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電影《阿甘正傳》(3篇影評)
阿甘身上的堅韌一直鼓舞著每一個觀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觀后感,謝謝閱讀。
篇一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于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zhàn)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么,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yōu)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放學后,同伴們在路上譏笑他,玩弄他,追趕著扔石頭。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不在束縛著他,他奔跑如飛。同伴們追不上他,眼睜睜的束手無策。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也為以后的其他奇跡揭開了序幕。
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后又進了大學并最終順利畢業(yè)。本以為他的人生走到這里已經是很完美了,沒想到他的人生的精彩片段才剛剛結束。很不久,他參加了越戰(zhàn)。在越南戰(zhàn)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于是轉頭就跑。他順利地跑出森林,到達安全的地方,但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戰(zhàn)友,他又重返戰(zhàn)場,把自己的戰(zhàn)友一個又一個地背了回來。他的動作充滿了滑稽。但是場下的觀眾是無聲的寂靜,每個人都在為他默默祈禱。或許會有人說阿甘傻,不應該冒著生命危險去就那些平日里帶他不好的人。但是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zhàn)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阿甘后來在軍營了學會了打乒乓球,他的技術令人不可思議,我猜想其中一定是有秘訣的,那就是教他打球的那個老兵講的一句話:始終盯著那個球。知道這個秘訣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人打得出那么漂亮的球,那就是因為沒有人盯球盯得像阿甘那么專心。
回國后,阿甘因戰(zhàn)功顯赫而受到總統(tǒng)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準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夸張,可笑。但是更多的給我們的感覺是,阿甘真的很實在,像中國的“傻根”。
阿甘后來成為某個乒乓球拍的代言人,并獲取了一部分錢,他買了只捕蝦船,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蝦業(yè)(僅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話),開始畢竟是艱難的,但是長生天總是喜歡偏愛執(zhí)著的人,送來一場風暴,損壞了其他捕蝦的船只,這樣他的捕蝦生活就蒸蒸日上了,賺取了一筆錢,讓自己戰(zhàn)友的媽媽不再為別人煮蝦,反而過上了富人的生活。后來他的捕蝦船交給了丹中尉管理。自己在家為鄰居免費修剪花草。本以為他會這樣舒適的過下去,但是他唯一愛的人—珍妮回來了,珍妮開始給他帶來了快樂和欣喜,后來珍妮又悄無聲息的走了。阿甘又開始陷入了混沌,他要開始跑步了。他要橫跨州區(qū),去欣賞暗夜里的星星,黃昏中的落霞,沙漠中的朝陽、蔚藍的大海。有人說他好像在跑步中思考,但我想,他不會的,因為阿甘是個專心的人,如果他在跑步,那他一定是在跑步,腦海中不會想別的事情。更何況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后來,他跑了很久,并有了很多的追隨者,終于有一天,他不想跑了,而且珍妮重新回到了他的世界,當然還有他們的兒子—小阿甘。他們 的結局是完美的。丹中尉的結局也是完美的。阿甘的執(zhí)著拯救了珍妮和丹中尉,至少拯救了他們的靈魂。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zhàn)友布巴,而。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xiàn)。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這個被認為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最終成為了橄欖球明星,大學生,全國知名人物,捕蝦船船長,還得到過榮譽勛章,并多次得到總統(tǒng)的接待。