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開學第一課最新觀后感5篇_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20xx年9月秋季《開學第一課》最新一期播出了,這一期的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主要通過名人分享親身經歷,國旗下講話等內容,讓觀眾深刻了解國旗的含義和對我們的意義,也讓更多的觀眾明白了愛國無小事。希望以下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20xx年9月《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一
我愛你五星紅旗,你的顏色是革命烈士用熱血和生命染成的。你上面最大的那顆星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你是那么的偉大。我愛你五星紅旗,你像朝霞一樣美麗;你是一副最美的畫,裝扮著中華神奇的土地;你是一首雄壯的歌,時時刻刻把我激勵。
課文《一面五星紅旗》的主人公在一家面包店里,饑餓難耐的他想用自己的一件新上衣跟面包店的老板換面包,可面包店老板卻看中了主人公脖子上系著地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想以此作交換,主人公斷然決定不同意交換,寧肯挨餓。
我覺得課文中的主人公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熱愛自己的祖國啊!他把國家的尊嚴看的比自己生命還重要,這種熱愛國旗、熱愛祖國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贊揚和學習嗎?他這種熱愛祖國的行為,使面包店老板深深的感動,免費為他支付醫療費用。如果課文中的主人公是我,我想我也不會跟他換的。因為五星紅旗代表著中國,代表著中華民族,怎么能和面包做交換呢?
現在的我們要認真學習,學好本領,長大以后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能為祖國做貢獻。如果大家長大能成為解放軍、教師、醫生等等,也能像文中主人公那樣維護祖國的尊嚴,那我們的國家將會變得更加強大,再也不會讓其他國家瞧不起。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你歡呼我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會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20xx年9月《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二
五星紅旗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每當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自豪。鮮艷的中國紅在那片藍天中顯得格外耀眼,金燦燦的五星在襯托下極為醒目。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
如今的生活充裕而又安寧,享受著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身邊親人對我們的關心,國家對我們的呵護。每天都可以平平安安的來到學校上學,汲取老師所教授的一點一滴,逢著假期,總能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走出家門,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不論遠近,都能目睹祖國的大好河山。這就是父母、親人、祖國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和關懷,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和榮幸。但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一份幸福、安寧從何而來,是多少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為現在的我們鑄就了如此一個大中國,這是你數上三天三夜也數不清的數字,一個驚為天人的數字。
回頭瞻仰那漫漫的歷史長河,我們并看不清它的全貌,我們所了解到的,只是教科書上的展現給我們的文字和模糊不清的照片,還有年過八十的長輩們的口口相傳。現如今,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事件,曠古未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煙塵斗亂的戰爭都活在我們的課本上,老一輩人的心中。沒有那些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們的一心為國,奮不顧身,哪有我們現如今的幸福安寧,哪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巍峨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沒有了這些一心為國的民族英雄,像這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不復存在。所以,當我們在是一位生活在當代的青少年時,不論我們在做什么,心中的應該有一份對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的感激之情,不論你現在是貧窮還是富貴,生活條件怎么樣,我們都應該感激自己生在了這樣一個同胞們為我們大下的一個和平的年代。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7.8級的地震在我國唐山一觸即燃,自此,我國唐山從一個工業重鎮淪落成一片廢墟。然而地震所產生的打擊并不是高樓、城鎮的毀滅,而是人們失去親人的難以言喻的痛苦。可是真正令我震撼的是,唐山的同胞們并沒有因失去親人而一蹶不振,他們在黨和國家的鄰導下,全國軍民的幫助下,靠著這一份精神的支柱,團結一心,震后一周,所有的衣食住行的得到了恢復,震后一月,供水供電電信交通全面解決,震后冬天,所有受難人員都住進了簡易的房子……震后三十年,唐山驚人的跨入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新一階段。這樣的精神,如此的魄力,是在黨的爭取領導支援下所展現出來的中華人民的無畏精神。
天一安一門城門外的五星紅旗熠熠閃光,引領著舉國上下的五星紅旗隨之逆風飄舞,隨之迎風飄揚。那閃閃的五星無論在哪兒,都時時刻刻照在我門的心中。
20xx年9月《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三
讓孩子們成為“課堂主角”,
新技術“和鳴”愛國情
70年來,升國旗,奏國歌,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也見證了中華民族一次又一次的騰飛。20xx《開學第一課》不僅講述感人至深的國旗故事,還帶領孩子們“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在新學年開始之際,迎接一場深入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
