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作文怎么寫
讀后感的作文怎么寫1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杰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茍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于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于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云,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終于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讀后感的作文怎么寫2
讀《沙漏》。我抱著它哭。
米砂和醒醒。
米砂能那樣直白的表露自己的內心,活的無拘無束。我想,她大概也是很愛很愛學校的。這樣才不會想起她的家。因為不放心,而回來看望莫醒醒,恰好而又自然在朋友受欺負的時候挺身而出。
莫醒醒,想來好親切。活的那么真實。愛低頭,會臉紅,習慣忍受,會有“間期性暴飲暴食癥”,會踏縫紉機,會在米砂沒有演出服的時候趕著兩天為她做衣服。
多么真實的兩個女孩,好象真的在那里見過一樣。
看著她們兩,曾經也一度懷疑,米砂被報復會不會也因為她總保護著醒醒,不讓蔣藍欺負她。后來搖要頭,不太可能。
她們都好可憐。醒醒的柔弱是披露在外面的,別人看的到;米砂的柔弱卻在心中,也許只是一個角落,因為時間太長,因為感受太深所以不被注意?當可憐為形容詞而不是動詞的時候大概會有人體會到我的感受。曾經一度認為她們的人生有殘缺。但,那又抑或是充實?她們擁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擁有的經歷。那么,她們是不是沒有白來人間一趟呢?真不知道這種想法是“挺變態”還是事實,一片混亂。可是她們擁有好多回憶。
也許,她們也并不喜歡自己的角色,寧愿與一個一生平凡的人交換。應了《圍城》那句話“城里的人想沖出去,城外的人想跳進來”。人有的時候就是犯賤。“面對那些深陷泥沼的人,除了感到憤怒的憎惡,他們也羨慕不已”,奧爾罕'帕幕克如是說。是啊,那些伍優一類的人,就如同一個饞涎欲滴的廚子,在為別人做晚餐。
“我有問你什么嗎?”好漂亮的回應。米砂不需要解釋的,醒醒也不需要。
她是一點陽光就能照亮無數日子的女孩,在光明中抹煞黑暗;她是在黑暗中踽踽獨行的孩子,在黑暗中期盼光明。
當陽光和黑暗相互柔合的時候,不知道她們是否幸福。
沙漏沙沙的向下漏沙子。一行一行,形成了小小的金字塔。不知道是什么顏色的。好象是白色。
“9”是等待中的數字。它接近10,卻又是0延伸出的那長長的尾巴。99秒,到底在漏的過程中,都有哪些事情被時間碾成了記憶。
沙漏在等待中不停運轉,期待一個美好的結局。
她們的,已然是那漏過的細沙。
讀后感的作文怎么寫3
這個冬季我擁有了一本好書,書不厚,但暖人心。初入眼簾時,鮮艷的紅色讓我入了迷。封面很簡單,大紅的底色只襯著兩個大字——活著,在微弱的紫光下,書后似乎隱藏著什么,顯得異常神秘。
伴著好奇心,我翻開了第一頁……
書以美國民歌《老黑奴》起源,因為這首歌,作者被深深打動,于是寫下了這篇小說《活著》。作者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親眼目睹了人們在這個紛紜擾擾的叫做活著的故事里死去。
大致閱讀這篇小說時,書中主要講“我”在一個鄉下聽一位老人福貴講述他自己的故事。福貴原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由于好賭而輸盡家財,變成一個窮人,他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他的親人相繼死去,最后只剩他和他的一頭老牛活到現在。
此時,我感到我的心已經非常沉重了。先是為福貴的敗家而感到氣憤,再后來又為了福貴悲慘的命運感到悲哀。整個故事氛圍都比較陰沉沉,但是,無論福貴的命運有多么悲慘不堪,即使到了趨于死亡的邊緣,他都活了下來,在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時,眼睛里流露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也正是從這里,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觸動了。
說到福貴,他本身并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在他年輕的時候如此放蕩不羈,后來雖然變老實了,但是并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過仔細想想他還是有著其余人不曾擁有的品質。福貴受到的打擊和痛苦是常人所沒有的,可他還是靠著自己的力量,活著,堅強的活著,不像春生因為在文化大革命受挫折而自殺,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我們贊揚的。
在現實生活中,像福貴那樣抹著濃厚的悲慘色調的人很少,但是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崎嶇坎坷,在挫折面前,或氣餒投降,亦或昂首挺胸繼續前行,我相信只要活著,生活中的大小細節和感受都會被我們遺忘,被時間所遺忘。
活著就好!我高聲贊揚那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或許像福貴那樣活著,或許像老牛那樣活著……
合上書本,鮮艷的紅再次入我眼里,更扎我心里。我知道時光如黑夜一樣正在轉瞬即逝,死亡也終會如黑夜從天而降。不痛,不悲,不喜…仿佛是一片青葉在風中搖曳,寧靜就在遙遠的身旁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