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走出困境的作文
俄國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經說過:“只有經過地獄般磨煉的人,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絕唱。”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能畏縮,心中時刻牢記“陽光總在風雨后”,做個強者。
當然走出困境不光需要我們的勇氣,還需要我們的智慧。就像那兩個生意人,在陷入經濟上的困境時,他們不只是有勇氣,而且還有智慧。他們用一元的成本起家變成了百萬富翁,實質是他們勇氣加智慧的結果。
走出困境還需要我們有一顆不平凡的心。記得,勃朗特當初學寫作時,發表的文章常受到大文學家們的批判,她曾幾度想放棄寫作。但后來她并未放棄,她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大文學家們的批判,把他們的批判當做自己前進的動力,于是就有了極具轟動效應的書——《簡·愛》。而相反,丹麥著名小說家安徒生就不是這樣了,他在遭到批判時,精神崩潰,情緒低落,以致后半生再無好的作品問世。這就是因為他在困境中,不調整自己的心態,以致以別人批判自己的話為伴,始終不能釋放自己,釋放心靈。當然也就不能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還需要我們不怕失敗。英國大將軍威靈頓因為七敗而七戰,所以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英勇;我們的老祖宗歸有光因為有了八次落第,所以才有了《項脊軒志》這么優秀的文章;越王勾踐正因為不被失敗打倒,臥薪嘗膽,所以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豪邁。
困境是懦弱者無底的深淵;是勇者登上頂峰的階梯;是教徒洗禮之水!朋友們,勇敢地面對困境吧,做個勇者!
困境中的人們總愛呼天叫地、埋怨世道不公,結果不但走不出困境,而且陷入了更痛苦的深淵,絲毫不見"柳暗花明"的轉機。
辦法,我們總會得到!我們不愿囿于困境之中,我們渴求解脫!
"根源何在?"一個聲音響徹腦際。對呀,"唯物主義論"主張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猛然間,一個例子涌入腦中:有兩個人做生意折了本,僅剩一文錢,其中一人準備扔掉時,另一個靈機一動,說:"有辦法了。"于是他們用一文錢買了幾張彩色紙,再撿起些樹枝,做成了一些玩具小風車,拿到集市去賣,很快便銷售一空。而后他倆用所得的錢做本錢,繼續做這不起眼的生意。幾年過后,他倆成了富翁。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來"困境"的"困",在于人的"不能"。我恍然大悟!
要走出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實干精神。自古以來,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無一不是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人。古語有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就告訴我們:唉聲嘆氣不是辦法,幻想憧憬不是辦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干,才能走出困境。
正所謂"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如果不去干,建國初期,我們也不會建大慶、勝利等大油田,使我國擺脫了靠進口鋼鐵、洋油過日子的困境;如果只是干等干靠,比爾·蓋茨也不會當上微軟公司的總裁,一躍成為世界首富。這樣的事例太多了!
愛迪生花了整整十個年頭,經過五萬次左右的實驗,發明了蓄電池;狄更斯不管刮風下雨,每天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只言片語,寫出許多文學巨著;著名科學家竺可楨70多歲還到野外考察,獲得第一手資料,直到1974月2月6日臨終的一天還不忘做科研記錄。不靠自己,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