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后感作文500字(9篇)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張思德》觀后感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張思德》觀后感
昨晚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影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后期,延安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的勤務兵張思德為人憨厚樸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地奉獻。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1944年他帶領一班人到安塞縣燒炭。在一次燒炭中炭窯突然崩塌,張思德不幸犧牲。毛澤東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我們的隊伍里到處是這樣的人,普通、平常、象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正是這些人支撐著了我們的整個事業。毛主席的這篇講話,發表時以《為人民服務》為題。這篇文章也成了共產黨人行為準則和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
電影《張思德》將為人民服務具體化,讓觀眾相信,為人民服務是快樂的,這個榜樣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學習。通過觀看《張思德》影片,我深深體會到:一名普通共產黨員默默奉獻的偉大,偉大的事業,需要無數個張思德,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人民服務”。在張思德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中國人骨子里的那種樸實、謙和、善良,是一種人內心本能的、涌動著的自我奉獻的精神。
這部影片的現實意義在于: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丟,“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念不能丟,新時期的黨員、干部,應當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國歌》觀后感(4)
星期三,學校組織我們學生觀看了一部叫《國歌》的教育片。
《國歌》這部電影主要講敘的是國歌的作詞者——田漢,以及愛國熱血兒女的故事。電影主要描寫了他們在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田漢和他的好友聶耳一起以寫戲與義演的方式抗日,卻遭到了襲擊。這引起了許多愛國人士的憤怒之情。此時他們遇到兩位東北學生,這兩名東北大學生因為日寇占領了東北,被迫離鄉。他們的悲慘遭遇引起了田漢的滿腔怒火,田漢的好朋友梅寧、梅香兄妹倆也加入到抗戰的隊伍中。他們為了拍攝戰地場面,竟帶著攝像機深入戰斗前線。從此以后,田漢、聶耳、梅香和諸多演員們拍攝了許多抗戰影片。可是,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作為替身的梅香卻被戰斗機子彈殺死了。痛失好友的田漢又得到了參加義勇軍的東北大學生犧牲的消息,悲痛的田漢終于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也就是后來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看到這里,我不僅覺得渾身熱血,我為日本鬼子的殘酷而感到憤怒,也為劇中主人公那團結、勇敢、頑強、忠于祖國的精神,以及無比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責任感感動。影片在“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構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歌聲中結束了,而我的心依舊在隨著國歌而跳動。我想我們現在過著幸福的生活,更應該好好學習,為祖國做出貢獻呀!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紅孩子》觀后感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紅孩子》觀后感
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雖然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但是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紅孩子》仿佛把我們帶入了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蘇保、細妹等兒童團員手持紅纓槍穿梭在密林中,與敵人做艱苦的斗爭,正是有了他們不怕犧牲默默奉獻,才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紅孩子》讓我們重溫了那段歷史,被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所感染。兒童團員蘇保、細妹等形象深深的印入了我們的腦海,小小少年革命意志堅強,不怕犧牲,不怕危險,機智勇敢,胸懷革命大業,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小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回顧歷史,是為了銘記歷史;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惜現在。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學習的良好環境,倍加珍惜安定的社會環境,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投身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聰明才智。
自古英雄出少年。祖國建設日新月異,祖國建設一日千里,幸福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去開創,我們要爭做祖國建設的英雄,無愧于先輩們的殷殷期望,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
春天的花朵為我們開放。
空中的白云向我們召喚。
樹上的小鳥為我們歌唱。
美好的生活伴我們成長。
幸福美好的學習生活,我們要珍惜;小小英雄的優秀品質,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珍惜現在,珍惜未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肩負起祖國建設的重擔。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鐵血》觀后感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鐵血》觀后感
我記得片中的日本將士說了一句話:“打敗一個陣地并不難,但要打垮人民愛國反抗的精神是非常之難!”當中華人民開始反抗時,日本帝國傻了。他們萬萬沒想到中華人民為了國家赴湯蹈火,出生入死,能為國捐軀。
《鐵血》這部片子里正包含著偉大的愛國之心。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五連長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阻止部隊前進的碉堡炸掉。五連長說:“如果我不把這顆該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頭!”他指揮部隊拼命地往前沖,手里拿著一個粗棒子,上面捆著五顆手榴彈或是幾個炸藥包。革命戰士個個往前沖,為了祖國,為了鄉親父老,為了死去的同胞們報仇!但他們畢竟是血肉之軀,沖到近處,就快成功時,被敵人的機槍掃中,倒在了死去戰友的身旁。接著,又是一批士兵沖上去,又是一批士兵倒在血泊中。連長看著平時的戰友一個個離開了人世,對世界撒手而去,心如刀割。看到只剩下最后幾個人了,一把奪去戰友手中的一挺自動步槍,對著僅剩的戰友喉到:“為了中華民族,沖啊!”一個戰友攔住他說:“連長!這又是何苦呢?”連長還沒聽完,已沖了上去。結果還沒跑到一半,他抽出手榴彈,拉了弦。就在這時,他深中數彈,艱難地拋出手榴彈后倒在地上,成為了一名烈士。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夜襲》觀后感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夜襲》觀后感
《夜襲》是一部戰爭片,描寫了八路軍129師769團偷襲陽明堡機場的戰斗經過.
