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的話題作文400字
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傳承尊老敬老的美德,共度佳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重陽節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思親
秋風乍起,今天是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已經很久沒和家人在一起了。中秋之夜,他的家人在家高高興興地吃月餅,而他只能在他鄉思念親人。
詩人已經有一個節日是在他鄉度過的,今天又是一個佳節,他就更加思念親人了。這時,他的兄弟們都在向離家不遠的一座高山上進發。他的哥哥已經采了足夠的茱萸,正準備給大家戴上。他忽然發現王維不在,而王維的那份也采好了。他忘了王維還遠在他鄉,心里想:“王維他今天會不會生病啊,現在天氣變涼了,他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啊……”而王維此時卻佩戴茱萸去登高了。但他看見別人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登高,又想起了故鄉的兄弟們。兄弟們一定會看到別人一家人全部都來了,自家缺少了一個兄弟,兄弟們一定會思念他。王維又回到客棧,想起自己以前在家時和兄弟們登高的情景,他詩興大發,作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念完之后,心里便覺得好受了些。后來,這首詩也成了人們思念親人的傳世佳句。
有趣的重陽節
今天是重陽節,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吃午飯。外婆說:“吃完飯,我們來做重陽糕!”我一聽,立刻狼吞虎咽起來,真恨不得立刻就吃完碗里的飯,馬上做重陽糕。
收拾干凈了桌子,外婆端出一盆浸濕后又晾得半干的米粉,把它們倒在一個大竹匾里,我激動得直搓雙手。外婆對我說:“快去洗手。你的任務是把米粉里的小塊捏碎!”我興奮地洗了手,跑過去,卷卷衣袖,搓搓小手,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地把手伸到濕米粉中,感覺手中的米粉冰涼涼的,好舒服啊!我使出全身的力氣把小塊塊一個一個轉消滅掉,外婆就拿出一面小篩子把粉身碎骨的米粉過濾一下,只見細細的、雪白的米粉從篩子眼兒里落下來,像下雪一樣。不一會兒,篩子里又一批米粉塊顯露出來,我又使勁搓來搓去,直到所有的小塊塊都被消滅為止。
接著,外婆把細細的,白白的米粉一勺一勺放入蒸籠里,輕輕地、小心翼翼地壓平,再用小刀把它們切成一塊塊菱形,再小心地撒上紅絲、綠絲和黑芝麻,最后,把蒸籠放在蒸鍋上蒸。
外婆說:“只要我們再耐心等上二十分鐘,就可以吃到又松又軟的重陽糕啦!”
重陽節
獨在異鄉唯一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寫游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于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鐘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