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5篇_看完《中國機長》有感
作為一部災難性質的電影,《中國機長》在還原本身的故事原型的前提下,更是大幅度的還原了空難的場景,體現出了我國空乘人員的用心及負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國機長》觀后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國機長》觀后感篇一
“在萬里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怎么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后,隱藏著堅守和執著。”——3U8633航班機長劉傳健
《中國機長》(The Captain)是由劉偉強執導,于勇敢編劇,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片。 此片根據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是古時候人們對于飛翔的期待。飛上天從古至今都是人類的夢想,如今人們再也不用借著鳥兒翱翔藍天,飛機的出現讓人們夢想成真。雖然飛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是因為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飛行依然是一項挑戰,穩定中的意外總會不期而遇。
機長,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稱呼。每一架飛機上都會有一個機長,我們乘坐飛機時都會聽到機長的名字。可是,對于他們的了解,我們僅僅止步于稱呼。雖然之前的《沖上云霄》讓觀眾們了解到了航空飛行員,可是談情說愛的戲份讓機長和乘務員的工作變得寡淡。這部電視劇讓我們看到了機長的帥氣和乘務員的優雅美麗,卻沒讓我們看到他們背后的堅守和執著。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機長,一機之長,他所擔負的不僅僅是一個令人尊敬的稱呼,更是生命的守護。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想到電影中那些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 他們亦或因為奇遇有幸獲得了超能力,或是擁有超越常人的大腦。可是,今天我相信說的英雄是機長,一個用堅守和執著拯救生命的機長。
20xx年5月14日,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樣正飛躍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駕駛艙副駕駛側的右擋風玻璃毫無征兆的爆裂,脫落。 駕駛艙瞬間失壓,能擊穿耳膜的狂風灌進,氣溫驟降到零下40攝氏度,人在這種狀態下根本無法生存,而兩位飛行員當時還穿著極其單薄。飛機的儀表盤都已被狂風掀翻,副駕駛員半個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還好安全帶將他拴在了機內。“冷風如利刃,凜凜狂風折”,在這種危機之下,機長劉傳健依然保持了極端的冷靜,成功讓飛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機上119位乘客安然無恙。這就是英雄,他不是“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英雄,也不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的英雄,他是“狂風利刃艱難險,定護生命備周全”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堅守和執著,守護了119條生命。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中國機長》為了還原這個真實的故事,劇組不僅1:1造了一個模擬飛機,還輾轉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拉薩貢嘎機場實地拍攝,記錄機場的繁忙景象和旅客的出行百態。為了拍攝副駕駛被狂風吸出艙外的情景,拍攝現場使用了6個巨大的鼓風機,風力大概八級,吹得演員差點飛起來,而飾演副駕駛的歐豪甚至被吹得面部皮膚過敏。《中國機長》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那些商業片該具有的元素:緊張點、爆點、淚點,它一個不少,甚至豐富。可是“文以載道,歌以詠志”,除了影片應有的外殼,《中國機長》還將一種精神、一種堅守的內核展現給了觀眾,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的初衷,還原真實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中國機長”的魅力。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對付萬分之一的隱患。” 111分鐘的電影,119條鮮活的生命,是中國民航人對生命的敬畏和執著、是對規章的敬畏和執著、更是對責任的敬畏和執著!這就是中國機長,這就是中國堅守!
《中國機長》觀后感篇二
接連看了國慶三巨頭的點映,也就是《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和《中國機長》,因此三篇影評算是欠下了,立字為據。
時間已經過了凌晨,意味著明天就是國慶了,是可以開始訂票了,如果你糾結不知道看哪個先的話,我首推《中國機長》,同時我相信它會成為國慶檔笑到最后的贏家。
若我預測準確的話,很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電影已經進入了口碑為王的時代(《哪吒》就是最好的例子),大明星只能保障起始的基本票房不差,影響不了大勢,那怕你是戰狼,你是吳京都不行(另外兩部電影都有吳京參演)。所以這次,我希望《中國機長》能輔助驗證這個推論,這當然是個好事,意味著市場風向標變了,制片人可以少花點錢在明星身上,更多地投入在選角、劇本打磨和特效上面。
