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作文審題
1. 準確
即要求對題目展現的各個部分進行合乎題意地審讀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準確是審題的命脈。如 “愿景”,審題雖無難度,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審題不準,偏題甚至跑題。有的只寫自己的美好愿望,這被視為勉強切合題意;有的只寫對“愿景”這個詞語的理解,這被視為不切合題意。這些情況的出現是由于對“愿景”的內涵把握不準。愿景,指的是所向往的前景,表現了對未來的一種期望、一種理想、一種憧憬,這種期望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國家的、民族的或社會的,但必須是美好的、幸福的。但相對而言,寫自己的“愿景”更容易展現個性色彩。在表達方式上,采用敘述、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形式比較好。文中對“愿景”的描繪,應盡可能表現得真切而感人。對如何實現“愿景”,則要表達得具體而實在,否則就會流于空泛、華而不實。“愿景”給我們以前進的動力,讓我們不畏險阻,越挫越勇,風雨過后依然傲然挺立。寫作時,我們可以重點表達確定愿景的價值取向和社會意義,也可以重點記敘為達到愿景而要付出的不懈努力。這樣的審讀和理解,就把我們的思維引向對自我和社會的深層思考上來。如此,審題立意才算準確。
2.全面
即要求對題目或題目中的材料、提示語、寫作要求等每一個字、詞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進行認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加以綜合,把握題目所提示的寫作范圍和重點,從總體上把握文題的內涵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題目中的“你”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故舊新知,也可以是歷史上的碩師大儒、民族英烈;“手”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即思想感情、精神品質等;“握住”就是要走向對方、接近對方、關注對方、溫暖對方;“想”表明“握手”只是一種向往的情緒,內心的趨向,并沒有真正發生。同時,“我”又限制了對事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的主體必須是作者自己,因此,行文中必須處處有“我”的存在。“我想握住你的手”充滿溫情,給人以希望。如果我們在審題時忽略了其中任何一個詞語,都有可能造成文不對題,所以審題必須全面。
考場作文基礎等級評分標準對審題立意的要求是符合題意。符合題意就是要準確、全面、快速地了解題目的含義,嚴格按照題目暗含或明示的要求行文,在體裁、選材、中心、情感、表達等諸方面符合題目設定的要求。
1. 準確
即要求對題目展現的各個部分進行合乎題意地審讀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準確是審題的命脈。如 “愿景”,審題雖無難度,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審題不準,偏題甚至跑題。有的只寫自己的美好愿望,這被視為勉強切合題意;有的只寫對“愿景”這個詞語的理解,這被視為不切合題意。這些情況的出現是由于對“愿景”的內涵把握不準。愿景,指的是所向往的前景,表現了對未來的一種期望、一種理想、一種憧憬,這種期望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國家的、民族的或社會的,但必須是美好的、幸福的。但相對而言,寫自己的“愿景”更容易展現個性色彩。在表達方式上,采用敘述、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形式比較好。文中對“愿景”的描繪,應盡可能表現得真切而感人。對如何實現“愿景”,則要表達得具體而實在,否則就會流于空泛、華而不實。“愿景”給我們以前進的動力,讓我們不畏險阻,越挫越勇,風雨過后依然傲然挺立。寫作時,我們可以重點表達確定愿景的價值取向和社會意義,也可以重點記敘為達到愿景而要付出的不懈努力。這樣的審讀和理解,就把我們的思維引向對自我和社會的深層思考上來。如此,審題立意才算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