這難道是諷刺嗎?我想善良和單純才是上帝賦予我們的最聰明的財富。在阿甘單純的眼中,最美的事物是暗夜里的星星,黃昏中的落霞,沙漠中的朝陽、撥開硝煙和仇恨,世界簡單而美好。單純是一種美德,而執(zhí)著是一種戰(zhàn)無不勝的品質。是啊,阿甘以他的執(zhí)著戰(zhàn)勝來了生命中一切艱難險阻,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奔跑著。的確,他跑掉了身上的器械,跑進來大學,跑進了白宮,跑遍了整個大洲。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xiàn)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什么是聰明?愚人又是什么?智商只有75的阿甘卻能代表美國與中國進行乒乓球比賽,結束了冷戰(zhàn)的封鎖,揭開了中美建交的序幕。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這般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yōu)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
人生就像羽毛一樣,誰也不知道下一刻要飄到哪里,堅持自己想要的固然是好,但很多人都像珍妮一樣,為了追求而追求,忽略身邊的美好,只把憤憤時刻牢記著,或者像丹中尉讓痛苦成為永遠的痛苦的理由。
有人說他運氣好,其實是因為他有堅韌不拔意志與崇尚自由的信念,還有美國各職業(yè)崇尚的品質:軍人的服從與勇敢、商家的誠信、漁夫的執(zhí)著……
當看《阿甘正傳》開頭和最后結尾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個場景:一只潔白的羽毛在空中飛舞.......我一直很不解。現(xiàn)在總算明白了: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落深淵......顯示著:我們的人的生活也猶如一片羽毛,有著跌宕起落,但只要我們奮勇面臨,堅決保持自我的一份真,一份純,當圓滿結束時,我們將問心無愧。總而言之,阿甘的一生告訴了我們,上帝創(chuàng)造人,就像是紙包著的巧克力一樣的不可預測,一切等我們自己去揭曉。所以,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的更好,飛得更高。
總而言之,阿甘的一生告訴了我們,上帝創(chuàng)造人,就像是紙包著的巧克力一樣的不可預測,一切等我們自己去揭曉。所以,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的更好,飛得更高。
漫漫人生路,我需要像阿甘一樣豁達,坦蕩的面對生活,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到一點,憑著自己的直覺,不停的在我的人生路上跑。
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我們擁有的時間總在每分每秒的流逝,堅持自己的理念,付出努力,保持善心地勇敢前行,也許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幸福。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讓我領略了阿甘表面愚笨渺小,但實際上他用毅力,完成了男人的剛中帶柔的傲岸。
電影里沒有人對阿甘說過謝謝,但是我相信,所有看過此片的人都會真誠地說一句:謝謝你,阿甘。
篇二
阿甘是一個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們總是認為這種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過程中。 但是,相反,這個不幸的人已經取得許多難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個橄欖球明星,一名戰(zhàn)爭英雄和一個百萬富翁!
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存在智力障礙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xiàn)。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形象,而珍妮則成了墮落的象征。這與原著有著極大的出入。對于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情和善意的態(tài)度來表現(xiàn)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影片對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宣揚和體現(xiàn)。使影片變得易為人們所接受,導演高超的編排技巧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內容為影片商業(yè)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證,而導演藝術上的處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阿甘正傳》成了美國當年最為賣座的電影之一。
