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
如果我是《跳書人》中的埃米,我希望自己能跳進《西游記》,去經歷唐僧師徒一行人的曲折取經路;如果我是《跳書人》中的埃米,我希望自己能跳進《紅樓夢》,去感受賈府的興衰榮辱;如果我是《跳書人》中的埃米,我希望自己能跳進《水滸傳》,和梁山上的英雄好漢們一起救民濟世。如果你要問我最想跳進哪本書,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我要跳進《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那一場歷經百年的浩大的亂世英雄會。書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挾天子曹操令諸侯”、“劉玄德三顧茅廬”、“劉玄德攜民渡江”、“諸葛亮智取漢中”……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劉玄德攜民渡江”。
那時,曹操命令八路大軍圍困劉備,劉備如甕中之鱉,插翅難飛。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建議,可以先放棄樊城,到襄陽避一避。但是,劉備卻堅定地說:“不,我不能拋棄跟隨我的百姓們!”后來,大部隊在襄陽城門下遇到了阻礙,轉戰江陵,又一次出現危機。眾將士都勸說劉備,暫時放棄百姓,先走為上。但劉備哭著說:“辦大事的人首先就要以人為本,現在百姓都信任我、歸附我,我怎么忍心拋棄他們?”在場的百姓聽了無不感激流淚。
是呀,辦大事的人首先要以人為本!劉備的這一席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己面臨滅頂之災,卻還不忘百姓的安危,這才是真正偉大的英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論語》中所說:“為政以德。”以仁治天下,才能治理好國家,才能受到百姓的擁戴。正如我們最親愛的習爺爺,排隊買包子;與貧困村村民在炕頭話家常;為養老餐廳里的一位七十高齡的老人端飯;在地震安置點帳篷內,親吻一個一歲半的小男孩……我想,如果每一位領袖都能如劉備、習爺爺般深愛百姓,百姓有困難,馬上伸出援助之手,那么百姓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世界也一定會更加美麗。
習爺爺愛滿天下,他披荊斬棘,帶領著全國人民走上了“筑夢之路”。作為新時代的少年,上好每一堂課,讀好每一本書,做好每一件事,是我們理應承擔的責任。課余,我們也以好少年的標準努力踐行著,在菜園里拾趣,在操場上鍛煉;和留守兒童手拉手,心交心;與空巢老人作伴,為他們帶去歡笑;拾起馬路上的一片紙,為環衛工人送上一條毛巾;大力宣傳“車讓人”的家鄉新舉措……就像我們老師說的“身體好,學習好,品德好是我們成長的目標。”樣樣落實,天天堅持,新時代的少年必將成為新一代最美的花朵。仁愛天下,花開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