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主持人大賽第三期最新觀后感評價精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xx主持人大賽》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后推出的第一個電視大賽,旨在為優秀主持人搭建一個頂級的展示平臺,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輸送全媒體、全球化、復合型主持人才。時隔八年回歸的央視主持人大賽備受關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后感
《主持人大賽》嘉賓和評委陣容強大。著名主持人康輝和董卿作為點評嘉賓;評委方面,從學院導師、節目幕后制作人以及主持人三個不同角度甄選,組成了共計17人的評審團隊。
當越來越多的電視觀眾看透了傳統綜藝節目的套路,而對他們冗長俗套的設計心生厭倦之時,另外一類專業色彩鮮明的綜藝節目卻來勢兇猛,迅速占領屏幕,抓住了人們的眼球。
10月26日,停播8年之久的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喊出“奮斗有我,為夢發聲”的口號,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xx主持人大賽”(以下簡稱《主持人大賽》)為名在央視綜合頻道全新播出。到11月9日第二期播出后,節目斬獲了一連串高光數據:收獲豆瓣9.2高分,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3億,34城收視率破1%,視頻播放量破3億,上登微博熱搜19次……
《主持人大賽》節目組以“回歸專業、專注比賽本身,‘內容不注水’的創新思維”向《工人日報》解釋其成功的原因。近年來,一批聚焦專業領域的綜藝節目開始流行。一個引發業內關注的標志性的案例是,曾高擎“娛樂”大旗的湖南衛視,先后推出《時光的旋律》《聲入人心》《神奇的漢字》等節目,走上精細化和專業化道路。
那么,這類節目憑什么獲得了人們的歡迎呢?專業綜藝又能否引領原創綜藝突圍?
專業展示成最大亮點
打開《主持人大賽》節目的網絡視頻,彈幕上寫滿了觀眾們的驚嘆——“視聽盛宴”“全程驚嘆,果然是神仙打架”“都是實力派!高手過招,快、準、穩”“20xx最期待的節目”……
據了解,參加此次比賽的60名選手從上千名選手中一路過關斬將而來,是專業中的精英。60名選手中,碩士研究生的比例超過40%。他們中既有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的出鏡記者,也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還有曾擔任20xx年春晚分會場的主持人,以及省級衛視節目主持人等。
而在嘉賓和評委方面,節目也選擇了業內翹楚:著名主持人康輝和董卿作為點評嘉賓;評委方面,從學院導師、節目幕后制作人以及主持人三個不同角度甄選,組成了共計17人的評審團隊。
“專業”由此成為這檔節目最吸引觀眾的特點。在即興考核環節,選手們在90秒內侃侃而談,邏輯清晰、立意新穎深刻。計時開始,出口成章,計時結束,話音落定。
“90秒,我應該還沒有從緊張中恢復過來吧。他們不需要時間組織語言、理順邏輯嗎?” 第一期節目結束后,網上出現的“選手即興考核集錦視頻”廣泛傳播。張靜曾客串主持公司內的各類年會,看過前兩期節目后,她直言已被選手們的專業表現深深折服。
在評分規則上,《主持人大賽》也完全以選手的專業展示為晉級依據。這對于看慣了綜藝節目里“賣慘煽情搞話題”的觀眾而言,無異于一股清流。
聚焦原創新形態聲樂演唱節目《聲入人心》,考驗臺詞功底、配音實力的《聲臨其境》,展示演技專業的《演員的誕生》,匯聚國內頂尖青年舞者的《舞蹈風暴》……近年來,專業綜藝節目方興未艾,吸引觀眾關注的是參加者的專業素質,“專業”也因此成為這類綜藝節目最引人注目的標簽。
“不注水”的節目
看過《主持人大賽》的很多人說,這也許是撒貝寧主持過的說話最少的一檔節目,“一句廢話都沒有”。
比賽規則簡單直接,選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三分鐘自我展示+90秒即興考核”,每個人嚴格控制在4分半鐘內,之后17位專業評審與400名大眾評審打分,綜合計算得到最終得分。
包括嘉賓信息、比賽規則、注意事項,甚至是幾條贊助商廣告,撒貝寧都在開場5分鐘介紹完畢。
這是整場節目的縮影。在節目1小時36分的時長里,包含了17位評審員背景介紹,12位參賽主持人兩個模塊的個人展示,點評員給予選手的一句話賽后建議,以及主持人撒貝寧貫穿始終的串聯詞。
