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擔當》的讀后感
《擔當》這本書很好的闡述了人應有的職責感和擔當精神。務必具備高度的職責感和擔當精神,職責感和擔當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于《擔當》的讀后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擔當》讀后感(一):
這篇文章把擔當的勇氣和對民族、人民和黨的職責完美的結合在一齊,系統、全面地闡發了新形勢下“擔當精神”的本質要求,從敢于擔當精神的現實好處和如何構成敢于擔當的良好社會風氣等幾個層面,進行了思想深刻、理論嚴謹、便于實踐的論述,是一篇高水平的理論文章。
敢于擔當已成為各級領導大力倡導,也是檢驗領導干部是否合格的一個基本要求。“擔當精神”雖常見諸于中央領導的講話摘要,也散落于部分期刊雜志,但多或缺乏理論深度、或不能系統論述、或文風因循守舊,和當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改革緊迫感,在契合度上相差甚遠。
弘揚敢于擔當的精神。這是一篇有時代生命力的作品,文章從五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新形勢下樹立敢于擔當這一高貴品質的時代內涵,講的不僅僅很清楚、也很詳實。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已經構成銳不可當的歷史洪流。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勇于擔當恰恰體現著共產黨人在深化改革時呈現的蓬勃朝氣、浩然正氣、昂揚銳氣,反映著領導干部強烈的事業心、職責心、進取心。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黨員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職責重于泰山的意識,直面難題、敢抓善管、敢擔職責,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往無前,堅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構成敢于擔當的氛圍。“為官避事平生恥”,身負擔當的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和格調。當前,在許多領域,之所以老好人吃香、好人主義盛行;不敢負責、不愿負責現象頻出;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矛盾繞道走成風;遇到群眾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屢發,就在于缺乏“敢于探腳試水”、“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擔當精神。
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在提及好干部標準時之所以說“敢于擔當是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在黨內打造敢于擔當的社會氛圍。只有樹立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敢于擔當、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意識,構成“鼓勵擔當、崇尚擔當”的良好環境,營造“擔當可貴、擔當光榮的社會氛圍”,才能更大限度讓干部放下包袱,投身事業發展。
把握氣勢如虹的文風。文風連著會風、會風體現作風、作風凸顯黨風、黨風銜接政風,文風不僅僅僅體現寫作水平,更能體現作風和黨性。文以載道,文風在必須程度上它反映了黨風政風,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具有敢于擔當精神的干部,就應用一種質樸無華的語言和接地氣的文字,鋪就氣勢如虹的作品。本文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條理清楚、文字精練,把“敢于擔當”的道理、原則、要求,說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并用諸如“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邪氣壓但是正氣、罪惡見不得陽光”,“煉就思想上的金鐘罩、鐵布衫”等極為通俗又頗具氣勢的文字,凝聚了共識、構成了合力。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紛繁復雜,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上,各級黨員干部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勇于樹立敢于擔當的觀念,為黨和人民做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貢獻。
《擔當》讀后感(二):
我用業余時間把《擔當》這本書讀完了,很受啟發,受益頗深。在此,我想把我的讀后感與大家分享一下,期望我們能夠互勉,共同進步。
勇于擔當是一種精神。橋的價值在于能承載,人的價值在于能擔當。擔當的越多,價值越大,擔當價值千金,擔當任重千鈞。人生在擔當中成長,在擔當中前行。
甘于擔當是一種情操。大事難事看擔當,勇挑重擔不為難。勇于擔當者,從來都敢于承擔起最重大、最艱巨的任務。這是優秀者和堅強者的品質。
善于擔當是一種潛力。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沒有三板斧,不進瓦崗寨。擔當不僅僅要靠勇氣,更要靠智慧和潛力。
做敢于擔當的部門一員,就是要在困難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說敢管;在風險面前,敢作敢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而在名利面前,則淡然處之。作為部門的一員,這樣才能有所作為,勇于擔當是對所在部門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合格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