1937年10月129師769團奉命前往雁門關打響,可在他們準備上火車時,來了一支準備前往忻口的國民黨隊伍截下了這輛火車,他們那目中無人、氣焰囂張的樣子真叫人氣憤。最后陳錫聯把這趟火車讓給了國民黨軍隊.準備步行前往雁門關,在那里遇上了郭記者,在雁門關的途中發現了陽明堡機場,在一個夜晚把它炸毀了
129師769團的成員個個都很樸實,他們雖然普通話都說不標準有很濃重的鄉音,常說一些不文雅的話,可是著更能讓人與人之間的心更加貼近.影片中有一個士兵,大家都叫他姑娘,姑娘臨死前的最后一句話就是問郭記者什么是情信.正是因為這句話讓我感覺這位士兵像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
他們不但樸實還很勇敢,為了戰爭的勝利而犧牲自己的生命,趙大力說的一句話,與一架飛機同歸于盡的畫面至今還在我耳邊回蕩,在我眼前浮現---趙大力看了看身后的飛機,然后轉過身對團長說:團長3架了.”然后點燃了身上所有的炸藥向身后的那架飛機跑去,看到這里我們全場響起了最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對著英雄感到敬佩都為他叫好,都對他感到惋惜.
《夜襲》不但讓我感受到了抗日隨時會遭到的危險,而且還看到了革命先輩熱愛祖國的心.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看《紅領巾》有感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看《紅領巾》有感
國慶前一天,我看了一個話劇,叫做《紅領巾》。看完之后我深受感動,四位小紅軍為了他們的祖國,都紛紛獻身了。
這個話劇講了四位主角誤入了時空隧道,結果回到了紅軍長征的時候,遇到了四位小紅軍。從這個話劇里看,就能知道現在的孩子與以前的孩子有多大的差距。小紅軍們走了很長一段路都沒覺得累,而四位主角就累得站不起來了。因為現在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城里的孩子就缺少鍛煉,才會引起走一段路就累得不行了。
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小紅軍們捐軀獻國的時候。小紅軍里有一位叫二娃子的,為了保住別人的生命,他不惜犧牲自己。在現在的生活中,會有多少這樣的事呢?或許沒多少件吧,現在很多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看見別人遇難時總是躲在一邊,不肯出來救助,甚至一看見別人遇難,還當作沒看見、沒聽見,就馬上跑得遠遠的。雖然還有一些人是舍己為人的,但是我們就靠著少數人來維持正義嗎?這是根本不夠的,因為光憑幾個人的力量還是不夠的,要做就應該全民轟動,這樣才會使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永久長存。而且,現在沒有多少個人會為祖國做出貢獻,一有敵國入侵時就一個勁的逃命,安全下來了就繼續過安居樂業日子,根本不會想到報答祖國。一個人生在哪個國家,就應該報效這個國家,應為你生在這個地方,就是用這個地方的資源來成長,就應該守住這個地方,難道不應該說這是人之常情嗎?
我希望以后的祖國會更加繁榮昌盛。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地道戰》觀后感(2)
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于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后,敵人就往里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蕩”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中國人并不比別人笨,為什么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紅領巾——新中國誕生的啟明星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紅領巾——新中國誕生的啟明星
——觀《紅領巾》有感
六年(4)班張琛怡11號
9月30日星期天下午,伴著一陣和煦的秋風,大型話劇《紅領巾》在各個班上演了。
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話劇,事情是這樣的:郝強、壯壯、萌萌和小瑋是二十一世紀的四名少先隊員,當他們在山坡上玩耍時,不小心掉進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七十年前的戰爭時代,遇到了四名年齡相仿的共產兒童團團員:鐵柱、二娃子、馬原和八妹子,最后,四名共產兒童團團員為了保護四名少先隊員而壯烈犧牲。
看完了這部話劇,我被四名共產兒童團團員的精神所深深折服,在那個年代,戰爭的硝煙與滿天的煙火,讓他們根本不敢想象今天的生活,他們不奢望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只知道英勇頑強地消滅敵人,向著新中國誕生的這個夢而奮斗。為了夢,他們獻出了才十幾歲的生命,用鮮血染紅了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換來了我們今天蜜一樣甜的生活。他們好比為新中國誕生帶來福音的啟明星,照亮著這一條漫長的革命道路。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不能忘記這一群紅領巾,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寬敞的教室,瑯瑯的書聲以及許許多多的歡聲笑語。
我低頭看了看胸前鮮艷的紅領巾,仿佛又看到了四名共產兒童團團員英勇頑強的身影。
愛國電影觀后感:《我的兄弟叫順溜》觀后感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觀看了一部愛國影片,片名叫《我的兄弟叫順溜》,我看后印象深刻。
我記得故事是這樣講的: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陳二雷,他的小名叫順溜,他,就是故事的主要人物。順溜不會講話,他一講話總是把司令員陳大雷逗笑。有一次,司令員給他起了一個名子叫陳小雷,可是順溜就是不同意,他想:我叫陳小雷不就成了他兒子了嗎?干脆我就叫陳二雷好了,這樣我們就成了兄弟了。司令員聽了便哈哈大笑。順溜有一個姐姐和姐夫,他們住在山下的一個莊子里,順溜天天都想念自己的姐姐,總想回去看看她,可是身在軍區,身不由已。偶爾回去兩三次,他總讓姐姐教他識字。姐姐知道順溜不識字,但槍法很準,他打日本鬼子,百發百中。
有一次,日本鬼子進村掃蕩,順溜接到命令去阻擊鬼子司令,在他的眼皮底下,日本鬼子打死了他的姐夫,了他的姐姐,為了完成任務,他一動不動,強忍著眼淚,最終殺死了鬼子司令,完成了司令員交辦的任務。為了為姐姐報仇,他一個人深入虎穴,終于在塔上用槍打死了那個姐姐的兇手,自己也被日本鬼子炸死了。
看過這部電影后,使我最感動的是順溜那種不怕吃苦,死也不向敵人屈服的精神。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順溜的那種向敵人不屈服、不怕困難的精神,這和我們在學習上一樣,不要怕吃苦,不要向學習低頭。
今后,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回報老師、父母、爺爺奶奶,更要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