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飛天》觀后感
趕在《飛天》上映的第一天,我趕往影院觀看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我說這是電影,電影就是電影,打動你最重要,無所謂大片小片。觀影之前我作了一番功課,因為出于對主演劉之冰的一向關注,對《飛天》的上映檔期早就明了,可臨近上映,我卻發現常去的影院都沒有《飛天》的蹤影,《飛天》飛到哪去了?于是在網上一番好找,原來《飛天》在上海只飛4天,而且基本上在城郊結合部飛。唯一一家有播出檔期的市中心影院是浙江電影院,地段相當的黃金,但形象基本上是大隱于市的感覺,解放前的建筑,90年代的裝修,可以想象吧?當然我和它還是有感情的,那里有我童年的記憶。
知道那里不好停車,我特意提前一個小時過去,停在附近寫字樓的車庫,再叮叮咚咚的一番好走,來到久違的電影院,看到越發破舊蕭條的浙江電影院,不禁感慨,《飛天》既能在國家航天中心和人民大會堂首映,來到上海卻只能在二線影院放映,可見財務總監的話很有些道理,做企業是為了理想,想賺錢就開賣場,不僅賺錢而且還牛,收在庫里的貨是我的流動資金,給你的貨放什么位子那還得看我的心情。
哎!買票吧,高高的售票窗口,一如十幾年前的風格,沒有滾動的大液晶屏,賣票的大姐也不會一本正經打開電腦屏幕嗲嗲的說道,選個位子吧?
票價30元,無所謂逢周幾半價,這里的人均消費基本上就是30元,常年如此,來之前我就知道,今天的停車費一定比電影票貴。
環顧四周,簡陋的大堂里,只有秋之白華和的兩張宣傳海報,此時來了一對情侶,不是本地人,對這里并不熟悉,小伙子很興奮道:“這里是家電影院嗎?我們看場電影吧,外面熱。”他在征求女友的意見。女友說:“ 看什么啦?秋之白華?我就知道你喜歡看董潔。”小伙子一臉無奈道;“那看別的,還放什么?”里面的大姐指指排片表并不出聲,小伙子便自言自語:“《飛天》,飛天是講什么的?誰演的?”他問的很大聲,沒有海報,我也不打算幫他介紹,這一時半會兒講的清楚嗎?時間還早,夠我去隔壁書城略逛。
趕在開場前10分鐘回到影院,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老人,這個地方,這個時段會來的也只能是他們,我的出現稍顯另類,收到了他們和藹的注目禮。走在我前面的一對老夫婦居然也是冰哥的影迷,相互討論著已經劇透的部分。
浙江電影院真的是老了,不知道是機器的緣故還是熒幕的緣故,圖像一直不是很高清的感覺,有時甚至有重影。習慣了看3d,imax,享受豪華視聽效果的沖擊,如此觀影,感覺倒變得更單純更誠意。當然更給力的是中途居然還斷了2分鐘,我甚至以為10多年前“跑片未到”幾個字會跨越時空再現,還好,沒有,都什么年月了,哪還有跑片這檔子事兒啊!外面的工作人員吆喝了一聲:“稍等啊,馬上好!”很快電影又繼續了。
觀影中,當張天聰因為感冒而再度落選的場景,讓劇場響起了一陣嘖嘖的嘆息,我知道今天來的觀眾都是特意來看的,充滿了誠意!所以大家都入戲了,這是一種美好的感覺。突然想起前幾日看《海盜4》和《熊貓2》時,還不經意的懷念過這種感覺。這會兒它就來了。
這里有幾個展示情懷的男人
劉之冰,幾十年如一日的追夢,終于從一個超級民兵變成了正規軍,不僅如此還成為主力,他自己的個人成長經歷就像是一部張天聰外傳。他以往的軍人形象涉及不同年代,各個兵種,性格各異,但這些軍人又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總是英雄情結濃厚,視軍人的身份為榮譽,思想前瞻,執著進取。有一句最樸素的話可以拿來一用,劉之冰演軍人--那是沒挑的。所以這樣一個角色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據說柳建偉構想這個故事之初曾動過邀請天王巨星之類加盟的念頭,后來了無音訊,想必不是因為請不起,八一廠拍戲從來不缺少大手筆,巨星雖然有巨星的風采,但巨星缺少一種軍人發自內心的情懷,有些戲可以演,有些戲則必須是內心世界的寫實。所以,這樣一個關于航天人情懷的故事也同樣是八一團隊的這些演員們展示自己軍人情懷的絕佳時機。柳建偉的那只生花妙筆可以寫下《突出重圍》,可以讓石萬山在巖洞里《石破天驚》開出奇葩,這次也同樣能夠讓張天聰插上翅膀,一飛沖天。贊賞柳建偉這樣的軍旅作家,是因為他用一支筆就能對世界強國說:“我們的實力在哪兒,我列給你看!”當我們被郭美美之流搞得情緒低落,被數不清的強拆弄得人心惶惶,被打不完的腐敗搞得意興闌珊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讓《飛天》這樣的電影給接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