《中國機長》是非常典型的商業片,請來了像angelbaby、李現、朱亞文、關曉彤等一線流量明星跑龍套,而《中國機長》的成功就在于,沒有讓這些話題明星帶跑輿論,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電影本身過硬,觀眾完全沉浸在電影故事本身,對那些流量明星自然是沒有興趣了。
《中國機長》看得“很爽”,第一得益于它真實,由20xx年川航3U8633事故改編而成,無論是重慶和成都機場的取景,值機登機流程,機組服務,甚至是乘客百態,簡直太真實了,就好像我們也是乘客一員,搭乘同一航班,所以我們非常容易就被劇情帶進去,有身臨其境一樣的感同身受。
第二就是劉導的功力深厚,不愧是拍出《無間道》、《重慶森林》的那個男人,寶刀未老,未來仍可期。電影整體節奏非常快,從風擋玻璃破裂的一刻起,觀眾的心就一直被提在嗓子眼,劉導在混亂場面營造,人物沖突把握,現場音效制造,觀眾情緒調動都非常細膩到位,就跟看災難電影一樣緊張刺激,提心撓肺的,僅從這一觀影體驗來看,本片都是數一數二高水準的,我已經很久沒有這么高集中度的觀影體驗了。
對大部分觀眾來說,看得很爽,其實就夠了,但對于影評人來說,對綜合評價一個電影來說,坦白講《中國機長》是一部好電影,但是是一部沒有靈魂的電影。
首先在故事上,基本沒有引申拓展,這么說吧,就像是一個視頻版的百科詞條,逐字逐句中規中矩的演出來,非常原生態的平鋪敘事手法,直白的、純粹的、簡單的讓大家感受一下文字所不具備的驚心動魄。(對比觀影推薦《薩利機長》,不僅還原事件本事,還做了很多深層次的探討)
其次人物刻畫嚴重不夠,主要是指張涵予飾演的劉長健,也就是“中國機長”其人,張涵予幾乎用一個表情就演完了整部電影,全程板著一張正義凜然的嚴肅臉。電影結束了,我們印象里就只剩下了中國機長很牛,在萬米高空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高難度操作,但我們對于他為什么能這么牛,他是怎樣的人,怎樣的過往,怎樣的心路歷程造就了這樣牛的他,不知道,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這個角色塑造還是蠻失敗的,相反袁泉飾演的畢男乘務長就要立體得多,演技在線。
以上,綜合來說,《中國機長》是一部能看得很過癮的電影,但從整體性和藝術性來看,完成度還是差了一點。
《中國機長》觀后感篇三
走進電影院之前,我本以為《中國機長》將會和前幾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薩利機長》相差不遠,畢竟都是改編自真實事件,而且都有關于飛機遇難,且最后在機長的力挽狂瀾下,化險為夷,沒有一人死亡。
然而,觀看之后,我發現,《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相去甚遠,如果說后者是借著飛機失事,探討個人在面臨群體生死時的道德徘徊,以及價值抉擇,那么《中國機長》顯然更為直接露骨:一群機載人員如何在極端險境中,創造奇跡。
本片一開始,按照都市職業片的套路例行公事,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在低溫沖涼和溫情氛圍中,形成沉穩形象。歐豪的嬉皮笑臉、杜江的紳士風流、袁泉的大姐氣派統統在影片的頭二十分鐘內,按部就班地一一展現。
說實話,這一段,除了讓人物性格鮮明一些,并沒有太多意味,唯一有點意思的,只能是張涵予和歐豪之間“嚴師高徒”的磨礪路數,而這也只是流于淺顯。過于時裝走秀性質的影像,貌似只是為了讓災難前的氣息更加安謐祥和,為得就是要極端反襯后半段飛機失事時的驚心動魄。
所幸的是,劉偉強多年的導演生涯中,其靈活多變的場面操控力并沒有讓人失望。當張涵予一邊和歐豪嘮家常,一邊暢想晚上給女兒過生日時,駕駛艙里面的擋風玻璃出現了裂痕。剎那間的寂靜,歐豪和張涵予的面面相覷,在后者用手指輕微觸碰裂縫時,玻璃碎裂,強風襲來,歐豪的身體被風頭扯到了窗外。要不是有安全帶硬拉著,歐豪將會在幾千米的高空被甩出機外。
從這一刻開始,《中國機長》像是林超賢的《紅海行動》中的幾場戰爭場面,擁有相當抓人眼球的生死時刻。
劉偉強在營造飛機失事的險境上,擁有《紅海行動》中一樣的影像邏輯。他會在災難發生時,讓歐豪的生死難測、張涵予的拼命挽救打頭陣,之后便是讓袁泉和其他機艙內成員用反常的平靜與之對比。隨后便是險情擴大,機艙內開始泄壓、飛機搖晃、氧氣銳減,當險情蔓延開來時,乘客極端恐慌的情緒、杜江奮力向前的身姿、袁泉極力維持秩序的氣場,全部交融在一起。
更為重要的時,當飛機失事之后,陸地上的各個航班調度室、軍事管制點,與此次航班有關的所有部門都開始攜手合作,為失事飛機找尋生還方法。
交叉敘事、角色的細致分工,讓《中國機長》在5條以上的敘事線索中不但沒有紊亂,而且讓整個空難事件成為群策群力的一次生命救援。劉偉強一方面讓張涵予在面對積雨云的包圍時,做出精密的飛行策略,另一方面也讓所有的空中調度適時穿插其中。松弛有度的節奏感,讓本片從歐豪飛出窗外,到他最終踩下制動的這段奪命歷程,堪比好萊塢災難大片。
因為劉偉強并沒有只是依賴特效展現災難,如果僅僅如此,相信把《中國機長》與同類型的頂級災難片相比,還是相形見絀。然而,將歐豪的險境始終作為隱形炸彈、將張涵予的飛行策略作為生死決定、將袁泉的秩序維護作為溫情手段、將地面調度室作為險情另一層面的反應,這種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敘事維度,讓“飛機失事”顯得不再孤立無援,而是引人矚目。
對于一部商業片來說,講述災難永遠只是基礎層面,將災難最大程度地與每一個人相聯系,從這一極端事件中催生出不同人的態度,甚至是態度的轉變,才是高級的商業片表達方式。《中國機長》就此而論,基本合格。
不過,不知道是基于何種原因,當張涵予拯救了全機人的生命后,照說,電影本該在此處結束。可為了完成這種一次又一次的英雄禮贊,影片開始陷入慨嘆中。不但讓乘客表達敬佩感激之情,就連其他人也逐一出現,突出張涵予的英雄氣概。
不過,僅就《中國機長》在本該表現的空難橋段,的確做到了國內目前商業片的極致,光憑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中國機長》觀后感篇四
國慶小長假即將結束,國慶檔的票房冠軍也即將揭曉,《中國機長》能否超越《我和我的祖國》成為國慶檔票房冠軍呢?
