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新編(課本劇)
時間:春秋時期地點:一處農家小院旁人物:(1)孩子甲,(2)孩子乙,(3)孔子,(4)來自未來的孩子。
第一幕 旁白:“有一天,在一處農家小院旁,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兩個孩子正在玩耍,忽然”(旁白退下) 孩子甲:(坐到一旁,用手托著下巴,把頭轉向孩子乙)“你說,這太陽是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啊? ”
孩子乙:(坐到孩子甲旁,抬頭看太陽)“我想,應該是早晨離人遠,中午才離人近吧!你說呢? ”
孩子甲:(站起來,拽起孩子乙,指著太陽)“你看,太陽明明是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嘛!”
第二幕 旁白:“這時”(兩個孩子在一旁爭吵的樣子)“一個過路人走過來,你們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嗎?那就跟我一起往下看吧!”(左手做出“請”的手勢,退場) 孔子:(擺手示意兩個孩子不要吵了)“孩子,發生什么事了?”
孩子甲:(不滿的樣子)“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可他(皺眉頭)偏偏不信。”
孩子乙:“明明是太陽剛出來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嘛!”
孩子甲:“你想想,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的像車上的蓬蓋一般(雙手畫一個大圓),而到了中午,則小的像盤盂(雙手畫一個小圓)一樣,難道,這不是離我們遠的我們看著小,而離我們近的我們看著大嗎?”
孩子乙:“那你也想想,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陰陰冷冷的,(雙手抱肩,做出發抖的樣子)而到了中午,我們就熱得仿佛把手伸進了熱水中,很熱很熱。(做出用手擦汗的樣子)這難道不是離我們近的我們感到熱,而離我們遠的我們感到冷嗎?”
旁白:“兩個孩子爭執不休,最后,他們決定一起問問孔子。”
孩子甲、乙:“(把頭轉向孔子,露出疑問的神色)您說呢?”
孔子:“(露出為難的神色)你們說的都有理,到底誰對,我也不能判斷。”
孩子甲、乙:“(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無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第三幕 旁白:“哎,你看,誰來了?”(手指看臺,退場) 來自未來的孩子:(大邁步的走上臺,哼著小曲) 孩子甲、乙,孔子:(露出疑問的神色)“你是誰?”
來自未來的孩子:(手拍胸)“我就是來自二十一(右手做出“二十一”的手勢)世紀的孩子穆蓉。”
孩子甲、乙:(立刻擁了過來)“問你一個問題……”
來自未來的孩子:(擺手打斷孩子甲、乙的話)“停停停停停,我早知道是什么事了,是不是關于太陽的問題呀?”
孩子甲、乙:(露出吃驚的神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來自未來的孩子:“那當然了,現在就由我當老師給你們講講吧!(開始來回左右踱步,并背著手)為何早晨看見的太陽要比中午大呢?因為太陽在初升時,地平線上只有一角天空,處在一些小物體中間,就會顯得大一些;而正午十分,太陽在頭頂上,有浩瀚的天穹做它的陪襯,因此就顯得小了。至于地面溫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太陽高度角。早晨,太陽斜射,同束陽光照射的面積大,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少;同時,因為斜射陽光通過大氣層的厚度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輻射散熱,日出前后地面熱量虧損到極大值,因此,早晨氣溫低,顯得涼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右手做出“一”的手勢)太陽高度最大,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熱量集中,另一方面(右手做出“一”的手勢)陽光通過大氣的厚度小,太陽輻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熱量盈余,氣溫已經升高,因此,中午就熱得多。你們明白了嗎?”
孩子甲、乙:“謝謝你!”
孔子:(不住的點頭稱贊)“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來自未來的孩子:“再見!”
(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