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海底兩萬里》有感400字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作者:吳念念
“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是自由的。”——題記
“陽光以相當傾斜的角度照射在波濤起伏的洋面上,像是通過三棱鏡被分解折射了似的。水中的花朵、礁石、胚芽、介殼、珊瑚等在陽光的折射下,它們的邊緣呈現出陽光的七彩。令人賞心悅目。各種顏色交錯組合,構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五彩繽紛的萬花筒,總而言之,宛如一位善用色彩的狂熱畫家的調色板!”
漫游在艷麗奇觀的海底,無論是誰都將在這片神奇的領先領域被折服。
隨著神秘的海底面紗的逐漸揭露,“鸚鵡螺號”上的乘員也將自己的人性披露于眾。
自由。一個在這趟無與倫比的旅途中一次次被提起的話題。
“這個印度人是被壓迫國家的一個居民。我不但現在要站在這個國家的一邊,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遠站在被壓迫國家人民一邊。”
這樣一句激昂而又堅定的一句宣言,正是尼摩船長所告出的。他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反抗壓迫的戰士。他仇視壓迫,他泯滅人性,為了復仇,他不惜一切代價消滅人類。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類戰船,他狠心開炮殺害他們。
“水漫上來了,戰艦上不幸的人們有的正在往桅索上爬。有的正順著槍桿向上攀,有的則在水中絕望地掙扎。這些受海水入侵驚嚇的人簡直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就算是目睹如此恐怖畫面的尼摩船長,這個可怕的伸張正義者,名副其實的復仇天使,依舊在張望,沒有任何憐勉之情。
是什么令他變得如此沒有人性?
尼摩也曾經是一個受害者,原是一位同樣正常的人類。當地受到危脅,受到迫害,甚至連自己的妻兒都保護不好,受人殺害。他失控了,變異了。潛逃到海里躲避人類。同感,他對那些也同樣受到無情壓迫的人有著無限的悲勉之心。
在他對一個落難者,這個與他有著相似之處的印度人,他伸出了援助的雙手,表現了只對被壓迫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
也許,他在選擇沉入未知海底的背后,隱藏了對自由的渴望。他迫切地需要自由,所以要在海洋中實現自己的愿望。在海里,沒有人再來帶給他壓迫、傷害,他才能夠真正地能為自己的主人!
尼德·蘭,另一個同樣渴望自由,向往陸地的人。在“鸚鵡螺”號上的第一分每一秒從未停止過對自由的懇求。
“在我看來,哪里有拘束,哪里就不會有快樂。”
每個人都在這片自我中體現出了對自由的渴望。
正如塞萬提斯所說:自由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大的幸福之一。
動中之動。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作者:黃研
掩卷。
書中的內容仍歷歷在目:冷靜,知識淵博的尼摩船長;忠誠的孔塞伊;勇敢,技藝高超的內德·蘭德;對知識無限渴求的阿克羅斯教授……他們活靈活現地閃現在我的眼前。
深思。
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尼摩船長對海洋了如指掌,也精通科學,孔塞伊拿手分類,只要給他名稱,他都知道此物所屬的界門綱目科屬種;阿克羅斯教擅長于計算液體壓強,也是一個對工作極為認真的博物學家,內德·蘭德,一位優秀的捕鯨手,沒有一條鯨魚能逃脫的魚叉。
但是他們是完美的嗎?“‘不’,尼摩船長冷冰冰地說,人類的進步太慢了,發明個蒸汽機就用了上百年時間,我的潛艇領先全世界至少一個世紀。”短短一句話,就損壞了尼摩船長冷靜,淵博的光輝形象,這句話也道出了尼摩船長對全世界不屑一顧與狂妄自大,此書出版后的短短二十五年內,人們便制造出潛艇,但他,卻自大地低估了他人的進步,可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孔塞伊呢?僅管他講起分類來頭頭是道,可是實際讓他去分類,他卻一個也不會分。好比古代雅曲的雄辯家們,說起話來一套兒一套的,但是外邦軍隊一來進攻,便立刻淪陷,這有如美玉上的一個小瑕疵。
阿羅納克斯先生是一位典型的歐洲學者,對發現真理而興奮不己,是社會新思想的主動力,但是他有些時候過于保守,譬如一開始時對鸚鵡螺號下潛深度的懷疑,對紅海得繞過非洲才能到地中海的肯定……此也為遺憾。
內德·蘭德缺點就更明顯了,他極為火爆,以打架為樂,粗獷極了。
他們四人,可以是社會的縮影,但其中表明了一個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作者:黃雨約
《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艇長,是最為神秘,也最為復雜的形象。
平日,他陰郁、冷酷,仿佛沒有任何情感;可是,當朝夕相伴的船員奄奄一息、即將死去,他的淚珠滾落下來;面對敵艦,他滿懷憤怒,鸚鵡螺號毫不留情擊沉戰艦,無數人因他的猛烈報復失去生命;面對因生計冒危險潛入水中、遭遇鯊魚的采珠人,他拿起匕首,同鯊魚肉博,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他矛盾的性格?
據資料闡述,尼摩艇長身世坎坷,他本是印度的王子,在科學領域頗有造詣。他還多次組織反殖民戰爭,受到人民的擁護,但,來自英國的敵人千方百計殺害他,他只有離開祖國避難。誰知,他的妻子和兒女慘遭殺害。這段經歷,令尼摩艇長對人類的世界失望,從此隱居海底。
大海,是生命的源泉。當大海波濤洶涌,卻有無數生命在此葬送。尼摩艇長,一位學識淵博的工程師,他可以讓研究成果造福于無數生命;但他決心讓研究成果沉入大海,永不面世。他救出危旦夕的采珠人,他為做正義抗爭的陸地上的人們獻上黃金;但他撞毀戰艦;讓無數生命葬身大海,他帶領祖國的人們反抗統治者,保家衛國,富有前衛的民主意識;面對船上的三位俘虜——阿龍納斯、孔塞伊、尼德·蘭,他卻常常如獨裁者般壓迫他們,甚至不允許他們恢復自由,令他們受到如奴隸般的殘暴待遇。
尼摩艇長宛如大海,風平浪靜時,他心胸廣博,富有憐憫心;當憤怒的滔天大浪,一陣陣撲來,他帶來災難。他吶喊著“復仇”,滿懷對祖國的熱愛,對親人的懷念。這顆心是高尚,但他做出的行為是否高尚,難以判斷,畢竟他傷害了生命。他的行為,并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正義的。
有人說,凡爾納寫下《海底兩萬里》,是為了批判殖民主義。也許,尼摩艇長正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他矛盾的性格下,是一顆被復仇欲望扭曲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