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度空間》讀后感
《異度空間》是一部非常不錯的治療心理疾病的精神分析類電影。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異度空間》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異度空間》讀后感篇一
電影《異度空間》之所以出名,絕大多數原因是它作為張國榮生前的最后一部電影,留下了他讓人難以忘懷的音容笑貌和出神入化的演技。出于對張國榮的喜愛,在浩如煙海的光影世界里我選擇了這部電影作為五一假日的觀影對象。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被眼前的幽靈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是林嘉欣扮演的阿茵,父母的婚變和對她的遺棄是她心中永遠的痛,阿茵變得神經質,這也直接導致了她愛情的不順利,生活的種種挫折讓她疑神疑鬼。在心理因素的影響下,她開始出現幻覺,并多次企圖自殺。她的心理醫生Jim(張國榮飾)適時地介入了她的生活,解開她的心結,并用愛情溫暖了阿茵冰冷的心。
可是在Jim的心中也有不可對人言的凄厲往事:他在中學時代曾經辜負過一個女孩子,結果那個女孩為情所困,最終跳樓自殺。她恐怖的遺容長久的留在他的腦海中,仿佛一個魂靈縈繞不散。深深的愧疚感讓Jim從來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他孤獨的沉溺在工作當中,謝絕一切社交活動。在對阿茵的治療過程中,Jim心中的亡靈被喚醒了,開始頻繁的干擾他的生活。他開始變得糾結,甚至在游泳的時候也能看到身穿校服的女鬼跟隨在身后,恐怖如影隨形,他幾近崩潰,最終站到了高高的天臺頂……
這部電影與其他恐怖電影的不同就在于它始終強調一點,那就是鬼是不存在的。張國榮扮演的心理醫生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鬼其實是外界關于鬼怪的資訊在人腦中的自然反映,而并不是一種客觀存在。在整個故事的發展當中,鬼魂一直都是作為心理疾病的象征物出現的。缺乏依賴的阿茵眼前出現的女人和小孩是房東凄慘故事在她頭腦中的反映,正是因為孤苦伶仃的她心中沒有值得依靠的人,才會輕易地被外界的資訊侵入,以至于產生了幻覺。而對于Jim來說,心中深深的后悔和難以言說的痛苦壓抑了許多年,在突然爆發的瞬間,幻覺來得猶為強烈,直到將他逼到死亡的邊緣。
Jim在勸解阿茵時說過一番話:“其實每個人都是脆弱的,都會有感傷和痛苦,壓抑得太久,就會形成心結,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調節和安慰自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這秘密保守的太久,就會成為一塊石頭壓在心上,讓人喘不過氣來。記得在電影《2046》當中,周慕云曾經說,從前的人,如果心里有一個秘密,就會到山上去找一個樹洞,對著那棵樹說出來,然后將樹洞堵上,這樣就沒有人知道這個秘密,而自己也能夠從秘密中解脫出來。阿茵在對父母傾吐之后恢復了正常,而Jim正是因為不愿對人傾訴,才不得不痛苦面對誕生于他心里的冤魂。
在影片的最后,我們看到夜風中的天臺上,Jim對一路尾隨的亡靈說出了心里的懺悔,以及這些年自己經歷的內心折磨,他說自己情愿躍下高樓,用生命來謝罪。就在這一刻,亡靈的怨意被化解了,她升上了天國,Jim也得到了解脫,和前來尋找他的阿茵緊緊相擁。
在這部驚悚電影當中,不乏讓人心驚膽戰的元素,鏡中的幽靈,陰暗的房間,詭異的滿臉含笑的房東,迷蒙中帶著壓抑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它對于人心理狀態的刻畫,林嘉欣較好的完成了她的使命,生動表現出了阿茵的苦惱和糾結,身上更有一種讓人憐愛的柔弱氣質,讓人浮想聯翩。而張國榮的演技則毫無疑問地達到了其他演員所無法望其項背的境界,心中那種難以言說的恐怖和往事如潮水般涌來時的木然和創痛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我看來,他已經到達了神的高度,從今往后很難再有演員可以與他比肩。
一直很喜歡張國榮身上那種優雅和迷茫的氣質,最初的驚動是他在《英雄本色》中扮演的那個年青英武的警察弟弟,后來又有了在《阿飛正傳》中頹廢和墮落的阿飛,《倩女幽魂》中外表柔弱卻情比金堅的寧采臣,《胭脂扣》中令人神傷的衰老滄桑的十二少,《霸王別姬》里面千古絕唱的程蝶衣,《槍王》里被殺戮欲望所操縱的神槍手……一個又一個讓人刻骨銘心的角色,造就了完美的張國榮。
作為一代巨星張國榮的遺作,《異度空間》承受了太多的非議,很多人都說,正是因為在這部驚悚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張國榮太過投入,以致于電影拍完以后還無法自拔,各種心理問題紛至沓來,最終就像電影中的女鬼一樣,將他逼到了頂樓,很可惜的是,他沒有Jim那么幸運。張國榮用縱身一躍這種慘烈的方式逃離了心魔的壓迫,也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直至今日,他的歌迷和影迷們還在用各種方式將他緬懷。
這部影片美好的結尾讓人不自覺的微笑、默嘆,以為妙絕。愛是一首安魂曲,將人間無法緩和的矛盾和仇恨化解,給人以寬容和博大。我深深的相信,困擾Jim許多年的死魂靈不會再出現在他的生活中了,因為他的心結已經打開,生活的陽光將從此普照他內心深處。
