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孝讀后感200字左右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24孝讀后感200字左右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二十四孝》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記憶最深刻的是《親嘗湯藥》這個故事。
《親嘗湯藥》講述的是: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的第三個孩子),當了皇帝之后,天下百姓都很敬重他,因為他治理國家很有方法,也很孝敬他的父母。他的母親生病了,躺在床上三年,他每夜不脫衣服,伺候母親,端湯熬藥,整夜不眠。更讓人感動的是,每次給母親熬藥,都要親口嘗一嘗,直到沒有問題時,才讓母親喝。漢文帝當了二十四年皇帝,重德治,興禮儀,注重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得到后人贊揚。
讀完這個故事,我要向劉恒學習。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過去很多孝敬父母的典范,都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榜樣。
父母生養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辛勞。特別是我們這一代,父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圈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養成了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知索取,不知奉獻。
二十四孝故事,每一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熱愛父母,孝敬長輩;學習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習他們知恩圖報的高尚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多為父母著想,為父母洗腳,做好自己的事情,讓父母開心。
努力吧!讓我們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二十四孝》的讀后感
《二十四孝》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親嘗湯藥。在公元前220xx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恒,即后來的漢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敢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湯藥,并每天日夜守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的床前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給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讀完《二十四孝》我覺得我也要更加尊敬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做哪些激烈的行為,但我們也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報答他們。
二十四孝讀后感
今天下午,語文老師讓我們看了《二十四孝》,其中有戲彩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郯子,賣身葬父的董永…… 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彩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周朝的隱士,為躲避世亂,他總是自力更生,孝順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先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己老,還穿五彩皮衣,扮成小丑逗父母開心。有一次,他給父母端水的時候,不小心摔了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傷心,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哇哇大哭起來,他的父母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以前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了起來。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了古代人都那么的孝順,所以我們現代人更應該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對于父母最大的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一個月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問我:“家里還有治肚子疼的藥嗎?”我回答到:“好像沒有了。”所以我只能出去買藥了。這么黑的天,伸手不見五指的,這才是我最害怕的了,但是為了媽媽,我只能出去了,出了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衛生所,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滿腦子都是媽媽。她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現在,正好也讓我表現一次,所以我越跑越快,終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吃完了藥,媽媽說:“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我開心地說:“那是當然的。”
我相信,以后我還會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