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樸實自然。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現(xiàn)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這已是他連續(xù)獲得的第二個影帝金像。《阿甘正傳》的成功,也使湯姆·漢克斯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對湯姆·漢克斯來說,那兩年是他演藝生涯中最為幸運的一段日子。
篇三
前幾天抽空看完了大眾一致認為的勵志劇《阿甘正傳》,與大多數(shù)人看完后熱淚盈眶不同的是,我全程幾乎沒有感動到流眼淚,只是在詹妮要搭車離開阿甘時囑咐阿甘“記住,不要逞能,不管遇到任何麻煩,你只要跑就可以了”這句話時,鼻子微微酸了一下。
看完電影后我回想了劇情好幾次,卻始終不認同這是一部完全的勵志劇,小時候阿甘的智商只有75,加上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這導致沒有一所正常的學校愿意接收他,他的母親去跟校長交涉,最后為了阿甘可以得到與正常孩子無異的教育,不惜與校長進行肉體交易,不得不說,他的母親給了阿甘一生的影響,并且是極其正面的影響,母親告訴他: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瓜。這在之后每次人們喊阿甘傻瓜的時候,他總是以這句話回答,別人都會無言以對。
上學時,校車上沒有人愿意與阿甘一起坐,只有詹妮喊阿甘坐在了她旁邊,后來也只有詹妮成為了阿甘成年前唯一的好朋友,阿甘因為智商低下每次被同學們欺負的時候,詹妮便會在身后不停的喊:阿甘,跑!最后掙脫了固定在腿上的支架,從小到大,阿甘因為腿部的原因從來沒有奔跑過,他掙脫了支架后,發(fā)現(xiàn)原來跑是如此神奇,于是他開始不管去任何一個地方,都只用跑的的方式,這便是我們常說的,擁有時不在意,失去了便覺得萬分可貴。
阿甘從小跑到了成年,準確的說是從小被欺負到了成年,長大后,阿甘依舊被欺負,被欺負后,詹妮同樣會站在身后喊:阿甘,跑!于是在同樣一次被欺負后,阿甘竟然陰差陽錯的跑進了國家橄欖球的訓練場地,恰巧被教練發(fā)現(xiàn),隨后順利進入大學練習橄欖球,由于阿甘不凡的跑功加上心無旁騖的專注,在橄欖球隊有了很好的成績,并且受到了肯尼迪總統(tǒng)的接見。
大學畢業(yè)后,阿甘應征入伍,在越南服兵役期間,他交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位好朋友:布巴和上尉丹,布巴家世代以捕蝦為生,他的愿望便是可以擁有一艘自己的捕蝦船,阿甘和布巴在訓練的過程中,布巴永遠都是在阿甘的旁邊喋喋不休,講如何捕蝦,如何可以捕到肥美的蝦,如何把捕撈上來的蝦做成多種不同的美味,在布巴喋喋不休的時候,阿甘總是不拒絕、不打斷、不回應。上尉丹是一個嚴厲且公正的教官(至少我是這樣覺得),他從來沒有因為阿甘是新兵入伍或是因為阿甘的智商而進行打壓排斥,有一次因為阿甘拆彈裝彈的標準和用時之短,他問阿甘:你為什么要這樣做?阿甘回答:因為是你讓我這樣做的!這里也可以看出阿甘是一個認真且心無旁騖的人,他可以把別人交待給他的事情負責且完美的完成,這是阿甘最后得以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之后布巴在戰(zhàn)爭中犧牲,上尉丹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雙腿,阿甘也不可避免的受了傷,他在住院的過程中,學會了打乒乓球,而學習打乒乓球的原因也是當時的病友把球拍遞到了他的手中,讓他去打,他接到球拍后,便再也停不下來,沒人的時候就自己一個人打,最后打到了代表美國來中國參賽,還受到了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接見。這樣看來,阿甘應是一個會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傾注所有的愛與熱情的人,然后堅持不懈的去做他喜歡的事情,同樣,對于詹妮,他也是這樣。
阿甘退伍后,用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了一艘捕蝦船,因為他最好的戰(zhàn)友布巴生前的愿望就是可以擁有一艘屬于自己的捕蝦船,阿甘替他實現(xiàn)了,阿甘還給自己的捕蝦船起了一個名字,就叫“Jenny”,失去雙腿的上尉丹每日墮落,酗酒,最后被阿甘影響,來與他一起經營捕蝦船,在他們每天可以捕撈大量的蝦,事業(yè)蒸蒸日上,賺錢越來越多的時候,阿甘接到了母親病危的電話,于是來不及將船靠岸,阿甘縱身躍入水中,游到岸邊,跑回了家。
