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800字
為人父的苦口婆心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古人常歌頌母愛的偉大,而淡忘了那個不善言辭的男人。
父愛是偉大的,他從不向你索取任何的回報,相反,他永遠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你,鼓舞著你,幫助著你。朱自清的《背影》描述了一個偉大的父親的形象。他放心不下孩子,盡管作者已經長大成人。在他的眼里,作者永遠只是個孩子,他總是盡已所能幫助作者,盡管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幫助。父愛是偉大的,它使我驚嘆于那渺小的身軀下,竟能爆發如此偉大的力量。
傅雷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經歷了人情世故。為人父母的總希望孩子能夠少遭些罪,少受些磨難,覺得自己這大半生,多少吸取了些教訓。于是乎,將自己的遭遇告訴孩子,希望他們不要重蹈覆轍,少走些彎路。傅雷便是這樣的人。在傅聰身居國外之時,他時刻不忘與兒子堅持書信往來。在這十二年間,傅聰收到的家信從未中斷,最長的一封長達七千多字,誰能說這不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呢?
當傅聰忙于練琴、比賽、演出,顧不得回信之時,傅雷總是焦急萬分,恨不得飛到兒子的跟前,這顯然不現實。他無法了解兒子的現狀,也不知道他是否受到了困難,抑或是心情不暢以致于無心回信,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他只能在心里為兒子著急。寫信時便要責備一番。這一舉一動,撥動了我的心弦,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震。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可我們只會嫌他們嘮叨,關心的話語也似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古人十分重視“仁、義、禮、智、孝”,但如果我們因為學習,忘記了孝敬父母,那么,結果就得不償失了。
在禮節方面,傅雷也沒忘告誡傅聰:你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取別人的長處。對于傅聰的不良習慣,他會指出并說明自己的意見。圍巾必須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里,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褲袋里更無禮貌,切忌切忌。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也不忘提醒兒子加以改正。這樣的父愛,該是深沉的吧!
傅聰的行程安排得很滿,一天睡不過四五個小時,太過逞強。此時傅雷不免要擔心起來,希望兒子不要太過勞累。務必保重身體,看似嘮叨的話語實則蘊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擔心與牽掛。
整本書緊扣著一個字:愛。為人父的苦口婆心,在這本書里得到了充分體現。父愛,看似抽象的事物,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你尚未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