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洞游記
善 卷 洞 游 記 國慶節(jié)的一天,媽媽帶我去宜興的善卷洞游玩,坐了兩個小時的汽車,我們終于來到了善卷洞。
善卷洞位于宜興城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螺巖山中,聽導游說全洞共有三層,又分為上、中、下、后四部分,就好象一幢石雕的大樓,在三國時期被稱為“石室”。
我們一走進去就到了中洞,中洞的入口處兀立著一根七米多高的鐘乳石筍,象中流砥柱一樣挺立在洞口,所以人們稱它為“砥柱峰”,聽導游說它有三萬五千多歲了呢!洞的左邊石壁上有一頭“雄獅”,威武地高昂著頭,脊背上的獅毛紛披下來,一縷縷的看得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右邊的石壁上則有一頭巨大的“白象”,粗大的“鼻子”垂到地上,好象正在專心地飲水,看起來氣勢雄偉、惟妙惟肖。
再向內走一些,我們上了幾級小臺階,來到了上洞,上洞是個很大的彎彎的穹廬,象一個螺螄殼,那里冬暖夏涼,所以被稱為“暖洞”,又因為洞內空氣暖濕,經(jīng)常是云霧彌漫,所以又被稱為“云霧大場”,洞的四周全是各種形狀的鐘乳石,有的象馬、有的象羊、有的象鳥、有的象龍,最神奇的是一個“荷花倒影”,向清澈的池水里看去,只見有一朵粉紅色的“荷花”開在深深的“山谷”里,原來,這是頭頂上的石壁上有許多鐘乳石筍圍成了一圈,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形成了一朵美麗的“荷花”,用手電筒一照才發(fā)現(xiàn),原來看起來幽深的“山谷”,其實只是很淺的一層水面,大概只有一厘米深,可是在燈光的照耀下卻顯得那么深!真是很奇妙!
穿過中洞,我們又來到了下洞,下洞迎接我們的是一段又陡又長的臺階,走過這段臺階,再經(jīng)過一段狹長的通道,前方突然傳來了“嘩嘩”的水聲,緊跟著眼前一亮,一道水流從懸崖上沖入一個小潭,形成了一道小瀑布,怪不得下洞又叫“瀑布洞”
呢。
從下洞轉回頭,經(jīng)過水晶宮一樣的后洞,我們來到了神秘的水洞,水洞是一條一百二十多米長的地下河溪。我們小心翼翼地坐上小船,發(fā)現(xiàn)船夫竟然是用手撐著頭頂或兩邊的鐘乳石推著小船前進的!原來水洞的大部分地方都很窄很矮,我們常常要把身體低低地伏在船艙中才能通過,否則腦袋就要撞到頭上的鐘乳石上啦,所以船漿幾乎派不上用場,船夫也只是在洞比較高的地方用漿來推著頂上的石壁使船前進,根本就不用漿來劃水。小船在洞中左拐右彎地前進,正當我東張西望到處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前面出現(xiàn)了亮光,眼前豁然開朗,原來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水洞盡頭,該上岸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小船,心里覺得還不過癮。
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一個奇妙的溶洞!
后標營小學四(2)班 于 天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