《異度空間》讀后感篇二
《異度空間》是一部非常不錯的治療心理疾病的精神分析類電影。它講的就是這種陷于自我世界的走火入魔。
還記得片中經典的臺詞“長期失眠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沒食欲,沒精神,嚴重的就會精神恍惚,再嚴重的就會崩潰……中國人最要不得的是將精神病三個字跟瘋字掛鉤,失眠,是精神病。”我覺得說得非常對,中國人總是對精神病抱有偏見,使得很多患者不敢面對,不敢承認而得不到應有的治療,結果惡性循環,情況越來越差。
影片中林嘉欣飾演的女主角章昕是一個抑郁癥患者。她的第一次出場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頭發蓋住半邊臉,黑眼圈很嚴重,整個人精神狀態很不好,給人一種十分不正常的感覺。并且她經常產生幻覺,以為自己見了鬼。情節發展到后面才知道,原來由于幼年父母離異,而且雙方都對女主角不聞不問,所以她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夠乖,父母才離婚。對人很缺乏安全感,并且非常敏感,當她的男朋友也一個個地離她而去,她也越來越脆弱。后來在羅醫生的幫助下,章昕的父母專門從國外趕回來看她,使她擺脫了自己的心結——把對父母的怨恨發泄了出來。然后恢復了健康。
影片中,張國榮所飾演的心理醫生Jim是一個一直在逃避自己的人。高中時他的女友在他面前跳樓自盡,使他存在著心理陰影。并且在潛意識里使自己忘記這件事。平時只知道工作,性格上極其孤僻與封閉,常常獨處在家中,從不出去參加朋友聚會。后來當他把往事記起來,就開始精神不振,靠鎮靜劑維持,逐漸產生了幻覺,想象中的已故女友來到了他的身邊向他討債,最后一個情節是男主角跑到了天臺上,準備以死來洗清自己的罪孽,在與幻想中女友的對白中,他學會了坦然面對過去的事情,并且解開了心結。
我非常贊同影片中心理醫生Jim在講座中所說的:我們的大腦從各種不同的途徑吸收信息,不但積累了知識和經驗,還吸收了很多‘鬼怪’,這些‘鬼怪’是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反應到我們的大腦里面,令大家相信有“鬼怪”的事實,這些資訊在腦子里化成影像,就變成了鬼。這就是為什么章昕總是覺得自己見鬼和心理醫生最后見到面目全非的女朋友來找他的原因,他們潛意識中所想的東西在精神極度敏感時仿佛就變成了現實。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張國榮的死和《異度空間》應該有著千絲萬屢的聯系,這部片子就像是演繹了張國榮的人生,片子里Jim是個成功的醫生,就像張國榮是個成功的演員一樣。隨著事業和生活中的不斷出現的挫折,Jim的心理發生了變化。而張國榮也是在那段時間事業出現了瓶頸,追求完美的他變得焦慮,敏感,也開始像Jim一樣靠吃鎮靜劑來維持正常生活。在重重困擾下,他選擇了和他飾演的角色一樣的方法去解放自己,可惜的是他沒能像影片中的醫生一樣跨過自己那一關。如果說這部片子成為他自殺的某種因素的話,那么如何面對內心的困苦,是選擇逃避,還是勇敢面對,就最后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結局。
心理咨詢的職業標準規定醫生與病人之間必須有所距離的,他們之間不可以走得太近了,心理咨詢師與求助者之間不得產生和建立咨詢以外的任何關系。而在《異度空間》里,心理醫生和患者不但沒有保持距離,而且還因為越來越走近病人的生活,而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激起自己潛意識里隱藏的心理創傷,使自己也患上了抑郁癥。因而作為一個合格的專業心理咨詢師,一定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患者保持適當的距離。
影片中,Jim為了了解患者情況,而私自翻看了患者的日記,這是有違醫德的,即使是為了幫助患者找出癥結所在,也不能侵犯他人的隱私。
Jim在陷入精神困境后不敢承認自己有問題,逃避自己而不敢面對,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他只知道一味治療別人的疾病,卻忽略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后,又礙于面子,不敢接受治療,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后差一點釀成悲劇。
所以,當我們當面對這種類型的精神病人時該怎么辦呢?
影片開始,章昕對羅醫生是不信任的,而羅醫生站在患者的角度,表明不否認世界上鬼的存在,耐心傾聽患者的哭訴,從而得到患者的信任,使得治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可以學習影片中的這一方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這部電影中心理治療的傾訴法就非常有用,兩個人都因為與目標對象進行傾訴得以解脫。片中Jim通過和幻想中女友的對白,得到了心靈的解脫。其實到最后是他自己在內心原諒了自己,放下了過去。還有章昕通過對父母的指責,通過傾訴,釋放了壓在心里十幾年的不滿,克服了精神障礙。
看了《異度空間》后,我感觸很深,所以我們應學會寬恕自己、愛惜自己。為壓力所累時要學會自我調節,在遇到困難時找個人傾訴是一個減壓的好辦法,不要讓過重的壓力壓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