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愛為主題的作文
白 發
重慶考生
歲月,從黑發中流過,風,傳播愛的信息,將黑發,一點點染白。
童年,梧桐樹下,透過縫隙照下的陽光把那頭黑發照得很黑很亮。那頭黑發很長很長,站在風中,輕輕地微笑,望著不遠處一跳一跳的短發,滿是歡樂的笑聲。
夜晚,在燈光下,長發在為短發縫著書包帶,因為書很重,長發怕這書包不能承受,于是就在書包帶上縫上了一點點愛。
早晨,短發背著這更加牢固的書包出發了,短發親吻著長發,長發的發梢,觸到短發的鼻尖,散發出清幽的香氣。
傍晚,短發背著書包一躥一躥地回來了,長發在門邊靜靜地等待,望著回家的短發露出一點微笑。
吃過晚飯,陽臺上,長發為短發清洗著,短發頂著滿頭的泡泡,在陽臺上嬉笑,長發用清水將短發的滿頭泡泡沖洗掉,用手輕輕揉著短發的耳朵和眼睛,然后用毛巾輕輕地為短發擦頭。月光下,被清洗后的短發,顯得烏黑油亮,就像長發一樣,卻不及長發長,長發輕輕地摸著短發說:“孩子,會長長的,就像媽媽的一樣。”
長大后,短發離開了長發,長發為短發的書包縫補著,希望能承受更多的重量,而短發離開后,長發則是無盡的思念、擔憂,時間一點點流逝著,長發不再烏黑光亮,可還是在靜靜等待,等待短發的歸來。
梧桐樹下,是長發等待,還有——落了一地的梧桐葉,短發長長了,回來看望長發,而在門邊看到的還是長發露出的一點點微笑,只是長發不再烏黑光亮。
傍晚,還是在陽臺,只是短發變成了烏黑的長發,這次,由童年的短發為長發清洗,長發變得和泡沫一樣,都是白色的,在月光下,長發顯現出銀白色的光澤。
風,輕輕地吹,揚起絲絲縷縷的白發,傳遞著一點一點的愛,讓短發變得更長、更黑。
【點評】
本文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有三:
一是構思精妙,作者把母愛這一深沉的情感融于司空見慣的“頭發”之中,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令人拍案叫絕。寫母愛的文章多矣,想出新實為不易。小作者選材并不新鮮,但是以“長發”和“短發”的形象來比喻母親和子女,確實很有創意。
二是全文按時間順序來寫,“短發”變為“長發”,“長發”變為“白發”,時光飛逝,母愛卻永恒不變,讀來令人震撼。全文首尾呼應,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三是語言清新優美。作者大量采用疊詞,營造一種舒緩的節奏,宛如緩緩的傾訴,給人一種從內心深處自然流露出來之感。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讀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
手術過后,當我從父親那一聲輕輕的呼喊中清醒,父親溫暖面粗糙的手,使我瞬間意識到了一種重獲新生的震撼,父親說,不知你小小的膝關節當中怎么來的那么多腥臭的膿水。父親一臉的茫然,我也恨自己不爭氣。
很顯然,那時我是不能長時間地呆在醫院進行治療的,因為父親所帶的費用幾乎用光。為了第二期的醫療費,父親向醫生提出了賣血的懇求,一向木訥的父親的變得巧如彈簧,在喝過一大碗鹽水之后理直氣壯地對醫生說道,我一輩子沒吃過一分錢的藥,抽我的血吧,我健康得很。也許是父親體質太差,也許是寫在臉上的貧窮獲得了醫生的同情,也許是父親的善良、樸實,打動了醫生的悲憫情懷,血終究是沒有抽成,卻獲得了給醫院打掃衛生的差事,所獲的報酬用來抵交所欠下的一部分費用。這對父親來說是一種恩賜,父親像侍弄家里一畝三分地的莊稼那樣把醫院的衛生搞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他兢兢業業的付出獲得醫生、護士及病人由衷的肯定。在我即將痊愈的那個夜晚,他又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我的父親像來時一樣把我抱回了家,嘿,不過,走時走得毫無聲息。后來,這卻成了父親長時間掛在嘴邊上的一種愧疚與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