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活的饋贈》有感
《生活的饋贈》共有八篇文章,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漁翁》。讀《漁翁》時,處于一個噪雜的環(huán)境,看到后半段,竟發(fā)現(xiàn)我已淚流滿面。
漁翁讓我想起了那位老信客,一樣是年事已高,一樣是孤獨終老,一樣的,使人心生憐憫。但信客畢竟是自己做錯了,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漁翁,他有什么錯?
明明已經(jīng)一大把歲數(shù),不在家享天倫之樂,非得跑出來流浪,養(yǎng)活自己?他是否已漂泊了大半輩子,從未享受安穩(wěn)的生活。是否曾經(jīng)也有妻子、兒女,卻因事故災難不得不天人永隔,遭受離別的折磨,思念的噬骨?從老者守時的表現(xiàn),也能看出老者年輕時的傲骨,即使歷盡滄桑,生活的苦難也磨不平它堅韌的品性。
看到大鴨子欺負老者,心里義憤填膺;看到夜色降臨,老人子然一身地坐在船頭的身影,不禁潸然淚下。這時,我又想起了老信客。忙碌了大半輩子,為自己,為別人,到頭來卻換來這樣的結局,值嗎?想破口大罵,罵大鴨子,罵那些圍觀看戲的學生,罵黑心的政委會,罵……卻發(fā)現(xiàn)都是徒勞無功的。那些人也是受害者,錯的不止是他們,錯的是整個世界。那個社會本就是這樣,嫉善怕惡,唯利是圖。什么傳統(tǒng)美德,什么倫理道德,被金錢麻痹的不止思想,還有靈魂!是否是華佗在世,也會搖頭嘆息曰:“無藥可醫(yī)。”
老者有自己的尊嚴和底線,就像他絕不向四兄弟屈服。即使四兄弟對他拳腳相加,惡語相向。當所有人都勸他離開,他只是沉默,他只是沉默應對。直到大鴨子把他賴以生存的船捅了個窟窿,船沉入水中。他看著湖面上零七散八的木枕、木桶……他終于哭了,哭的喑啞慘烈。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忍著屈辱將自己漁者的身份降為鄉(xiāng)下摸小魚小蝦的——他始終沒有離開。
老者一直以自己單薄的身子與大鴨子一家作戰(zhàn),與整個烏江鎮(zhèn)作戰(zhàn)——用它自己的方式。
文中的兩個孩子,卻使人哭笑不得。他們引發(fā)了戰(zhàn)爭的開始,讓老人“誤會”了大鴨子,一味地逃避錯誤。但過程中,他們一直在幫助老者,最后甚至不惜賣了自己最喜愛的東西,承擔了自己的錯誤。他們也在勸老者離開,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結局老者真的離開了,就像他來的時候,無聲無息,我卻感到心酸。世界盡管那么大,哪里是他的容身之所?他還能拖著那副殘軀到哪里流浪?難道是下一個烏江鎮(zhèn)?那時,還會有那兩個好心的孩子嗎?
就像文章結尾說的那樣,有水,就有它的生路,就有他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