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作文500字
發展需要探險探險,是人們對未知的地形與人跡罕至的地方進行探索與研究。在進行探險的時候,一些難以想象的環境因素會隨之出現,這些難題是在探險前無法想到和預計的,當然也不會有任何的參考方法和處理方案了。
探險者必須有著堅強不屈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無怨無悔的付出才能克服困難的!勇于探險者,是具備遠大志向和一往無前的人。他們知道從未知到已知,是一定需要探險這個過程的。不敢探險者,是胸無大志或滿足現狀的人。他們甚至認為,探險是一種冒險和愚蠢的做法。其實,探險是一種求知的欲望,探險一種是刻苦的精神,探險是一種創新的觀念。
自盤古初開至今,人類從沒有停止過探險。神農氏,看到部落中的人因為缺少食物而備受折磨,為了不讓部落里的人不再挨餓,他冒著生命危險遍嘗百草,不知攀過多少山,走過了多少的路。后來,他更發現利用植物的果核、瓜子植株,使人們學會了農業耕作,解決了人們的生存問題。大禹,他吸取了前人的經驗教訓,努力探索新的治水方法。
大禹為了治水,離家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制服了洶涌的洪水。阿蒙森,用了三年時間通過西北航道到達北極,并發現了北磁極。又頂著零下幾十度的惡劣天氣,經過近兩個月艱苦挺進,成為到達南極極點的第一人。加加林,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探險精神,乘坐重達4.75噸的“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和從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楊利偉,經過5年多的訓練,他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XX年10月15日。英雄的出征征服太空之旅,隨著“神舟”五號的飛天,圓中華飛天夢,這是讓全世界為之矚目的一天!古今中外,探險者的事例數不勝數……
愛因斯坦、愛迪生、居里夫人、錢學森等等,他們都在科學未知的領域中不停地探險,至死方休。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人們一直以來只是滿足現狀的話,今天的一切事物,會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嗎?這是不容置否的。人類因探險而富強,生活因探險而美麗。擁有一份勇于探險的精神,是很重要的。世界需要探險,生活需要探險,發展需要探險,只有探險才有創新!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xx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扎寨,度過了兩個冬季,并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于19xx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xx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xx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于19xx年12月14抵達南極。 國際在線報道:自1984年5月成為中國徒步走完萬里長城第一人之后,劉雨田的雙腳就沒有停止過。
他四次穿越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次穿越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考察過有“死亡之谷”之稱的新疆羅布泊無人區;他還十次進西藏,走過藏北無人區,第一個全程走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并試圖登上珠穆朗瑪峰…… 這些艱難的探險活動,都是劉雨田一個人完成的。他不僅多次挑戰生命極限,而且創造了無數個中國探險中的“第一”。這些年,劉雨田一直不停頓地行走在曠野、大漠、雪山、叢林中。日前,劉雨田接受了本臺記者李光明的采訪,他談起了自己的探險、追求和人生感悟。 劉雨田已是63歲的人了,花白的頭發長長地披在肩上。雖然臉上布滿了滄桑的皺紋,但皮膚卻黝黑光亮。他告訴記者: “最初(徒步)是因為較勁,感情色彩濃。美國人、法國人要走長城,咱們祖先修了長城,讓外國人走,覺得臉面下不來,這屬于為國爭光吧。后來爭來弄去,工作也沒有了,這就讓探險成為我的一項工作。最后,探險改變了我的觀念,也改變了我的整個的人生。”
