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觀后感
剛聽到這個名字,還有吳君如的主演,還以為是啥江洋大盜之類的片子,結果....
故事情節篇:
60年代的香港,奶奶帶著兩個兒子從南海到香港在一條無人的街上,大兒子在街頭剃頭理發,二兒子在街尾修鞋做鞋,一頭一尾,生意不愁、生活自足。二兒子一家由寡言嚴厲而慈祥的父親任達華、能言善辯人稱“俠盜羅嫂”的母親吳君如、聰明帥氣的大兒子羅進一和調皮貪玩的小兒子羅進二構成。做個生意還要賄賂警察,勉強糊口供兒子讀書,但也其樂融融。接著,劇情開始轉折,大兒子初戀感情受挫,又不幸患上血癌,最后死在病床上。再接著,輕描淡寫幾筆帶過幾年后父親的過世和不長進的弟弟竟然也進了哥哥的學校以及諸如此類的事,畫面便在哥哥常常提到的雙影霓虹的映襯下結束了。
人物篇:
1、羅進二
電影以羅進二的口吻在敘述。進二是個高手,調皮搗蛋偷東西的高手,什么都偷:偷金魚偷魚缸(當宇航員帽子)、拜菩薩偷走孫悟空瓷像、看電影偷走夜光杯(藏褲襠里被發現發光還解釋說想噓噓)、還有米字旗。進二還很有生意頭腦:他還買來明星相片,在上面模仿明星簽名,再拿到街邊巷口賣,一毛一張,一毛五兩張,賣來的錢自己跑去供了半份月餅會,理由是想自己一個人吃光一盒雙黃蓉月餅。洋鬼子白禮儀跟他說英文好的標準是能把26個字母倒背如流,后來他會背了。爸爸每天都會問:今天學校教了什么。每次的答案都是:中文和英文。 “中文教什么?” “中文。 ” “英文教什么?” “英文咯。” 再問“中文教什么?” “嗯……英文! ” “英文教什么?” “嗯……中文” 哥哥病重后,有一天,爸爸又問“中文教什么?”我還以為他還會向以前那樣回答,可是他回答“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英文教什么?” “a man, a pan, i'm a man, this is a pan”。感動ing~他長大懂事了。哥哥去世后,他把所有偷來的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丟進了海里,希望能向奶奶說的那樣只要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丟進苦海,把它填滿,離去的哥哥就能回到自己身邊。可是這可能嗎......
2、奶奶
奶奶是清朝人,她說:只要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丟進苦海,把它填滿,離去的親人就能回到自己的身邊。
3、羅記
典型的中國父親形象:寡言、嚴厲、對家人很好。對老婆:知道老婆腳有雞眼,經常腳疼,特意做了一雙皮鞋,還有兩朵小花,花下鏤空留了洞,是為了給老婆雞眼透氣~對小兒子:進二要吃一整盒雙黃蓉月餅,但被警察剝削,一人只有半盒。心疼又哭又鬧的小兒子然后答應帶他去看電影(看正價不看廉價場的),進二破涕為笑~對大兒子:大兒子一直是他的驕傲。后來進一被查出有血癌,需要換血,心急如焚急需用錢的他在當鋪要打烊的時候進了當鋪。我在猜想他去當了什么東西,金銀或是房產證之類的?當在醫院他拿出兩張百塊的時候才注意到他左手無名指上一道很明顯的痕跡。羅嫂輕輕的抽噎著撫摸著丈夫那道深深的戒痕,我被觸動了。那個欠扁的護士的表情跟夫妻兩的神情形成了對比——這個社會.....他說:人最重要的是保住頂。臺風來的時候死死拉住屋頂,不讓被臺風吹走;進一去世后,他硬生生的從溝渠旁拔出了一顆漂亮的小樹栽在進一墓邊說是有了小樹可以為進一遮陰,然后用拔樹時割破了的手僅僅握住了小兒子的手。
4、羅嫂
人稱俠盜羅嫂,很能侃,什么事到了她嘴里都是“很合適”。她說:人啊,總要信..信什么呢?有自己的信念堅持找個寄托吧。賣鞋給四父子,忽悠來大了合適,小了合適,不大不小也合適,把鞋給賣出去了。去看電影說進一只有13歲(實際16歲),賣票的是知道進一年紀的,結果被羅嫂說來:你看進一長大,我看你長大的,你還好意思收進一的票。然后一群人就進去了..進二賣明星照片,聽說還賣童星馮寶寶的,打趣小兒子:你連馮寶寶也賣啊,你不是還要娶她做老婆的嘛。進一得了血癌后,忍著內心悲痛,帶著兒子去北京看病,忍著護士的豬嘴臉送紅包給護士只是為了抽血的時候不讓兒子太疼。可憐慈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