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作文記敘文
母親的行動也越來越不便了。我一回家,母親總是說:“人老了就得死,不死有啥用,兒子回來連口飯都給做不出來了。”
我對母親說:“人都要老的,您何必計較。我都要半輩子的人了,我回來了我就給您做,讓您也嘗嘗我做的飯味道怎么樣。”
可母親還是心懷不忍,母親說:“再大的兒子在媽跟前都是兒子,如果能行,媽一輩子給你們做飯都愿意,可心是這個心,人不是那個人了,有時候你們一走,媽這心里就得難受好幾天,整夜都睡不著,想啊,年輕的時候是多么要強的一個人,可好像沒活就老了,你們回來咋就連頓熱飯都做不出來了呢,沒用的人了!”
這就是真正無私的、不遺余力的母愛。一輩子為了兒子,牽腸掛肚,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似乎那就是母親生命的全部內容,一旦老去,精力不再,就再也不愿牽累兒女,再也不愿給兒女增添一丁點兒的麻煩。
哦,我可親可敬的母親,請您不要這么想,您雖然老去,但您的愛永遠是那么年輕,永遠讓我感到這個世界真正的溫暖,永遠讓我深深地感懷和眷戀。
我知道,母親只是一些器官上的老化,她的心其實是清楚的。母親曾經跟我說過:“我們這一代人,草薦一般,吃苦受累的多,吃苦受累的命,沒那么嬌貴,命長著呢。”
母親,但愿您長命百歲。
我想伺候一回母親,但我做飯菜永遠沒有母親做得那樣香甜。從小到大,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母親手搟的湯面。火起來了,母親往鍋里滴幾滴麻油,就幾滴,再熗幾瓣蔥花兒,炒幾根勻溜溜的土豆條,臥一只家雞的荷包蛋,然后把搟得柔韌勻長的面條下進鍋里,沒有醬油,好像清湯淡水,可是那個香喲,我恨不得一口吞進肚里去。生活的拮據,造就了母親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也養成了我安于平淡的味覺習慣和坦然心理,上千元的飯吃過,可我立馬就記不起它的滋味,而母親的那一碗淡淡的湯面,卻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貴最香甜的美味,我生命中永遠的盛宴。
可是我的母親老了,人生的遭際和歲月的風霜無情地抹去了她美麗的容顏,她一天天走向衰老,我卻無力為母親挽回些什么,即便回家看看母親,也是匆匆得很。
再也沒有比看著自己的母親一天天老去更讓兒子痛心的事了。
感知母愛
作者:鄧 笛
我對她的第一感知是那雙手。我記不得那時我幾歲,但我知道我的身體和靈魂與她的雙手聯系在一起。那雙手是我母親的,她是一個盲人。
我記得,有一回,我伏在餐桌上畫一幅畫。“媽媽,看,我的畫。”我畫完后,歡叫道。“哦,太好了。”媽媽答道,繼續忙她手頭上的活兒。“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畫嘛。”我固執地說。她走到我身邊,我拉著她的手觸摸畫的每一部分。她贊美畫時發出的驚呼至今仍在我的耳邊回響。
我從來沒有覺得她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手摸我的臉,摸我想讓她看的東西有什么奇怪的。雖然我知道沒有人用手“看”東西。
我記得她給我梳頭的方式。她先用左手的拇指按在我的眉心上,用食指搭住我的頭頂,然后右手握住梳子梳我的頭發。她總是把我的頭發梳得很整齊。我嬉戲時,跌了跟頭,弄破了膝蓋,哭著跑回家。她用雙手輕柔地洗凈我的傷口,然后靈巧地進行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