“很多綜藝節目都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的,但看過一期主持人大賽后,你就會覺得,這才是比賽應該有的樣子。”被節目“吸粉”的張靜說,這是一檔“不注水”的節目。
“不注水”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快。有多快?有觀眾統計:綜合3分鐘的自我介紹以及90秒的即興考核,再加上末尾點評和評審打分,每位參賽選手在舞臺上停留的時間均不超過8分鐘。
另一方面,節目在賽制上采用了“出分即淘汰”的制度。整檔節目將60位選手分成了每12人一組,每組均分新聞和文藝兩個類型進行考核,最終每個類型每期僅能晉級3人,緊張殘酷。
“沒有明星流量,沒有話題炒作,沒有娛樂內容,整場節目都是干貨,主持人、選手、現場嘉賓每句話都說在點子上,讓人應接不暇,精彩貫穿始終,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就結束了,再回頭一想,短短的一個半小時竟然裝了這么多東西。”張靜說。
同樣在11月9日晚播出的第6期《舞蹈風暴》,也是一檔“無明星流量、無話題炒作、無娛樂內容”的“三無”節目,但是,當期節目卻雙域同時段排名上星綜合組第一,是當晚市場上雙域份額最高的省級衛視節目。
節目中,《舞蹈風暴》通過一分鐘的舞臺展示以及節目現場設置的128臺攝像機對舞蹈表演進行360度實時觀測,將舞者著力最重的精彩瞬間轉化為“舞蹈風暴”,并以相對專業的評判引導觀眾欣賞,作為評選晉級的標準之一。有觀眾就表示喜歡這檔節目是因為“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只純粹在意藝術本身,相互間沒有狗血的爭拗”。
“撲面而來的新鮮感”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是節目現場17位評審之一,她評價節目“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新鮮感”。
“矯情賣弄插廣告、拖泥帶水賣關子,大家對這些年來娛樂綜藝節目的套路越來越熟悉。但是這檔節目完全沒有這種套路感,整個比賽就是一場比賽直播,加上有顏又有才的選手,怎么能不吸引人?生活節奏這么快,誰會一直守著電視看你賣關子?”這是一位普通觀眾看過主持人大賽后的感受。
依靠流量明星、炒作話題和娛樂內容一度是綜藝節目的“制勝法寶”,而綜藝節目的“泛娛樂化”近年來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去年6月,國家五部門聯合發出通知,提出對影視明星參與綜藝娛樂節目、親子類節目、真人秀節目等加強監管。去年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出臺規定,要求抵制泛娛樂化。同時,觀眾對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不滿的聲音,也一浪高過一浪。
“《主持人大賽》前幾期的收視率一直都不錯,除了模式上的創新,也離不開IP的積累,畢竟這一檔綜藝的前身在世紀初曾有過廣泛影響,這也是其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主持人大賽》和專業類綜藝節目的興起一樣,是對上一周期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現象的一種行業自我調整。
孫佳山認為,我國綜藝節目曾經歷了港臺模式、歐洲模式、韓國模式等3個特點鮮明、風格迥異的不同發展階段。近年來,是我國綜藝節目發展歷程的第4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我國廣電行業在多重現實壓力下,不得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綜藝節目模式的原創之路的新階段。盡管還有模仿歐洲模式的痕跡,但也算是探索我國綜藝模式原創之路的一種努力和嘗試。只不過,真正開創我國綜藝模式的多元化格局,摸索我國廣電行業的原創路徑,仍任重道遠。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有感
央視的主持人大賽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著,各組參賽隊員也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名次在這個舞臺上使盡了渾身解數。而李七月則是無數參賽隊員中的一員。
說到李七月,我想看過《等著我》的人應該不會陌生。作為尋人團的團長,在外人看來她的任務似乎非常的輕松,可現實卻不那么簡單。來,讓我們看一下她的講述。
就如李七月在舞臺上說的那樣,所有的人都認為她的工作無非是和已經鎖定的目標任務進行對接,然后再把他們領導舞臺之上。可現實并不是那樣的簡單,正如撒貝寧說的那樣,人心天地的事情,不可能三分鐘就講得清楚、明白。而對于那些被拐或者被遺棄的對象來說,如何打開他們的心結才是李七月工作的難點所在。
