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舉手
今天奧賽課上,老師出了一道思考題,大家想了半天,才有幾個同學舉手,我忽然也想出一種解法,就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第一個叫我,我站了起來一口氣說出了我的解法,老師沉思了一下,笑著說:“這到底是求誰?”顯然,我的答案是錯的。幾個同學小聲嘀咕:“瞧他那神氣樣,到頭來還是錯!蔽衣犃,沒坑聲,心想:智者千慮,必有一矢嘛。
這時,幾個舉手的同學的答案都錯了,我總結了教訓,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種解題的方法,剛要舉手,又猶豫起來:萬一這次還是錯了,那不又要受到同學們的挖苦,那多難為情呀,但是我又回想起上學期期末的一件類似的事來,那次也是一個思考題,好幾個同學的答案都被老師否定了,我忽然也想起了一種解題方法,到最后還是沒說出口。
“沒有人會算了嗎?”老師連問了三遍,可叫教室沒人敢哼聲。
老師只好分析題目。當老師將正確答案公布在黑板上時,這和我的答案一模一樣,別提我多懊悔了。
想到這兒,我果斷地舉起手,不慌不忙的說出我的解發(fā),“對”
老師用很大的字體將答案寫在黑板上,還表揚了我。
我認為,上課時要多動腦筋,自己的想法不管對不對,一定要大膽地提出來,這可以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