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小“中國夢”
從古至今,每一位中國人都有著共同的目標:中華之崛起而奮斗。我國現代史上,出現過這樣一位名人:他,飄洋留學卻受到譏諷,他把這譏諷化作動力,通過努力終于得到回報。他,就是徐悲鴻!一天,一個外國學生很不禮貌地沖著徐悲鴻說:“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那個外國學生,看了徐悲鴻的作品,非常震驚.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而我,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應該做點什么呢?是應該成天在那里吃喝玩樂嗎?不!我不應該那做!中學生,我認為已經到了鍛煉的年齡,更應該樹立起理想并為之不懈努力!別用這個借口去要求父母做些什么,如果你是真心的做某件事,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你也會克服它、打敗它,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就是理想的力量!在家里,做父母貼心的小棉襖,幫父母做些家務,減輕他們身上的擔子;在學校,做老師的好幫手,減輕老師們的憂愁;在社會上,做合格的小公民,減輕警察叔叔的體力…...這些都能陶冶你的情操,是你的理想變得更偉大。我的理想并不大,但卻是培養人們內心靈魂的神圣職業——教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可我覺得還不夠,對于在地震中為救學生的譚千秋老師這當然不夠。譚千秋老師把他畢生的理想結束在地震中,但是他保住了四個學生!我不可能會像譚千秋老師那樣,因為我自私,我要把時間花在學習上,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學有所成時,步入教師職業的生涯。從現在起,我的“小夢”也要成為“大夢”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