在李七月的工作經歷中,第一次的采訪是比較狼狽的。面對找到自己親人的被拐賣者,后者的家人其實是不愿意被打擾到的。所以,李七月的工作重心就是尋找能夠打開被拐者心結的一把鑰匙。
畢竟,原生家庭對于被拐者的那種心靈上的創傷并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愈合的。
除了被拐者,還有一些離家出走的少年,他們同樣在心里面給自己、給家人設置了一道又一道心理防線。而怎么融化這道防線,李七月做的努力其實并不比別人少。每一次,我們大家看到節目中失散家人能夠團圓是那樣的興奮,可背后李七月做的努力我們并不一定知曉。
這或許就是李七月工作的意義所在,畢竟,能夠融化人心才有可能挽救一個傷心的家庭。
而之后的90秒及時發揮更是凸顯了李七月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相比較那個只能在幕后默默無聞的工作,這一次的90秒發揮將李七月的現場功底也展露了出來。
用董卿的話來說,李七月身上除了一般主持人所具備的能力之外,更多的是她的身上多了一份兒感受力,一份能夠讓別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這就很難得。
而康輝則說,其實他比較抗拒看《等著我》這個節目,原因是不敢看到在短時間內人們面對從希望到失望的那個過程。
不論你在這個主持人的比賽中走到哪一步,都有希望你在《等著我》的舞臺上堅持下去,畢竟,那還是一檔能夠直達人心的好節目,也是一檔能夠聯通失散家庭的一座橋梁。
最后,李七月也憑借著自己的精彩演繹拿到了當期節目的第一名,也算是眾望所歸。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心得
20xx年央視主持人大賽首輪第三場播出后,關于文藝類獲得第二名的女選手張舒越的爭議,一直持續不斷。張舒越是位剛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學生,22歲,身高176cm,一出場就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高挑的身材配上大氣的曳地紅裙,披肩長卷發,非常符合大型晚會女主持人的定位和氣場,乍一看還有點央視著名主持人李紅的神韻。
張舒越是文藝類3號選手,3分鐘自我展示環節,張舒越模擬主持了一場主題為“最美家鄉人”的公益晚會,講述了“現代花木蘭”馬旭奶奶的奉獻故事,故事很感人但沒有關聯到自己。90秒即興發揮,張舒越需在小年夜《CCTV網絡春晚》直播現場實時連線。她快速反應把5G這個新聞熱點很自然地融入主持中,讓立意得到了升華,非常聰明。
張舒越最終獲得了96.469的高分,排名第二,順利晉級全國30強。其中專業評審團給張舒越打出了97.733分,這是目前所有已經出場的文藝類選手的最高分,而大眾評審打的分數是95.472分。爭議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大家都不否認張舒越的優秀,只是覺得對于比賽的現場表現來說,專業評審的分的確讓人迷惑,還是大眾評審和董卿的點評中肯。
董卿:“首先,舒越的外形非常漂亮。你是非常像文藝晚會主持人的選手。所以你一上來,就把大家帶入到了你的語境當中。開口的第一句很關鍵,‘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一聲問候看似簡單,但是說出去之后,是不是所有的人,真的感受到了你的熱情,還是只聽到了那句話。每一個段落的轉變,應該都是非常自然的,你到最后略微已經帶點朗誦的感覺了。一旦有了太多藝術化地處理,反而會讓觀眾和你之間的距離變遠了。”
很多網友都看出來了,認為張舒越的得分虛高,更有甚者直接說有黑幕。很同意其中一位網友的看法,張舒越的外形給她加分不少。不過這也無可厚非,想當主持人,首先得像個主持人。除了語言表達和舉止儀態,外形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主持人,就像撒貝寧在第一場調侃尹頌時說的那樣,顏值有時就是一種實力的體現。
央視主持人大賽,是選拔后備人才的。除了現場表現,選手外形、過往履歷、未來潛力,也是參考的一部分吧。評審團給張舒越打這么高的評分,應該還是看好張舒越的可塑性。張舒越各方面都具備了文藝類主持人條件的基礎上,又長得漂亮、腦子聰明,關鍵還非常年輕,是個好苗子,至于暫時存在的不足是可以通過強化訓練得到改善的。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體會
當一檔綜藝節目全程沒有一句廢話,當一檔綜藝節目沒有所謂的黑幕,當一檔綜藝節目看了以后讓你驚呼過癮,我想那它的名字可能只有一個《中央電視臺央視主持人大賽》!
