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800字
當看到這個標題時,我心里就接連不斷地冒出了好幾個疑問。這本書講的是舊中國,還是如今世界上已能站穩腳步的新中國?如果是舊中國那講的是不是激烈的抗日戰爭;如果是新中國,那講的又是什么高科技呢?再一看作者,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于是,我又想:如今的中美貿易戰爭打得這么不可開交,那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又是持何種看法的呢?帶著種種疑問,我推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大門。
全書一共分為12個篇章,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四篇——一位共產黨員的來歷和第五篇——長征。
第四篇中的那位共產黨員是中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在這一篇章里,毛澤東接受了斯諾的采訪,講述了他自己早年熱愛讀書的經歷,尤其是進入長沙后不斷退學進入新學校直至最后考入長沙師范學校才暫時停止了奔波。毛澤東的讀書經歷不禁讓我想到了5月4日的青年愛國運動,引發這場運動的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仔細一想,連學生家們都開始罷課示威,足以見得當時的政府是多么的腐敗。
第五篇講的是長征,我在不了解長征的情況下,誤以為所謂的長征是因為共產黨被國民黨聯手打敗了,紅軍為了保留住余下的紅軍戰士才開始長征。其實不然,紅軍戰士之所以長征是因為蔣介石的五次圍剿。雖然前四次圍剿紅軍戰士巧妙地運用各種戰術守住了自己的陣地,并繳獲了敵軍的彈藥、武器作為補給,擴大了自己的兵力。但在第五次圍剿中,蔣介石動用了約90萬軍隊,成千上萬座小型碉堡,大量重武器以及400架飛行戰機,如此兇猛的火力,讓紅軍被迫無奈的選擇了長征,只為有朝一日能夠報仇雪恨。但是,長征路上同樣是困難重重,過草地、翻雪山、飛奪盧定橋,沒糧食的部隊只能煮皮帶吃,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起了毛澤東主席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與我們相比,紅軍不知道要比我們慘多少倍,我們真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當中國人。”我希望紅軍戰士們這份堅持不懈、敢于斗爭的精神能夠永遠地傳承下去,也希望未來人們口中所說的不僅僅是“紅星照耀中國”更是“中國照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