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過年的習俗也保留到了現(xiàn)在,年夜飯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一餐,相當于美國的圣誕晚宴,即使是長年在外的的游子,也要在此時和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