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辯篇讀后感
閱讀柏拉圖的著作可以發現只有在幾篇圍繞蘇格拉底之死的對話中蘇格拉底才代表自己講話,在這些著作中,蘇格拉底談到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申辯篇》自然很有代表性。
在《申辯篇》中,蘇格拉底受到了一樁最為嚴重的指控。以美勒托等人為代表的原告指控蘇格拉底的訟詞是:“蘇格拉底有罪,他腐蝕青年人的心靈,相信他自己發明的神明,而不相信國家認可的諸神。”這樣的訟詞當然很嚴重,蘇格拉底自己也承認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正如他自己知道,他必需在僅有的時間內消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虛假印象,但是這真的很難,甚至可以說沒有可能。
在申辯過程中蘇格拉底用了自己習慣的講話和表達方式維護自己。但是有怎能和一群毫無正義感可言,以利益和虛榮至上但卻為數眾多的人對抗呢。結果可想而知,以281票壓倒220票的結局蘇格拉底被判處了死刑。帕拉墨得斯,忒拉蒙之子埃阿斯以及古時的一些英雄,不也都是因為不公正的審判被處死的嗎。也許死亡后人沒了知覺,就像睡了一個漫長的,沒有夢的覺。也許死亡之后靈魂會寄居他處。但是,無論怎樣,蘇格拉底都能夠正視死亡。在喝下那杯毒酒之前,如果還能侃侃而談正如若無其事般,那么這個人該有怎樣的靈魂和如何的偉大呢?
在蘇格拉底的生涯中,包括蘇格拉底,出現了兩類性格色彩十分明顯的人物。一類是訴訟蘇格拉底的人,他們自以為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將自己自詡為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在為了驗證神的旨諭而拜訪他們以至于最后讓他們惱羞成怒,對蘇格拉底深惡痛絕。這類人看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他就是我們,或是我們內心中的某一部分,一個人的未來發展的高度不在于這個人如今處在什么階段和境界,而在于這個人的認知能力和發展趨勢。曾經說過,人們總愛以人類的角度思考問題卻因此帶來了巨大的具有隱匿性質的危機,這種危機的可怕性不在于它所表現出的破壞力,而是在于它能在無聲無息中讓你沉淪。正如蘇格拉底對那些人的預言,那些人認為蘇格拉底死后一切都會平息下來,但是迎接他們的卻會是復仇,更年輕的人將會更苛刻的對待他們。這些人企圖以處死蘇格拉底的方式來制止他對自己錯誤的生活方式的譴責,卻得到了相反的結局。
另一類就蘇格拉底,他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忍受他人責罵自己沒有承受家庭的責任的恥辱,以牛虻的方式出現在了雅典公民面前。他跟隨這自己心靈的聲音,尋找至善的圣境,并幫助自己身邊的人開啟靈性的大門。他將這作為了一生的努力目標和任務。難道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有些相像嗎。蘇格拉底熱愛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許最神圣的理想有絲毫的被褻瀆,因此,他毅然選擇死亡。對哲學家來說,死是最后的自我實現。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它打開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門。
靈魂從肉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終于實現了光明的天國的視覺境界。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靈魂,他相信神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萬事萬物都是神有意識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也許人們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頑固,執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內心世界的人,才會為他的智慧與忠誠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緊緊關注著的眾人未曾察覺的美德,忠誠的是于他自己熱愛的城邦,于他一生遵從的法律,于他永恒不變的理想追求
人生至境自古以來就有圣賢來求,但又有多少人望峰而卻步,略得而停思呢。其中的義理和奧妙又豈一言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