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年代》觀后感
北京電視臺的開年大劇《鋼鐵年代》已經落下帷幕,可我依然沉浸在我的鋼鐵年代中。尤其是看到劇尾主人公之一,麥草那出人預料的結局,更使我久久不能釋懷。
觀劇中,我和家人曾經預料過她的幾種結局,但萬萬沒想到她會死在煉鋼車間的現場中,并與鋼水融化在一起。以前曾聽老工人說過此類事故,但當看到畫面中那凄慘的一幕,仍然極大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我由衷地佩服編劇高滿堂,他這出人預料的最后一筆,把在鋼鐵戰線上辛勞一生的工人們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幕意欲著共和國的鋼鐵大廈上,不僅熔著他們的汗水和心血,還熔著他們的生命!
我在鋼鐵堆里摸爬滾打了近半生,不僅親身體驗了煉鋼工的辛勞,而且目睹了所有工種的不易。就拿煉鋼車間女工最多的天車工來說,她們每天要爬上數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天車上,夏天冒著熱浪,冬天頂著寒風,呼吸著冶煉澆注時的煙塵,還要聚精會神地操作著吊車,稍不留神就會造成事故。還有負責維修的電工、鉗工、管工等,他們就像救火隊員一樣,被我們調遣著忙活在車間的上上下下。
30年來我耳聞目睹了多起斷指、斷肢甚至死亡的重大傷亡事故。產業工人們實屬不易!可那時就是在如此條件下,人們仍舊精神抖擻地大干著。這是為什磨呢?
一位共和國的老知識分子在《我的鋼鐵年代》中評論道:“我作為中學生曾在大躍進時到石景山鋼鐵廠(現首鋼)勞動,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精神,特別受鼓舞。可惜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電視上很多畫面我在首鋼勞動時都看到過,那場面確實令人激動。雖然只勞動了一個月,但此后不少同學在高考時報考了鋼鐵學院。當時鋼鐵工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高,進國營大鋼廠是就業的首選。然而如今一切都變了”。
的確,如今在貧富差距巨大、社會分配不公、行業收入差距極大的社會背景下,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極度低下。大學生們的首選是競爭報考那塔尖上的公務員,無奈進廠的也躋身那些壟斷行業。
據報道,在高漲的cpi下,種菜、種糧的農民和挖煤、冶煉等產業工人的收入,并沒得到大幅提高,漲價的利潤都被不合理的中間環節盤剝了。長此下去,若農民都不種地;工人都不做工,外表再漂亮的大廈失去基礎也會搖搖欲墜吧?但愿我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