21年前,42歲的劉雨田打著“振興中華,從我做起”的標語,走完了萬里長城。當時,他的行為在中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了許多人崇拜的偶像。此后,他一發不可收拾,立志在外國人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前,自己一個人走一趟。于是,不顧天氣熱、條件不成熟,他出發了。在沙漠徒步的20多天里,他經歷了迷失方向、斷糧斷水、饑餓暈厥等危險。他吃蒼蠅、蚊子、沙漠里的蜥蜴……歷經千辛萬苦,最后被牧羊人救回時,原來體重74公斤的他只剩下45公斤了。 雖然第一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失敗了,但他沒有放棄。當年冬天,在熱心人的支持下,劉雨田帶著6頭駱駝,終于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單人徒步穿過“死亡之海”的探險家。 此后,他又單人穿越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在這次穿越中,他幾乎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在沙漠中,他生了病,渾身腫脹,高燒不退,雙腳潰爛,靴子凍在腳上脫不下來。 他硬撐著在沙漠邊緣找到一所醫院,醫生診斷他患上了“敗血癥”,建議截去他的雙腿。劉雨田說什么也不同意,學過中醫的他認為,在沙漠里得的疾病,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治好。他備足了糧和水,叫來兩位維吾爾族村民,讓他們用紅柳樹條做成一副擔架,把他抬到荒野沙漠里去。 當時的氣溫已是攝氏零下40度,醫生說那樣做等于送死,但劉雨田堅持要去。結果,他用自己獨特的醫療方法和必備的藥物,奇跡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醫生看著滿腿疤痕歸來的劉雨田,一個勁兒地說:這怎么可能? 劉雨田的行為是常人難以理解的,有人說他是“傻子”、“神經病”。他的妻子也因受不了他在零下30度時還要開窗睡覺等“怪異”的毛病,和他離婚了。 但劉雨田仍我行我素。在穿越羅布泊時,他沒有錢買駱駝,就買了7頭小毛驢馱東西,并且帶上了18歲的兒子,結果毛驢跑了,兒子也差點丟了。 “當時我說孩子,我身上都是傷,而且我太累了,你去把毛驢找回來。
結果,沙漠里還有黃羊,(兒子沒有沙漠經驗,)分不清沙漠里的黃羊和毛驢蹄印子,在沙漠里走迷路了。從早晨出發到晚上天黑,也沒有回來。幸虧兒子沒走太遠,夜里在返回來的途中看到了我點的篝火,找到了我。當然,這也符合我的理念,把你扔進大沙漠,如果能爬出來,別人說你是英雄,爬不出來是狗熊。” 劉雨田就是這樣一個奇人、一個怪人。他說,探險讓他回歸了大自然。
“20年的旅行讓我遠離城市,關心的事也越來越遠。你關心的我不關心,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了,你想的和我想的也有了差距。我就覺得,在大自然里,我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樣。” 劉雨田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大自然。至今,他還記得攀登珠穆朗瑪峰時自己的心靈感受: “達到6000多米以后,突然看到雪是那么潔白干凈,我的大頭靴子往上一踩,咯扎一聲,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好像踩到我心里了。那么干凈的雪,與世無爭,我卻給它帶來了麻煩,我不敢走了,好像前面是神(仙)呆的地方一樣。”
正是對西藏的特殊感情,1993年,劉雨田第一次穿越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幾年來,他連續徒步走西藏,攀登了藏族人心中的父親神山——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峰。后來,他又走過藏北無人區,他還去了西藏靈芝、墨脫、樟木等邊遠艱險的山區。 曾有人問過劉雨田,這樣走下去有什么意思。他說,他一邊走一邊搜集資料。同時,他也在抓緊時間整理資料、撰寫他的探險記。他說他是一個開拓者,他要用自己的生命為后來的探險者留下點什么東西,但他又感到自己知識有限,有些遺憾。
他說: “我覺得中國探險還處于初始階段。就像我,連大學都沒上過,而國外的探險家都是學者、專家、教授、考古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都是在某些方面有造詣的人,而我們這點很遺憾。如果探險是一種工程,那么現在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積累,我這么大歲數了,現在一直在補課。” 劉雨田熱愛自己的探險事業,已經付諸行動和計劃嘗試的有80多個探險項目。他告訴記者,不久他要前往西藏、青海、新疆交匯處的可可西里無人區,看看生活在那里的藏羚羊,現在是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