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315晚會觀后感:消費者信息安全再次成為焦點
時間一晃而過,又到了一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小朋友們讓我們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我們自己~小朋友們有關315晚會觀后感內容詳情如下。
有關315晚會觀后感:消費者信息安全再次成為焦點
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消費者信息安全再次成為焦點,病毒二維碼、手機惡意吸費陷阱、wifi漏洞等問題層出不窮。智能手機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給個人信息安全帶來嚴峻挑戰。對于無處不在的網絡安全陷阱,消費者該如何應對?
手機安全再成315焦點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稱不法分子可以使用二維碼生成器把病毒植入二維碼,而當我們用手機掃描這些帶有病毒的二維碼時,病毒便會成功植入我們的手機。而當手機感染這些病毒后,不法分子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盜取手機中的重要信息,包括身份證、驗證碼等等。此時,不法分子便能肆意更改支付密碼等等,從而盜取錢財。
同時,央視還曝光了吸費軟件扣費嚴重的問題,借助手機app里的插件,通過手機里的美女等圖片來吸引用戶來訂閱一些收費服務,這些收費的提醒十分不明顯。而且,這些軟件可以暗中屏蔽用戶收到的確認短信,并且會偷偷替用戶發送確定定制的短信。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監測發現,利用正規軟件中內置的插件進行推廣已經成為惡意程序非法吸金的重要手段,據統計,安裝使用了火車票搶票刷票軟件的用戶超過了150萬,安裝使用愛愛視頻這款程序的用戶超過了120萬,安裝使用kmplayer的用戶超過了130萬。
此外,繼去年曝光釣魚wifi后,wifi漏洞問題再一次成為了今年315晚會的焦點。在2017年央視315晚會上,白帽黑客利用路由器漏洞,對接入安全正規wi-fi的現場觀眾手機進行流量監聽,輕松獲得其app訂單相關隱私信息:包括機主電話號碼、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甚至哪天幾時看了一場什么電影的信息都能被輕易盜取。
消費者該如何應對
訂餐、打車、看電影、上門服務……現代人的生活已離不開手機app,智能手機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給個人信息安全帶來嚴峻挑戰。這其中既有病毒、惡意軟件對用戶手機的私自發短信、惡意扣費,同時用戶手機中的通話記錄、帳號、個人私密文件也有著被竊取的風險。對于無處不在的網絡安全陷阱,消費者該如何應對?
在這其中,一方面需要用戶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另一方面,提升手機的安全性也是重要的手段。截至目前,市場上已有不少手機安全軟件,可防范多數的惡意軟件,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惡意軟件已經具備繞開安全軟件防護的能力。鑒于此,手機安全更加需要來自系統底層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