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500字
“小時候,爸爸的房子有條車道,邊上種著白楊樹,哈桑和我經(jīng)常爬上去,用一塊鏡子的碎片把陽光反照進鄰居家里,惹得他們很惱火。在那高高的枝丫上,我們相對而坐,沒穿鞋子的腳丫晃來蕩去,褲兜里滿是桑葚干和胡桃。我們換著玩那破鏡子,邊吃桑葚干,邊用它們?nèi)訉Ψ剑龆猿远簶罚龆_懷大笑。我依然能記得哈桑坐在樹上的樣子,陽光穿過葉子,照著他那渾圓的臉龐。”生活在阿富汗斯坦這一古老的城市,阿米爾和哈桑的童年伴隨著追風箏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哈桑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是喀布爾的傳統(tǒng)民俗。放飛的風箏在空中追逐,孩子們施展技藝,盡力用玻璃線將別人的風箏線割斷,然后追趕飄落的風箏作為戰(zhàn)利品。普什圖族的少爺阿米爾和哈扎里族仆人阿里的孩子哈桑,自小便一起長大。哈桑對阿米爾忠心耿耿,阿米爾也甚是歡喜。阿米爾理所應當?shù)亟邮苤o時不刻的守護和心甘情愿的奉獻。
而現(xiàn)實總是喜歡在弱者身上多刻幾刀……正是追風箏的時節(jié),阿米爾的風箏完美的劃斷而哈桑也一如往常追逐著哈桑的藍風箏。故事中三位驕縱的少爺也登場了。他們在風箏掉落的小巷中圍堵哈桑,并威脅哈桑只要交出風箏變了放過他。但如同往日,哈桑對阿米爾的忠心未曾改變,即使,即使在一堵墻的后面阿米爾看著壞孩子對哈桑的所作所為而絲毫沒有沖上去救贖哈桑的勇氣。阿米爾害怕、擔憂、恐懼,百味心情在心中反復,但事實亦然如此,他看著哈桑受到了無盡的恥辱。甚至在阿米爾離去之后,想著怎樣遠離哈桑,遠離自己不堪的內(nèi)心。便是妄圖忘卻自己的懦弱。阿米爾得到了風箏,卻將自己的手表藏于哈桑的床上,欺騙父親是哈桑偷了手表。哈桑知道,是阿米爾放的,但是,他仍舊忠誠,承認是他偷的,也在仆人阿里的帶領下離開了阿米爾的家……
后來,炮火落在了阿米爾的家鄉(xiāng),阿米爾幾經(jīng)周折來到了美國生活,他忘不了童年的記憶,決心回到阿富汗。最終得知多年的秘密,知曉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百感交集。他尋找哈桑卻得知哈桑與妻子已死在戰(zhàn)亂之中,留下一位孩子——索拉。阿米爾將索拉帶回美國同家人一起生活。為索拉追風箏,就如同兒時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那樣,“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的呼喊,是阿米爾的救贖。阿米爾的后半生意識到了兒時的罪過,他所追逐的風箏是自己的過錯,是真誠而善良的心靈。與哈桑的美好記憶只能停留在回憶里,哈桑鮮活的,干凈的心為阿米爾跳動千千萬萬遍。你好比我的血液,即使灼傷我的心臟,仍舊在我的全身流淌,不惜放棄自我也愿你平安祥和。這大概便是哈桑的內(nèi)心,詮釋著“為你,千千萬萬遍”。而作為主人公的阿米爾內(nèi)心的陰暗縱使自己的懦弱、背叛、謊言任性,而背負了羞恥、內(nèi)疚、自責。“世界上的罪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當你說謊的時候,就剝奪了別人得知真相的權利”阿米爾深深的記得這句話,是謊言從他的口中脫出,是背叛使他的朋友離他而去,一切罪惡的根源在于自己。救贖是對自己的重生,他追逐著失去的,正視著黑暗的,唯有心中升起光亮,才能喚醒光明。
正如十周年紀念版的前言“故事中有兩個男孩,其中一個內(nèi)心掙扎,在情感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從,另一個純潔忠誠,天生善良而正直。我知道這兩個孩子的友誼注定不會長久,而他們的分道揚鑣將會極大地影響各自的生活。兩人因何如此,何以如此,是促使我寫完這個故事的動力”看完此書的動力在于何去何從,同時是殘酷的動蕩的阿富汗生活環(huán)境使得作品得到渲染,更富有感染力。讀者心靈撼動,感受到了真實的阿富汗和真實的內(nèi)心。我們不免自省,何人不曾有罪過,而我們又是否正視自己的過錯,勘察自己的內(nèi)心,沒有天生無瑕的美玉只有歷經(jīng)打磨的美玉。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活在現(xiàn)實的生活,歷經(jīng)著人性的洗禮,終是變成一個圓潤而不伸張的謙謙君子,只求內(nèi)心凈土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