央視爸爸8年磨一劍,不出手則以,一出手便創下破1的超高的收視奇跡!大賽由20xx年的大賽冠軍主持人,我們熟悉喜歡的撒貝寧小撒老師主持,這被稱為“主持界的高考”的激烈比賽,由春晚常青樹董卿和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康輝兩位點評,眾多熟悉的央視名嘴,朱迅,孫小梅,高博等十七為評委們評審。可謂專業度,可信度做到了極致。
每場12位選手上場比賽和小撒老師的介紹絕不拖泥帶水,讓你全程都沉浸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緊張程度不亞于現場參賽的選手。比賽打分甚至都精確到了小數點后3位數,果然高手過招神仙打架真的是太拼了,差了0.01分都有可能終止一個選手的比賽進度。
這不禁讓我感慨對比于其他黑幕橫行,走后門的有名無實的比賽,這樣的大賽才真的是賽出了水準,賽出了大眾對這種比賽的又一個高度的認知,此刻我真的忍不住要拍央視爸爸的彩虹屁,果真是名不虛傳的制作水準,果然是老百姓每個人心中的無可替代!
對于一個我這樣的90后來說可能更多的會去看明星八卦的綜藝,刷搞笑誘人的美食,可是如果真的出現一檔這樣節奏明快,風格鮮明的文化盛宴,我們當然沒有理由不愛上它啊!
可能粗鄙各有各的粗鄙,但是優秀的人真的是大抵相同!
在他們身上真的是無時無刻不染發著或者說自帶著智慧和知識的光芒,真的是太大太大的無法企及的人格魅力啊!
真的從他們嘴里發出的不能叫聲音了,必須要稱為語言的藝術。真的是良心綜藝,也真的成為了時下年輕化知識化的正確導向性的好綜藝!
參賽的選手從來不會是只說不練的繡花枕頭,大多數都是深入現場多年的基層經驗積累而群所匯聚出來的有感而發!
就像大賽的口號那樣“奮斗有我,為夢發聲”這激情四射的比賽真的太扣人心弦,太引人入勝了,跪了,真的給跪了!
央視爸爸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在各大綜藝扎堆的當下,也唯有央視主持人大賽這樣的綜藝能一騎絕塵而去,賽出風采,賽出品格了!
真心喜歡,一定追到底!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學習
《主持人大賽》的播出讓觀眾認識到更多實力出色的主持人,李七月就是其中之一。
或許在《主持人大賽》之前,你對李七月這個名字并不熟悉,然而通過她在舞臺上的表現,相信屏幕前的觀眾已經被她所感動,成為她的粉絲之一。
從李七月在3分鐘自我展示環節說起,她在自我展示環節分享了自己的工作。
參加《主持人大賽》之前,李七月是央視《等著我》欄目組的工作人員之一,提起《等著我》節目,觀眾的視線都被倪萍所吸引,然而李七月同樣是《等著我》欄目組不可缺少的一位工作人員。
《等著我》是一檔央視制作的大型公益尋人欄目,在節目組幫助求助嘉賓找回失去聯系的親人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家人重新見面,畢竟當初失去聯系的原因有很多,或被拐賣、或離家出走,種種原因導致這些人并不愿意回歸到原生家庭。
李七月的任務就是勸說這些人,在她的眼中,這些不愿意回歸原生家庭的人內心都有一把鎖,她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打的鑰匙。
在一定程度上,李七月更像以談判員的身份在進行工作,不過談判目的有所不同,李七月需要做的是讓當事人與曾經的自己和解。
對于32歲的李七月而言,這個任務的困難程度而想而知,畢竟說服這些人就是將他們的傷口再度撕開。
制作《等著我》的經歷讓李七月有了更加出色的溝通技巧,從而幫助她的主持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作為文藝類節目主持人,李七月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態度發揮到極致,三分鐘的表演時間,說哭多位現場評審,屏幕前的觀眾內心同樣久久不能平靜。
最終李七月以第一名的成績晉級到下輪比賽,就她的實力與表現而言,完全配得上此次成績。
不可否認《等著我》對李七月的幫助,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讓李七月的描述更具真實性,而她內心真實的情感表達也能夠更加輕松地感染到聆聽故事的人。
可以說李七月參加主持人大賽屬于降維打擊,本身已經在央視工作的她,選擇再次和一些后輩進行同臺較量,當放下所謂的包袱之后,以李七月的實力,輕松晉級到下輪比賽自然不是什么難事。
所以說經歷對于一個人的生活、工作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當初李七月在《等著我》節目組或許沒有出鏡機會,然而能夠每天靜距離學習倪萍的主持技巧,能夠通過尋找當事人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對李七月來說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這是屬于李七月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幫助李七月在主持人大賽中順利晉級。
李七月屬于以溫柔攻勢擊潰觀眾內心防線的主持人,她的表演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觀眾的同情心,所以非常適合情感類綜藝節目的主持工作。
主持人大賽的表現讓李七月得到更多關注,這對她未來的事業發展同樣起到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