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科波菲爾》讀后感1200字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英國作家狄更斯筆下創造出許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衛科波菲爾》是他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很形象地體現了金錢的罪惡。陰險小人希普因為錢而讓大衛的姨婆破產,還企圖占有維克菲律師的產業,最終得到懲罰。史蒂爾福斯的母親以為自己有錢就了不起,只想補貼幾個錢給艾米莉的舅舅,為她兒子犯的錯事贖罪。
天真無邪的大衛,處在這種環境里,也時時經受著考驗。“來人正是摩德斯通小姐。她隨身帶的兩個又黑又硬的箱子的蓋子上,用很硬的銅釘釘出她姓名的字頭。付車錢時她從一個硬的鋼制錢包里取出錢,那錢包牢牢地放在一個用粗鏈子掛在胳膊的手提包里。”繼父請他的姐姐來管家時,大衛看到她來時帶來的箱子和她那只鋼制錢包,每次開關時她的鋼制錢包都能聽見咔嗒一聲,像是狠狠的咬誰一口。可見,金錢已變作魔鬼,把摩德斯通小姐也異化成一個怪獸。在這樣的家庭,早已失去了親情和倫理。幸好,純潔的大衛還能冷眼相看。
在大衛離開家,來到薩倫學校后,“金錢”這一惡魔仍時時與他相伴。在小說第六章提到,學校里有個同學的父親是煤商,他上學是為了抵債,因此這位同學被稱為“匯票或交換物”。還有,在第十三章里提到,狄克先生把表放在褲袋里,錢放在衣袋里,他總“弄得錢嘩啦嘩啦地響,為此頗為得意”。金錢真的是無孔不入。如果逃不出它的魔掌,所有人性的光輝都將消失。
然而,可怕的是,這并不僅存于一百多年前狄更斯時代的英國,它的幽靈還時時出現在我們的四周。就在上個月,一個“天價撈尸”的新聞轟動網絡。那是10月24日,在荊州寶塔河江段江灘上的兩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長江大學的十幾名男女學生發現險情后,他們不會游泳,就手拉手搭成人梯去救那兩個小孩。后來由于人梯斷裂,雖然小孩被救了上來,但有三位大學生卻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這時,一個打撈公司的船來了,要先付三萬六現金才打撈這三位英雄。當學校師生還欠一萬二沒能付出時,他們竟用繩索把第三具尸體拴在船上要挾。當我在網上看到現場拍攝的照片時,一股難以抑制的悲憤之情從心底涌起,金錢,它腐蝕了多少人的心靈啊。
如果不是真實的照片放在那兒,我想,誰都不會相信這個現實。為了錢,我們的國人竟會做出這樣無恥的事來。然而,現實有時就是這么殘酷。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什么事情干不出來呢:拐賣兒童、貪污受賄、搶劫綁架,還有黑煤窯磚窯。錢就像是惡魔,使人心智迷失。
當然,以上現像在我們國家僅是個別。我很慶幸,我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相鄰的都是純樸的鄉親。在學校,還有那么多純真的同學。更令人欣慰的是,同樣的十月,聽說上杭紫金礦業的第二大股東陳發樹捐出了價值83億元的股票,成立慈善基金會,用于扶持教育事業和弱勢群體。這是我們福建,更是我們龍巖的驕傲。金錢,在這里閃現在耀眼的光芒。
我們才剛剛上高一,往后的日子還很長。我們一定不能做金錢的奴隸,而要做金錢的主人。創造財富,并利用所得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金錢,是魔鬼,其實它有時又是天使,只在你我的一念之間吧。這,就是《大衛·科波菲爾》給我的啟示之一吧。(此文獲縣讀書心得征文比賽三等獎,指導王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