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推敲》有感600字
“要不恥下問,才能學習好!”這句話,劉老師每天都要強調一遍,快鬧得人的腦子要爆炸了!但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直到讀了《推敲》這個故事后,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這則故事主要講了,唐朝詩人賈島,由于家里太貧寒了,他就做了和尚。一天晚上,他去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朋友不在家。當天晚上的夜色使他有了靈感,寫了《題李凝居》一首詩。
回去時,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里的“推”字不恰當,他想改成“敲”,可就是定不下來,又一直在想。偶然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就被抓了。韓愈問他為什么,他把真相告知了他,韓愈就幫他解決了,把“推”改成了“敲”。
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如果有不懂的問題不去問的話,就永遠不懂。有些人認為這是恥辱,就不敢問,就一直不懂。所以,我們不能這樣,要“不恥下問”。
就我們班的一位同學,總是膽小怕事,什么事都不敢做,回答問題總是磨磨唧唧的,小聲得很!但他的成績很好。可是,有一單元的知識點他沒有弄懂,沒有取得好成績。這個問題我也不會,我就建議他去問老師,他不敢。
這個單元可是非常重要的啊!最終他還是不知道,別人問他,他也不知道。當然,我也沒有去問,所以我也不知道。
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不能認為不恥下問就會沒有面子。在學習上,無論什么時候,有了不懂的問題,就要像賈島那樣虛心請教,就讓別人去笑吧,最后還是我們自己學到了知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