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觀后感范文:看完《芳華》,最想做的是,給爸媽買兩張電影票
看完《芳華》,最想做的是,給爸媽買兩張電影票
寫在前面:
你好!我是為你省時間的學習助理,詳情點擊《你的私人學習秘書來啦》查看,期待和你一起終身學習。
進了很多次影院,寫了很多篇觀影體驗,看完《芳華》,最想做的是給父母買兩張電影票。他們錯過了很多部電影,但這一部不能再錯過。
《芳華》寬大的海報,很早就掛在影院臨街最顯眼位置,走過街口,不自主的猜想影片可能講述的故事。
影片上映第三天,和愛人一起去看這部賀歲片,走出影院,愛人一直哼著影片的插曲——《絨花》,內心仿佛被某種微妙的東西觸動,不能自已。
路上,她問我:“你覺得影片好看嗎?”我的思緒還沒有從故事里完全走出來。略想了想說:“我覺得這是馮導對青春的一種祭奠,他用自己最擅長的工具記錄流逝的時光,如同讓所有人翻看自己青春日記。他不拍,也會有別的導演去拍,他拍出了自己對過往生活的記憶和理解。馮導這次很感性,沒有刻意迎合,直白簡潔,又直抵人心。
愛人又說:“如果你這一年沒有專注寫作,大概不會有這種感受吧!”
是這樣,去年之前,看完電影我肯定會說這是部好片,還是爛片。但現在我不再這樣說,因為電影只是表達情感的工具,無須附加太多的東西在上面。它原本與任何藝術形式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在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訴說對世界的認識,記錄自己眼中看到想到的故事。
看完《芳華》,想到父親母親。
他們年輕時,生活在影片芳華的年代,從內地來到大西北,一待就是一輩子,直到白發(fā)蒼蒼。父親像冊里有一張年輕時的軍裝照,左手托著一本毛主席語錄,目光炯炯,兩片紅色領章,一身綠色的確良軍裝,滿臉的意氣風發(fā),青春陽光,仿佛自己擁有整個世界。母親那張黑白相片,梳著兩條長長的粗辮子,白色襯衣并不平整,黑色褲子沒能蓋住腳腕,腳上是一雙黑布平底鞋,靦腆羞澀,青春動人。
這是母親年輕時的照片,每次看到總會問她,“媽,你和我爸談戀愛的時候,誰追的誰?”
“那還用問?當然你爸追我啊!”
“噢!”
“我爸咋追的你!”
爸在一旁插話,“別聽你媽瞎說,我當時都沒看上她。”
“媽,是不是這樣?”
“當然不是,你爸兄弟五個,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那時候生活艱苦,要不是看你爸是個當兵的,人踏實,大概就沒你了。”
“那,后來呢!”
“后來,你爸探親歸隊,我到火車站送他,帶了一黃挎包花生。”
“然后呢?”
“然后你爸開始給我寫信。”
“然后呢?”
“這孩子,然后就有你了唄。”
“媽,說細節(jié),細節(jié)!”
“哪有什么細節(jié),結婚后,我和你爸一起到新疆,吃了不少苦,一直到現在,退休在家。”
《芳華》讓我看到父母青春,看到父母的老去,看到他們曾經同樣有過青澀的臉和牽手時兩頰飄過的紅暈。
看完《芳華》,想到自己那身綠色的軍裝。
從穿上軍裝第一天起,我的身體里仿佛透進一縷陽光,每天都是鮮亮的,內心無比自豪,混身充滿希望。隊伍行進,我和戰(zhàn)友扯開喉嚨喊一二三四,用最大分貝唱出嘹亮的軍歌,有時會被自己的努力付出而感動。青春的軍營,青春的往事,青春的時光,都寫進青春的記憶和青春的相片里。
第一封情書,學著戰(zhàn)友把信紙疊成“心”型,居然發(fā)現心型竟然有六七種疊法。當男人的世界注入女性的元素,時間會在盼望中飛逝而過。心里盤算著一封信到達的時間,估摸著回信大約歸來的日子。每次看到文書那種無辜的臉,我都會沖上去搜身,他總說,“真沒有來信,你的心上人在路上,在路上。”
青春總有不完美的愛情,離不開彼此的相思牽掛,你會在影片中一次次想起,一次次擊中。
《芳華》,讓我想起退伍的那段日子。
每個人對越熟悉的環(huán)境越不敏感,又時甚至會有厭煩和逃離的渴望。身處其中,一切都顯的那么平淡。只有當離開的一刻,才突然發(fā)現,你將與青春的時光告別,與熟悉的環(huán)境說再見。那一刻,你才明白,你的日子都留在了這里,連同藍天白云,寒來暑往一起不再回來。
你什么都帶不走,那些時光說沒就沒了,你說走就走了,仿佛你根本就不曾來過。但你心中清晰的記得,每一個熟悉的角落都有你的身影,都曾駐足停留。你在樹下抽的每一根煙,營房里說的每一句話,操場上出的每一次訓練都無比真實,只是你終將離開。
《芳華》,讓我看到青春已遠,但人生處處是芳華。
馮導這樣年齡的人,更能體味時光對一個人意味著什么。只有走過才有記憶,只有走過才會追憶。我們每個人都走過芳華的年齡,每個人對芳華都有自己的告白和獨一無二的解讀。
我無法準確詮釋整部影片,只知道,這是一部寫給父輩們看的故事,更是寫給每個人的故事,你我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樣子。
【本文作者:綠駿馬 】
【微信公眾號:和你一起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