母親去世后,阿甘沒有回到捕蝦船,上尉丹以阿甘的名義投資了一個水果公司,水果公司盈利非常好,這之后阿甘變成了人人羨慕的百萬富翁,而投資水果公司的這件事情,也是上尉丹在沒有告知阿甘的情況下,替他做的決定。
以上這些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除了阿甘替布巴購買捕蝦船,完成布巴生前的心愿這件事情,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別人告訴阿甘,你要這么做,或者我要讓你這么做,而阿甘也是心甘情愿的按照別人給的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去做,可能別人不這樣告訴他,推測以阿甘當時的身體狀況,他自己也不曉得自己應該去做什么,或者是如何去做,這就是在當今的社會大多數(shù)人恰恰缺少的,現(xiàn)在的人們,很早就開始提倡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行動自由,社會發(fā)展給人們的選擇性普遍增多,于是心猿意馬、這山望著那山高逐漸成為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的短板,可是阿甘呢,被收進橄欖球隊的時候,他只打橄欖球,應征入伍的時候,他只做軍人應該做的事,就連布巴無時無刻不在他耳邊提起關于捕蝦的一切,他也不做任何回應,在打乒乓球的時候,他也只打乒乓球。就連最后詹妮第四次離開他的時候,他環(huán)美國跑步,跑了3年,這3年里,他也只跑步。所以我認為,引導阿甘成功的是專注,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便只做這一件事。
下面說一說阿甘和詹妮的感情。
阿甘因為從小只有詹妮愿意接納他,而跟詹妮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小時候阿甘的母親因為要讓阿甘上正常孩子的小學,而跟校長發(fā)生了肉體的交易,詹妮小時候受到親生父親的性騷擾,這在阿甘的潛意識中認為,男女之間所有的親吻撫摸都是對女孩子的傷害,所以在阿甘去詹妮的學校看她時,見到詹妮和男朋友在車中擁抱親吻,阿甘便氣憤的沖了過去,詹妮把阿甘拉開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時,阿甘說:他在傷害你,我不允許任何人傷害你。所以在阿甘告訴詹妮他愛她的時候,詹妮卻告訴阿甘他并不懂愛,詹妮接二連三的離開阿甘,阿甘卻始終在原地等待詹妮回來,其實阿甘才是最懂愛的那一個人,前兩次面對阿甘的表白,詹妮是直接拒絕的,第三次的時候詹妮開始不置可否,顧左右而言他,卻不直接拒絕,第四次詹妮回來,與阿甘在一起共度的那段時光,或許是阿甘這一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詹妮在一次與阿甘纏綿了一夜之后,離開,阿甘看著詹妮離開的背影卻并沒有去追,他好像知道了詹妮說的:我想嫁你,也許你不會娶我。詹妮的過往接觸過形形色色的男人,她害怕阿甘知道了她的過往之后會嫌棄她,于是選擇了自己一個人默默離開,幾年后,阿甘收到了詹妮的一封信,約他在一個地方相見,阿甘去了之后才知道,詹妮生下了與他的孩子,給孩子取了一個與阿甘一模一樣的名字,詹妮告訴阿甘她得了不治之癥,是要在這最后的時光里把孩子交給阿甘。
我一直在想,若是詹妮沒有得病,會不會永遠不會來找阿甘,告訴他孩子的事情,自己一個人把孩子默默養(yǎng)大,那這樣的話如何體現(xiàn)詹妮最后是愛著阿甘的呢?也有可能詹妮是在與阿甘有了那一夜纏綿之前就知道自己患了病,而不愿意拖累阿甘,選擇默默離開,離開后才發(fā)現(xiàn)懷了阿甘的孩子。
這部電影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它勵志的部分在我看來是體現(xiàn)在阿甘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候的專注及心無旁騖,就像有人給了他一座山,他便認為自己就只有這一座山,于是不計得失的攀登,當給他山的這個人問他:你為什么要爬這座山?他說:因為是你讓我爬的,我只能選擇爬。勵志的前提是你必須要有志,而阿甘本身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理想的,他只是選擇做,選擇更好的做。
現(xiàn)在的我們,如果也像阿甘一樣,我從來沒想過我要去走什么樣的路,別人指給我一條路,我便認為我就有這一條路可走,但是前提是這條路必須是合法的路,善良的路,正確的路,那么我們心里的雜念是否會少很多,是否就可以像阿甘一樣心無雜念,不艷羨他人的走我們自己這條唯一適合的路,那么結局是否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