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水的作文1200字(2篇)
水上樂園
在驕陽似火的七月,最清涼避暑的還是水上運動了。當周末的晚上,爸爸宣布帶我去“熱帶風暴”玩時,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等到了去玩的那一天。那天我們起得很早,六七點鐘就坐車出發(fā)了,路上我忍不住想:那邊漂亮嗎?我可從來沒玩過水,不知好玩嗎?就這樣一路想著,一路念著,二個小時后終于來到了上海“熱帶風暴”的大門口。
買票、檢票、換衣……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飛快地向池邊沖去。果然,水上樂園是非常漂亮的,藍藍的池子,清清的水,排得整整齊齊的躺椅繞著池邊,遠處的小山上綠樹隨風舞動著,巖石上刻著大大的樂園名字---“熱帶風暴”。五彩繽紛的運動設(shè)施,人工大峽谷、大瀑布、碧波蕩漾的小溪流、管道沖浪、高空滑板、沖浪池、霹靂河………讓我目不暇接,我不由地驚嘆:“啊,真美呀,這兒真是海洋童話世界呀。”等不及了,我套上了一個大大的游泳圈就跳進了池子,沒想到啊,不會游泳的我剛跳進去就被嗆了好大一口水,我狼狽地吐著口里的水,揉著被水濺濕的眼睛,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正沖著我哈哈大笑呢。我很是不高興,爸爸走了過來,“兒子,你還沒學會怎樣去游泳呢,不要那么急性子下水嘛,來,我教你”,爸爸推著我走向了水池的中央,“左手先這樣伸,然后右手這樣,然后兩腳這樣……”爸爸耐心地在邊上教著我,沒過多長時間,我就學得有點像模像樣了。雖然在池子里練習的時間不長,可我已經(jīng)感到手臂很酸了,原來啊,游泳根本不是我原來想象的那么簡單,看來以后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多加練習。
忽然,喇叭傳來了聲音:“各位游客們,你們好,沖浪池人工造浪就要開始了……”。咦,這又是怎樣的一個新奇玩法啊,不等我想明白,爸爸媽媽就牽著我的手走了過去,開始的地方水池淺淺的,越往里水就越深,我們到了齊胸水的地方停了下來,這時池子里已經(jīng)有好多的人了。“嘩”,突然一個浪頭涌了過來,把我推得前后搖晃,還沒等我站穩(wěn),又是一個更大的浪頭把我拋了起來,接著一個又一個小浪向我撲來,我迎著小浪向前奔,大約過了一分鐘,一個洶涌的波浪來了,它如千軍萬馬向岸邊飛奔,許多人都抵擋不住被沖得人仰馬翻。我背對著浪,巨浪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把我沖到岸邊,太刺激了!隨著水的涌動,池里的人們也興奮地叫著,跳著。原來沖浪就是讓人體驗在海里游泳的感覺啊,這真是太有意思了!
聽說穿越峽谷的水上漂流有趣極了。我們一家人便急匆匆地坐氣墊船去漂流了。我們順著一條小溪出發(fā)了,穿過了一片齊人高的灌木叢,仿佛來到了讓人心曠神怡的大森林里,四處綠樹成蔭,芳草遍地,偶爾還能聽得幾聲清脆的鳥叫。很快在嘈雜的流水聲中大峽谷的雄姿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忽然,水流湍急起來,船不聽使喚了一會兒轉(zhuǎn)彎,一會兒直線下沖,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此起彼伏,我們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了。好不容易,穿越了峽谷,可我們的心卻“撲通撲通”地跳個不停,依然驚魂未定。
時間過得真快,還沒等我把游泳的項目玩夠,就到了要回家的時候,可我真舍不得離開呀!雖說玩得很累,但給我?guī)砹撕艽蟮目鞓罚≌娴南M能夠來這里開開心心地玩上一次。
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間”的讀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出句用韻,“平仄平平仄仄o”(o為我們所要討論的聲調(diào),暫不確定),對句用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間”該讀平還仄呢?有兩種可能。
先討論第一種:假設(shè)o為平聲,平聲“間”為“古閑切”,平聲見母山韻,也就是說此詩的第一句是入韻的,其基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只不過第一字用了平聲的“京”字,這要求其對句為“平平仄仄仄平平”,這是可以的。有人可能認為平聲“間”放在這里,該怎樣理解呢?我們認為可以理解為“之間”,只不過因為需要壓韻,“間”移到了句尾,這在古詩中也是常見的,譬如杜甫《秋興》(第八首)“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皇枝”,句子成分就發(fā)生了移位。要說明的是,在唐宋時期,絕句中首句入韻的情況不是很多。
第二種,假設(shè)o為仄聲,仄聲“間”為“古莧切”,去聲見母裥韻,也就是說出句基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只不過第一字用了平聲的“京”,第五字用了仄聲的“一”,其基式正與對句相對,也是可以的。當然,這時的“間”自然就是“間隔”的意思了。
不過,上述的推測只是就第一、第二句的平仄來說的。我們知道,格律詩鄰句之間的平仄也是有關(guān)系的,那么上述兩種推測都符合鄰句的平仄關(guān)系嗎?“春風又綠江南岸”平仄情況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這是符合鄰句相粘的規(guī)則的。再看“明月何時照我還”,平仄情況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其基式應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與第一句的第一種情況重復了,因此,第一種情況也許是不太可取的。
有人說,如果“間”讀仄聲,在王安石所處的宋朝,“間”沒有“間斷、隔開”的用法,這個判斷是錯誤的。從文獻情況來看,至少在《穆天子傳》中就有“阻隔;間隔”的用法,如其卷三有這樣的句子:“道里悠遠,山川閑之。”到了唐代,這樣的用法就更多了,譬如柳宗元的《李赤傳》有這樣的句子:“其友與俱游者有姻焉。間累日,乃從之館。”
又有人說,這首詩是“格律詩”,按照格律詩的要求,“這首詩是首句入韻的七言律詩,要求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韻,而且必須押平聲韻”,這個可不一定。沒人說王安石的這首律詩的首句一定要入韻,而且,目前存留的古代律詩中,首句不入韻的數(shù)量極其龐大。隨便舉一首杜甫的《客至》,第一句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水”,上聲旨韻,“來”,平聲,咍韻,一仄一平,首句并不入韻。此外,要說明的一點是,王安石的這首詩不是律詩,但是格律詩,是格律詩中的絕句。
四年級:羅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