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語文課作文
也許是小學語文太簡單了,每次考試成績都不錯。上初中后,我才知道語文的深奧就像陰天的夜晚看不見星星一樣。同時,我也遇上了語文題場上的高手。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答題思路,井然有序。而我與他們之間的差距,就像此岸與彼岸一點也不沾邊。在作文方面我就更抬不起頭來,簡直就是一塌糊涂。每每聽到作文課上范讀的作文,我除去羨慕,便是自卑了。
初一第二學期,我也下過決心:“好好學習語文!”也許是由于我的自控能力太次了,也許是由于條件反射,上語文課時,還總是暈暈沉沉的。但“困感”與“頭大”就不一定伴隨我知道永遠了:到了初三,也許是由于即將面臨人生第一大轉折點的緣故,也許是家長、老師不斷督促下的緣故,我更深一層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知道學了。上課時的困感也不知跑哪兒去了,頭腦也清晰了,每次上語文課時的感覺都是煥然一新的。可是我所做的努力還是晚了:作文水平沒有太大的提高,很多語文基礎知識也補不過來。我開始擔心自己能否通過語文中考這關。不過還好,我過關了。也許是蒙的吧!
終于,我考進了xx中學(我的愿望實現了)。原本以為會象初中一樣消極,可沒想到高中語文教課讓我大開眼界。語文老師的幽默詼諧令我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從上課不愛回答問題,到不敢回答問題,再到主動回答問題,愛回答問題(當然是我自認為),與語文老師的講課方式是離不開的。每次上語文課時,聽著老師風趣的話語,我都真正投入到課文里去。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下,學習藝術之文,體會藝術之情。可偶爾也會上課走神,甚至發生了課上睡覺的現象,這可是上高中以來“百年不遇”的場面。記得老師是輕輕的拍了一下我的頭,我就醒了。心里一聲驚嘆:“還好,是節早讀!”因為之后老師沒說我什么,我只能慶幸自己比較幸運:因為語文老師在我們心目中地位比較厲害,就如同北京是首都一樣重要。只能怨自己“死性不改”。
不管怎么說,我認為我與語文之間的陌生感在漸漸淡化,盡管不能預計要多久,但我知道不用“多久”,即使是“摧殘”初中三年的“勞動成果”,我也在所不辭。因為語文以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與語文好比一份菜:我就一條魚,而語文就是我所需的湯料。如今,這份菜已經頓了一年多了,還要一年多才知道它的味道。我知道不能心急,否則,魚會變味的,湯會走氣的。
又是春來時,我偷偷約了伙伴,騎著單車,來到草長鶯飛、流翠泄玉的大自然中。我們的闖入打破了原野的寂靜,聽著無數飛鳥的鳴叫,我們感到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愉悅。我的心一下子貼近了大自然!
我曾經無數次悶坐在令人窒息的臥室里,望著窗外吐著黑煙的煙囪,用自己枯燥的筆觸描寫婉轉的鳥鳴。可我哪里知道,這原野里的天籟之音是在任何文章里都無法體驗到的。我曾經無數次抒寫潺潺的流水,也曾經寫過凋零的紅花,哪知道原野中柔軟的泥土里,總有這樣一個聲音:“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曾經無數次為大自然而謳歌,卻從未如此細心地觀察過大自然:螞蟻在共同搬運食物時,表現出的頑強與團結;鳥雀巢里,母鳥喂雛鳥時流露出的溫馨;樹木草藤創造的盤根錯節……一切的一切,又豈能是簡簡單單地從課本中就能領會得到的?即使是生花的妙筆,也未能詮釋大自然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