首先,要有勇于擔當的意識和職責。合同審查,就是要確保條款準確、權責清晰,沒有做到這一點,就要反復核對、用心討論、細心修改。關于審計,就是要敢于指出違法違規的問題,如果無法承擔起這份職責,就會畏首畏尾,遇到困難想到退縮,看到問題避而遠之,這不僅僅與審計人應有的工作態度相背而馳,更辜負了公司對審計部門的期望和寄托。有問題,就要敢于提出問題,直逼問題本質。
其次,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作為部門的一員,要敢于擔當,務必在應對困境和挑戰時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要學會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迎難而上,不斷提高自身潛力水平。只有對事業充滿激情豪情的人,才能持續奮發向上、奮力拼搏的精神狀態,才能在工作上超越自我。只有具備勇于擔當的精神,才能在困難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說敢管,才能準確把握公司旨意,發揮部門的優勢,提升部門工作發展大局的層次。
最后,要具備勇于擔當的潛力和本領。只有不斷的學習,汲取知識,提高自己,才能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項工作。學習是固本之舉,也是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我們擔當得起職責,做到能做、會做、善做,就務必勤勉學習、善于學習、認真學習。
要以“兼收并蓄、厚積薄發”的求學態度,努力汲取新思想、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要把抓緊學習、刻苦學習、發奮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增強本領、做好工作、創先爭優的重要職責來落實,透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潛力和水平。
做善于擔當的部門一員,就是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矛盾,不急不躁,冷靜處事,我們要有對全局和局部的辯證思考,有解決局部問題和促進全局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克難攻堅的本領。
善于擔當要求我們在應對局面千差萬別,矛盾復雜多變,問題層出不窮時,務必從勤于學習、掌握規律等方面加強潛力、改善方法。一要把學習作為看家本領,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先進學,不斷增強自身專業水平的潛力。二要把握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不斷增強抓重點、抓關鍵,應對突發事件,駕馭復雜局面,解決急難險重問題的潛力。
善于擔當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不是要我們都去鉆研如何投機取巧、迎合領導,而是充分認清有擔當不等于蠻干,要有把握全局、科學謀劃的智慧,要有立足大局、著眼長遠的境界。善于擔當最考驗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對在工作中遇到繁瑣不同的問題,我們則要多動腦筋,多找對策,怎樣能成功解決問題,我們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迎難而上,直面矛盾,巧妙解決,最終出色完成工作。
堅持原則、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的意志品質的構成,需要虛心學習,不斷實踐,長期積累。擔當,不需要掛在嘴邊,不需要辭藻的修飾。從此刻起,用行動印證擔當,敢于擔當,甘于擔當,善于擔當,才能真正成為公司的合格一員。
《擔當》讀后感(三):
閱讀了《擔當》感觸頗深,這本書很好的闡述了人應有的職責感和擔當精神。務必具備高度的職責感和擔當精神,職責感和擔當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古語有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放在企業上照樣使用。一個企業的興衰與企業的員工息息相關,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離的。一個企業要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一個企業人要從底層走向成功,靠的就是職責感和擔當精神,靠得就是企業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
如果一個員工具有職責感和擔當精神,會使其認為自己對于企業是不可缺失的必要,在任何崗位工作都是必要的,因為分工不同,所擔負的職責會不同,潛力的表現方式也會不同,然而只要每一個員具有職責感和擔當精神,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果一個員工具有職責感和擔當精神,會使自己以主人翁的姿態去進行工作,它是一種強大的動力,能激發人們的進取心和對公司的忠誠,這種狀態不僅僅會對自己的完善,實現自我價值,并且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工作中,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職責的人。事實上,只有勇于承擔職責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工作中勇于進取,用心努力,我們才不會因為碌碌無為和不負職責而自責。這對企業和企業人來說尤為重要。何謂“生命重于泰山,職責重于泰山”?只有擔負起職責,才能明白職責的艱巨。一個企業人一旦養成了職責感和擔當精神,即使應對逆境,也會鼓足勇氣;應對誘惑,也會不為所動。我們會因為具有職責感和擔當精神,激發我們身上所具有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潛力。
閱讀《擔當》,就像充了電、加了油,獲得了一種動力。我們要始終懷揣職責感和擔當精神,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而且就應能夠超乎人們的期望,不斷追求卓越,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用我們的雙手壯大我們的企業,用我們的雙手創造完美的明天。