節目特別強化了孩子們的“主角意識”,通過展示他們的才藝、挑戰,或是分享他們的經歷、感受,達成和“國旗故事”的精神銜接:
來自上海高境第三中學的三位初中生姜大禮、黃俊凱、金振宇組成“大黃金”組合,將挑戰30秒最多的交互跳繩紀錄;
華南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大學生團隊將在沙盤微縮景觀之上,來一場“機器人限時救援比拼”;
不同民族、地區、年齡的孩子們紛紛登臺,帶領大家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山高路遠》《七子之歌》《歌唱祖國》等曲目,用歌聲訴說深情。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綜合運用AR虛擬技術、5G、自動機械等多種技術手段和演講、朗誦、情景劇、游戲互動、第二課堂連線等多樣表現形式,力圖呈現一堂新穎生動、真摯感人的“愛國電視公開課”。
此外,節目播出前后還將推出“我為祖國升國旗”等相關新媒體活動,帶領廣大青少年見證偉大祖國的發展歷程,感受“生長在五星紅旗下”的幸福與自豪,生發“我與祖國共成長”的美好心愿。
五星紅旗是一種力量,
守護著祖國的壯美山河;
五星紅旗是一種情懷,
凝聚著中華兒女們萬眾一心。
相信今年的這堂“開學第一課”,
將讓“今天我為祖國驕傲,明天祖國為我自豪”
成為無數孩子銘記在心的使命與信念——
因為五星紅旗也是一種希望,
它鼓舞著民族奔騰不息的腳步,
照耀著我們無限美好的未來
……
20xx年9月《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四
走近《紅巖》獄中繡紅旗的原型故事,
感受五星紅旗的信仰與榮耀
《紅巖》中,含熱淚繡紅旗的畫面成為經典。這個故事,來自原著小說作者羅廣斌的一段親身經歷。
“制作一面五星紅旗吧,等解放的時候,高舉著這面紅旗沖出牢房!”1949年10月7日,有些地區還未解放,仍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監獄中的羅廣斌和一些革命志士們,得知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們懷著美好的暢想,拆下紅色被面,縫上黃紙星星,在獄中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紅旗”,將其藏在了牢房一塊地板下。
因為從未見過五星紅旗的模樣,對于五顆星的布局無從知曉,他們只好按照想像,令一顆大星居中,四顆小星對稱分布四方。他們制作的是“不夠標準”的國旗,但這面用信仰織就的旗幟,卻是革命先輩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最佳見證之一。
當年從白公館虎口脫險幸存的志士,有一位健在。她就是現年95歲的郭德賢奶奶。回憶起當時的經歷,郭奶奶在激動之余,忍不住為不幸遇害的戰友抹淚。翻開老相冊,撫摩著復刻版的“獄中紅旗”,見證了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老人哽咽了:“想起我們多少同志流血犧牲,就是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紅旗能夠永遠飄揚……”
彼時的他們正當青春,為了信仰出生入死,前赴后繼。今天的我們,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為它神圣而不可侵犯。“繡紅旗”的故事激勵孩子們,要接過先輩的旗幟,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0xx年9月《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五
第一代“攀登者”
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
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
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珠峰“第二臺階”的地方,架設了一個金屬的梯子。到20xx年,一共有1300多個中外登山者通過這個梯子圓了自己的“珠峰夢”,它被許多國外的登山家稱為“中國梯”。
和共和國同齡的“無腿勇士”夏伯渝老人,曾參與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架設“中國梯”的過程。但“中國梯”的緣起,其實是受了第一代中國登山運動員的指引。節目中,夏伯渝動情講述了背后令人肅然起敬的故事。
“第二臺階”位于珠峰北坡約8600米的地方,那是一個30多米高的幾乎垂直的峭壁。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它是從未被人逾越的北坡登頂必經之路。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第一次攀登珠峰,四位突擊頂峰的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劉連滿、貢布到達“第二臺階”之后,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跡。
“中國梯”的雛形無疑是悲壯的。因為登山者的高山靴下綁著尖利冰爪,要搭建人梯,得脫下靴子,他們沒有猶豫,為了可以更穩地站在冰錐上,后來索性連毛襪都脫了。短短的一段里程,他們用了一個多小時。甘當“人梯”的劉連滿,體力耗費過度,無法前進,其他三人把唯一的氧氣瓶留給了他,然后繼續沖頂。
就這樣,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在沒有食品、沒有氧氣、極其寒冷的嚴酷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從北坡登頂,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也成為全世界從北坡登頂珠峰的第一批人。86歲的貢布老人回憶,“登上頂峰,我拿出背的國旗升起來,那個時候天氣是最好的,國旗飄了!”
喜訊傳開,就在群眾歡呼雀躍的時候,王富洲、屈銀華靜靜躺在了醫院,王富洲登山前160斤,下山時體重101斤,雙手因為被凍傷做了截肢手術;屈銀華的十個腳趾,兩個腳后跟,全部做了截肢手術。
第一代中國登山運動員是勇敢的攀登者,更是精神的引領者,在他們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迎風飄揚。貢布老人專門寫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八個大字,送給代表著新一代中國登山力量的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
對攀登者們而言,五星紅旗是團結拼搏的化身,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永遠隨著中國人的腳步,屹立在五星紅旗飄揚的雪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