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翻譯的復習與應試精講一
翻譯是一門藝術, 同時又是一種實踐。它是對英語綜合能力的考查,沒有一定的英語基本功,要想在這部分得到高的分數是不可能的。但是,具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并不等于具有較高的翻譯能力。因此在學習和復習時掌握一些翻譯的基本常識和一些常用方法,針對考試中經常出現的一些語言現象, 仔細分析一些翻譯實例, 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再加以必要的練習, 對考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在該部分的得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試題與考生應試情況分析
通過考試試題的分析,我們發現英譯漢試題中的英文句子大致有以下三個特點:
1. 句子較長,其中包括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從屬結構,致使句子結構復雜,意思不容易把握。
2. 句子雖然不長,但其中包含著較難理解的詞、詞組或短語,尤其是一些表示抽象意義的詞,另外,句子中往往含有比較復雜的語法現象。
3.考查的翻譯技巧主要包括: (1)定語從句的譯法; (2) 被動語態的處理; (3) 長句的的處理等等。
掌握這些規律為我們復習應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選擇一些與上述內容有關的文章,多做一些有關的練習,并結合這類文章的特點,在練習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根據我們的經驗, 考生在這部分表現出的主要障礙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基本的翻譯常識
作為公共英語學習者,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 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很少或根本就沒有進行過系統的翻譯訓練, 更缺乏對翻譯要求以及翻譯過程等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基本的了解, 因此在考前復習和考試過程中一籌莫展, 無從下手。
2.對于英譯漢翻譯技巧知之甚少
任何事情都有其內在的規律, 翻譯也不例外, 作為考生, 在備考時應掌握一些英譯漢過程中經常采用的翻譯技巧, 注意體會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 同時要特別注意考試中經常考的一些技巧, 并總結其中的翻譯規律。
3.劃線的部分理解不透
為了增加試題的難度, 試題設計者往往選擇那些語法結構錯綜復雜的部分, 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時, 對于翻譯練習的句子, 要仔細分析它們的語言結構, 尤其是要注意那些具有分割定語從句等復雜語法現象的句子, 在分析好句子結構并真正理解之后,再動手翻譯。
4.語表達不清, 缺乏中文表達能力
英譯漢是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之間的轉化, 要求漢語準確完整, 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因此, 考生在復習時也應該注意訓練自己的漢語表達能力。另外, 考生在使用漢語表達時, 還存在著用詞不準, 違反自然科學常識的現象。
5.有些代詞翻譯得不夠明確
語言的使用總是發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之中, 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 為了避免重復,往往需要使用一些代詞來代替前面所提到的人或物, 在考試的過程中, 考生應該仔細地閱讀全文, 找出劃線部分中英語代詞所指代的人或物,并盡量明確地把它們翻譯出來。而且,還要把代詞翻成它(們)所代的名詞、短語。
英譯漢的標準及步驟
英譯漢是創造性地運用漢語把英語所表達的思想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兩點值得我們特別地注意:
(1) 漢語所要表達的是英語原文的內容, 即句子或文章的意義, 而不是句子結構;
(2) 在翻譯過程中, 英語原文的內容要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而不是將兩種語言結構進行簡單的轉換。因此,在做英譯漢的題目時, 漢語所表達的意義應與原文保持一致, 而漢語的句子結構只是為這一表達服務, 而不應拘泥于原文。
另外, 應付英譯漢考試和一般的從事翻譯創作不同, 因為各自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翻譯創作的標準為"信、達、雅", 而英譯漢考試則只要做到"忠實、通順"即可。要做到忠實原文,就應該掌握好適度原則, 即要把原文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 既不能改變和歪曲,也不能增加或刪減。
英譯漢的過程包括理解,表達和校核三個階段,解是表達的前提, 若不能正確地理解原文就談不上確切的表達, 但理解與表達通常是互相聯系, 往返反復的過程, 在進行漢語表達的時候, 又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原文的理解, 因此, 在英譯漢的過程中, 往往需要考生從英語到漢語,再從漢語到英語反復的推敲。
1.理 解
理解階段的目的在于讀懂英語原文, 弄清原文的意思。為了透徹理解原文, 建議考生在復習和應試時采取下列步驟: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