這個國慶檔的電影充滿了特色,幾乎全是獻禮劇,無論是《中國機長》還是《我和我的祖國》,都是從各個題材講述祖國滄桑變化的故事,不同的是講述的角度。
《中國機長》是打造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來講述中國日益強大的事實,《我和我的祖國》是以幾個小人物的故事來講述祖國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兩部作品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中國機長》給我的感受是感動,《我和我的祖國》給我的感受是震撼!
這兩部作品今晚也將角逐出國慶檔票房冠軍!
從貓眼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機長》成為當日票房第一,票房漲勢超過《我和我的祖國》,但總票房仍差2.5億左右,幾個小時的時間《中國機長》很難實現超越,《我和我的祖國》幾乎鎖定國慶檔票房冠軍。
其實這也早有預料,這個假期王菲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國》傳遍大街小巷,成為這個國慶最流行的歌曲,前期的鋪墊如此之好,成為冠軍也理所當然。
反觀《中國機長》,前期的宣傳并不太理想,與《我和我的祖國》相比相距甚遠,當然了這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演員陣容,故事題材等等,不過《中國機長》的后勁十足,票房漲勢明顯,在國慶假期結束后應該還有一個小高潮,總票房還是有可能超越《我和我的祖國》。
不過也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下,比如今天的排片場次和上座率,《中國機長》的拍片場次比《我和我的祖國》多5000場左右,上座率卻比《我和我的祖國》低0.6個百分點,這也說明同場次的話《中國機長》是有可能比不過《我和我的祖國》的。
當然了這些數據并不能說明什么,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我們看電影還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比如宣傳、演員陣容等,從這些來看《我和我的祖國》是明顯優于《中國機長》的,不過看電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朋友的口口相傳!
我們看電影很多時候是朋友推薦,朋友的觀后感是影響我們選擇觀看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機長》就屬于這種類型。
兩部電影其實難分伯仲,我看《我和我的祖國》的時候全身起雞皮疙瘩,看《中國機長》的時候后半段一直噙著眼淚,總的來說算是各有特色,沒有明顯的差距,朋友推薦的幾率也是五五開,所以兩部作品在朋友推薦上面很難比較出差距。
所以我猜測兩部作品的總票房差距應該不大,主要還是看影院的拍片場次和上座率,這才是影響兩部作品票房的最大因素。
國慶假期結束,國慶檔電影票房冠軍也即將揭曉,《我和我的祖國》幾乎鎖定國慶檔票房冠軍,不過總票房《中國機長》還是有望反超,讓我們期待吧
《中國機長》觀后感篇五
近期我們迎來了國慶長假,也有很多的電影趁著這個假期上映了,《中國機長》就是其中之一,該片上映不久票房就上億了,觀后感也非常的不錯,也因此引起了不少觀眾的贊美。
看過《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知道,Angelababy也出演了該片,最開始很多人質疑Angelababy的演技到底能不能勝任這部大片,還有很多觀眾認為楊穎的演技可能會成為這部電影的敗筆。這些網友的擔憂也不沒有道理的,相信看過楊穎之前出演的電視劇和電影的都知道。
不過話又說回來,楊穎的專業并不是演員,她最開始是以模特的身份出道,走紅是因為在綜藝節目中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在演技方面確實有很多的不足,這也是楊穎受到很多網友的吐槽的原因之一。但隨著拍攝的作品越來越多,楊穎的演技也有很大的提升,雖然和真正的演員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但進步的明顯大家都能看得出。
在這一次《中國機長》中的表現也非常出色,雖然她只是一個配角,沒有多少的戲份,但那短短十秒的哭戲,楊穎的發揮卻非常的好,楊穎也因此讓很多觀眾看到了她的付出和努力,又成功的收獲了一大批的粉絲,我們希望楊穎的演技能越來越精湛,你們對此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